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34.9 4.6折 ¥ 7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孟广桥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22648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6元
货号25288010
上书时间2024-11-22
领导者如何才能启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呢?本书将其汇总成易于理解的三个部分。
上篇,以基础原理的探究开始,从解析人性入手,引导领导者正确认知人的本性、认知自我、掌握心心相通的方法。
中篇,注重可操作性,讨论了六大经众多领导者实践、验证的启发积极主动的有效方法,给领导者实施启发提供指导。
下篇,围绕影响积极主动的环境,从营造氛围入手,探讨积极主动习惯的养成、改变心智模式的方法、培育积极主动环境的措施、搜寻积极主动的基因等系统构建要素,进一步明确从组织系统的角度,促使启发主动目的的达成方法。
全书共十一章,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翔实实用、可操作性强,对领导者启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有极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领导者如何才能启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呢?本书将其汇总成易于理解的三个部分。
上篇,以基础原理的探究开始,从解析人性入手,引导领导者正确认知人的本性、认知自我、掌握心心相通的方法。
中篇,注重可操作性,讨论了六大经众多领导者实践、验证的启发积极主动的有效方法,给领导者实施启发提供指导。
下篇,围绕影响积极主动的环境,从营造氛围入手,探讨积极主动习惯的养成、改变心智模式的方法、培育积极主动环境的措施、搜寻积极主动的基因等系统构建要素,进一步明确从组织系统的角度,促使启发主动目的的达成方法。
全书共十一章,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翔实实用、可操作性强,对领导者启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有极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孟广桥
实战型企业管理专家,三十多年来从事相关研究,并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提升领域,形成了适合中国民企业发展情况、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战方法。
YBC)专家组成员。多次应邀为北大、人大等国内大中院校总裁班学员讲授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别在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全员绩效管理机制构建、人才的甄选使用、领导结构设计上,具有独到的方法和经验,先后帮助指导三百余家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其用了十余年时间研究的5 X人才甄选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提高入职者的适岗率。
:首席面试官的人才甄选法》等。
目录
导读1
序言1
10
11
13
“孤独的心秤”17
24
29
32
32
35
41
43
44
46
50
54
59
59
“信念”60
64
66
72
74
79
82
84
85
87
90
93
93
96
98
99
99
106
111
“问”启发员工主动性115
116
“问”的方法与技巧118
“问”的原则127
129
129
132
“大力水手”137
138
146
146
152
156
后记161
领导者如何才能启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呢?本书将其汇总成易于理解的三个部分。
上篇,以基础原理的探究开始,从解析人性入手,引导领导者正确认知人的本性、认知自我、掌握心心相通的方法。
中篇,注重可操作性,讨论了六大经众多领导者实践、验证的启发积极主动的有效方法,给领导者实施启发提供指导。
下篇,围绕影响积极主动的环境,从营造氛围入手,探讨积极主动习惯的养成、改变心智模式的方法、培育积极主动环境的措施、搜寻积极主动的基因等系统构建要素,进一步明确从组织系统的角度,促使启发主动目的的达成方法。
全书共十一章,理论通俗易懂,方法翔实实用、可操作性强,对领导者启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有极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孟广桥
实战型企业管理专家,三十多年来从事相关研究,并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提升领域,形成了适合中国民企业发展情况、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战方法。
YBC)专家组成员。多次应邀为北大、人大等国内大中院校总裁班学员讲授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别在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全员绩效管理机制构建、人才的甄选使用、领导结构设计上,具有独到的方法和经验,先后帮助指导三百余家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其用了十余年时间研究的5 X人才甄选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提高入职者的适岗率。
:首席面试官的人才甄选法》等。
当人们问起热恋中“你为什么爱他(她)”时,颇具说服“他(她)懂”。为了能与“懂”的人相伴,他们愿意与其共患难,甚至同生死,这也许是对情爱魅力的一种解读吧。触类旁通,领导的魅力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领导者能让部属言听计从呢?基础的因素应是懂得。懂得人的本性、懂得自我心性、懂得心与心交流,方能通心达志,令人心甘情愿地追随。
懂得人的本性,即能在工作中顺应人的心理需求规律,而不是违背人性,想当然地处理问题;懂得自我心性,即能理性调整情感,坦诚对待谏言,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懂得通心达志,即能深层了解他人,将自己的意愿准确传递,实现求同存异。只有懂得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只有懂得才能增进相互间的友情,只有懂得才能实现有的放矢。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印象,且这一印象会顽固地根植于人的大脑中,进而影响其认知。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S.Lochins),在1957年用实验证明的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启迪领导者应给部属留下“懂得”的印象。
领导者因懂得而平添人格的魅力,因魅力而赢得追随的意愿,因追随而激发行动的动能。因此,启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基础是做到知人、知己、通心。
“经营”之“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知道对方的“立场”,即知人。领导者自己认为的知人,实际只是自己依据自我的价值观,对对方的主观判断,根本不是对方所具有的真实的内在特性。
一个真实案例:
