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15.3 4.4折 ¥ 3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子居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6936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5265194
上书时间2024-11-22
虽然唐诗已流传了1000多年,关于唐诗的选本和评本不计其数,但唐诗的美,尚需我们深入挖掘;而汉语言的神奇,也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唐诗就是经典凝练的汉语言之一,在这本书里,我们读唐诗品唐诗学唐诗,实际上也就是学习凝练经典的汉语言,让我们尝试着从唐诗的奥妙中,发现汉语言的奥妙。我们都知道唐诗很美,但千余年来,谁都不能完全地说明白,唐诗美在哪里,又究竟有多美,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看到了唐诗的一角,就为之沉醉不已。那么多华美、动人的篇章,令我们目不暇接,既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豪迈,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轻快飞扬;既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苦苍凉,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至性;既有“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深情眷恋,也有“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的刻骨思念;既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潇洒和豁达,也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惊疑和愧疚。同样是写莲花,陈子昂说“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写出了对未来命运的叩问和忐忑不安的心情;陆龟蒙说“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则是用莲花在凋落前那种凄楚的美,写出了一派身世飘零的伤感。陈子昂以莲花比拟自身境遇,陆龟蒙则借莲花写出了绝世的风情。而李白写到莲花则是“手把芙蓉朝玉京”,激情四射,透露出一派追仙的狂热和奔放。就算是写风花雪月,唐人也写得各不相同,各得其美,甚至连琴声,都有无数诗人认真摹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以前我们只知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高华流畅,却很少知道还有一个柳中庸能将诗写得如《春江花月夜》一样流畅美好。我们知道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被视为初唐的代表作,开盛唐一代风气,却不知道早于杜审言一个时代的马周(杜生于公元645年,马卒于公元648年,此生卒年参考自百度百科)的“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 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是同样标志性的诗作。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诗人,写出不逊色于李杜王孟的诗歌。同样,在李杜王孟这类名诗人的诗篇中,也存在着被我们忽略,却卓有艺术特色的诗歌。而韦应物的“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也是惊艳的作品。为了写这本书,笔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也为大家找到了许多这样的好诗句,排在书眉处,使大家可以体会更多的美妙之境。
唐代的诗人,大约都有以诗歌“立言”的志向,而古代能真正立言的人很少,像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属于凤毛麟角。连孔子都“述而不作”,不能创作出原创性的作品,何况其他人。纵观古代,能够以文字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见解传世的,还是以诗人为多。唐人在诗歌方面做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他们抒发怀抱,表明志向;抒发感情,以诗交友;甚至用诗歌摹刻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好多诗人都像杜甫一样,努力写作,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甚至犄角旮旯、蚊子苍蝇,都留在了诗里。所有天地间的美,甚至于渺远的星空,想象中的虚无仙境,都进入了诗歌。所有人世间的情,甚至于花草树木、飞鸟游鱼,也被赋予了性,产生了情,都进入了诗歌。所有人世间的沧桑,是非成败,悲欢离合,前尘后世,命运、希望和努力,都进入了诗歌。生活的方方面面,柴米油盐,生老病死,婚嫁丧葬,远游羁旅,亲朋来往,都进入了诗歌。杜甫诗中有“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的句子。确实,在唐代抒发情怀的选择就是吟诗。上至天子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喜来了吟诗,愁来了吟诗,吟诗成了唐人的一种性情,就如同今天我们纷纷传唱着流行歌曲一样。生活中的诸多经验,唐人尽已写了,初读白居易的“睡美雨声中”,为之叹息,这是人人意中有的句子,可只有白居易写出来了。唐诗人对生活所做的观察,所下的功夫,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杜甫,他几乎把诗写到了各个角落,所有生活的情境,他都极尽用心地描摹,给我们留下了细致丰富的生活画卷。唐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如果读好了,无异于经历了另一种人生,多了一层生命的体验,长了一重智慧。读唐诗的意义其实很深,它能赋予我们很多只有在心灵深处才能共鸣的东西。所以说,读唐诗,等于是在今生多活了一世,那些我们不曾阅历过的,也会以其诗心将那种心灵的体验传递到我们的心中,就像是我们也经历过一样,这就是我们读诗的价值。
唐诗能化腐朽为神奇。唐诗之所以美,在于它把握的是大自然的律动和心灵的共振,也就是古人说的“天地之心”,而这种天地之心,可以通过唐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唐代的诗人,其实都是通过唐诗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追求一种自我意识的升华,追求一种生命的真谛。而这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又建立在对格律的追求和遵守上。这是一种倍受形式束缚的极度自由,在这种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中,唐诗展现了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比如这一句:
花落钓人头。
如果现实中发生这样一幕,其实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但是这种场景一旦出现在唐诗里就非常美,因为它把大自然的有意无意,诗人的有感无感,通过落花落于头上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尽情展现出来,好像大自然和那一朵花儿,与诗人有一种会心的亲切,这种神而妙之的境界任由我们想象。而这种造化的神奇必须借助唐诗的形式,也就是格律的力量表现出来,才能触动灵魂,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描写这一景象,是无法酿出这样的味道的。不能不说,唐诗的这种形式、格律还有它的气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种种平常的景象,一旦化入唐诗,便与大自然的造化、人的心灵紧密联系,成为“天地之心”的展现,这就是唐诗神奇的地方。唐诗宋词是一种奇怪的文学,一旦翻译成白话,就顿时无味;一旦长篇解析,往往谬以千里。唐诗之美,依于其平仄声