FQD公司是一个专业生产化工设备的企业,它的创始人刘先生曾是某大学的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设计开发了一种化工设备,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市场前景非常好。正是这一优势,促使刘先生开办了公司。在公司开办的前两年里,刘先生以身作则,带领几十名员工辛勤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却使刘先生烦恼不断,业绩徘徊不前。
刘先生认为,公司要想发展,就必须扩大生产,实施流水化作业,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要做到这些,首先解决人才问题,目前企业的关键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据刘先生讲,有部分国外厂家已经开始研制与自己产品性能雷同的产品了,如果现在不发展,自己的公司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消亡。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刘先生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广招人才,可是事与愿违,来的人不少,但符合公司要求,自己感觉满意的几乎没有。
刘先生分析认为:
,现在的人缺乏奉献精神,让加班就讲价钱,要求享受的多,勤奋拼搏的少。
第二,自私自利,事事讲公平,总想着自己个人的事,稍有不如意就牢骚满腹。
第三,没有事业心,上班就要求明确薪酬待遇,不满意,要么消极怠工,要么辞职不干;
第四,没有上进心,不学习,不求进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于刘先生的总结,公司很多员工并不认同。员工说的多的就是:刘总谁也看不上。
对于这一案例,也许大家看出了一点端倪,也许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暂且不进行讨论,留在心间,相信下面对一些问题的剖析,会让你有所感悟。
“我天天都在与人打交道,而且很注意识人与用人,能说不了解人吗?”其实,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对于了解人或是一知半解,或是只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理解,根本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解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对人的共有的本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不同个体的独有个性特征的认识。对人的共有本性的认识是识人的基础,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是用人的关键。不了解人,领导则无从谈起。在本章中,我们重点讨论对人的共有本性的认识,从而找到实施高效能领导的依据,为有的放矢地启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准备。
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识:
1
2
3
4
“操纵者”,这个“操纵者”就是欲望,也有人把它说成是动机。
欲望是人的本性,它随生而来,随亡而去,是人对能给予自我以愉快或满足的一切事物的拥有意识或愿望,是人改造世界,从事一切活动,提升自我价值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通俗讲,欲望是对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所产生的占有的想法。如人在饥饿时,就会对食物产生欲望;当看到别人因为成功而受到周围人尊敬时,就会产生我也要努力成功的欲望。
——满足——再产生——再满足,长此以往,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人幸福是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人痛苦是因为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如果能把控自己的欲望,即拥有了管理自己的能力,将使你成为快乐与幸福的主人;能把控别人的欲望,你会拥有驾驭众人力量的能力,将无往而不胜,成为不平凡的人。领导的根本目的是运用部属的欲望,激发工作的动力,实现组织的目标。不会利用人的欲望,不了解部属的欲望,领导将无从谈起。领导者只有清晰、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付诸学习与实践的努力,掌握使用与控制他人欲望的能力,才算真正具备了领导力。
人如果没有欲望,就不会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即使是做也会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就应该知道谁是欲望的主宰者。
欲望产生的根源是心理需求的刺激。探讨人的心理需求,离不开对人性本质的分析,即人格分析。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享乐原则,即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本我即原我,是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不会受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它的要求是满足欲望需求,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的目标是求得自身的舒适、生存及繁衍。
“现实原则”。
“道德化的自我”“理想化的自我”,由“良心”和“理想”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它遵循的原则是“完美原则”。
——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以促使“三我”人格的内部协调和均衡,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三个“我”需要平衡,如果得不到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并通过行为表现到外界。
对本我与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先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我们把人格比作一驾马车,那么就可以把本我比作是马,把自我比作是马车夫。马是驾车者,会使马车产生驱动力;马车夫负责给马指引、规范方向。没有本我,车就没有动力,无法运动;没有自我,车就没有了运动的方向,无法实现欲望想要达到的目标。
分析人的性格,我们感觉到主导人的欲望的有三个动力系统:一是使人直接产生欲望的本我动力系统,只要受到需要的刺激就会产生欲望;二是本我进行约束、规范的自我动力系统;三是理想化的、完全社会属性的超我导引动力系统,它以社会的主流方向、他人的主流行为为理念,来影响自我,并通过自我约束本我的欲望。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欲望产生于需要对本我的刺激,欲望受自我的约束与规范;超我影响、导引自我,并通过自我使本我得到外界的制约。欲望是人的本能,没有欲望人会失去行动的动力,欲望的强弱影响着行动力的强弱。
挖掘人行为的背后推手,解析人性的本质,不是把领导者都培养成心理学家,而是希望领导者能理解人性,掌握和使用这一工具,通过领导方式的改变,从内心深处去启发部属的需求,刺激本我的动力系统,产生行动的欲望,实现积极主动。
分析一下需要刺激。需要刺激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生物属性类的刺激,如疼痛的刺激、味觉的刺激、饥渴的刺激、冷暖的刺激等;二是精神属性类的刺激,如物质上的刺激(惩罚、奖励)、语言上的刺激(批评、表扬)等。也许大家会有疑问,物质上的刺激怎么算是精神属性类的刺激呢?这里所指的刺激,不是指惩罚或奖励量上的刺激,而是这种刺激形式对人精神上的影响。
“审查”,经自我“审查”认为可以表现的,人才会有行动。
100
“自私”,一切以我为中心,满意就做,不满意的就不做或消极怠工。如果人没有了本我,只表现为自我和超我,那么其行为就只会表现出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社会属性,一切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单纯的如此表现,当然也不好,因为当人失去了本我时,也就没有了欲望,更无法维持生命。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启发人的主动性,不能只期望人依我们的要求(自我和超我的社会属性)而工作,也需要本我(人的生物属性)保持需求的欲望,只有二者协调一致,才能使人产生自发性的主动行为。“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同时,承认每个人的人性都有遵守规则、乐于奉献的社会属性,承认社会属性的可塑性。至此,再遇见“人们为什么都这么自私”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我”入手,如经常持续地向员工灌输,什么是企业倡导的行为;制定能给员工、企业带来益处的双赢制度,并加以大强度宣贯,使这些理念植入员工的“自我”本性之中,以节制本我提出的“无理欲望动力”,鼓动本我的“合理欲望动力”。人有欲望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领导者不能正确地面对员工的欲望,被本属于人天性的自私欲望所困扰,甚至是被动地接受不合理的欲望或被其牵着鼻子走,领导力自然就不会得到高效能发挥了。
“心里”形成了一杆秤、一套对外界事物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人标准的独特性,我们暂且称为“孤独的心秤”吧。
Mental Model
价值观同心智模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一些人认为价值观与心智模式是类同的概念,都是描述人处理问题、思考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角度与标准的心理理念或信念、观点,只不过国外有人喜欢用心智模式描述,而国内更多的人则习惯用人的价值观来解释。
10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认识。
当人看到周围的某一个人,因穿着一件新式的衣服而受到他人的羡慕时,此人即会产生一种拥有的欲望或需要,于是他找到了有这件衣服的地方,当他试着去白拿,即会被赶出来,于是在他的大脑中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要满足自己的需求,白拿是行不通的,需要用钱,或用一种付出去交换。如此过程,他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价值观: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即是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人的价值观是一个体系,由众多举不胜举的观点组成,有些观点与他人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还是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呢?这需要对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影响人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
对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如自我根据经验的演绎或推理,梦中情景的启示,从人以外的生物的认知体会等。
对于不同的人,价值观影响的因素有的相同,如社会文化、学校的某些教育、家风中的一些共同的东西等。但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如个人实践,不可能人们遇到的事情都是一模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的情景,会产生不一样的实践,决定了所产生的价值观的不同。再者,家庭习俗不同、教育方式不同、父母价值观不同,都会使子女的价值观,不同于其他家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对事物认知与处理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指责、疑惑别人与自己不同的想法,更无法判断别人方法的对与错。
之所以要对人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是想提醒我们,不要拒绝任何意见、建议、方法。对于工作中与部属相左的意见、想法等,首先要在心理上接纳,尔后才是优劣分析,并进行建设性地引导。接纳是一种尊重,引导是使尊重得到延续,在尊重中去工作,会让人产生动力。
矛盾来自何方?一是对自我利益的侵害;二是对真相的误解;三是对事物认知的差异。对于种矛盾,往往无法化解,除非心甘情愿;对于第二种矛盾,我们可以用沟通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第三种矛盾,我们则可以通过正确理解价值观差异性的原理来化解。
“荒地”,在等待着开发和使用。有研究者认为:正常人的脑细胞约
人脑的巨大空间,人价值观的可塑性,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人的大脑还有余地,为何不加以利用,植入我们想要的价值观呢?
不必急于回答如何植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植入我们的价值观。
人有一种本性:不愿意被改变,但会愿意自己改变。不愿意被改变,说明被改变是自己的价值观还没有认同的情况下,强迫自己产生认可行为,此种情境下的行为一定不会主动,即不会产生价值观认同情况下的高效能;愿意自己改变,是当前的事物得到了自我价值观的认同,这种认同的自主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主动性。
领导力是什么?·(John Maxwell)“益处”,才换得别人的尊重与敬仰,从而心甘情愿地受影响。所以,领导者真正的影响力,来自于帮助他人增长价值。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还不能算是提升价值的根本方法,根本的途径是改变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人增加价值的倍增器,所以有人提出了“态度决定成败”的观点。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很多想创业的人,听到创业会这么艰难,就知难而退了。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这本书果然鼓舞了许多人,他们不再认为创业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他们感觉到: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正是这一观念的转变,韩国的创业大潮一涌而起。
故事告诉我们: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难。这是一种态度,改变它会使事物的难易程度得到改变。领导者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关键是做好对部属的启发、引导,这种启发引导不仅仅是业务、技术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价值理念上的改变和灌输。
“片断”;社会极快速的变革,人也只能跟随极小部分人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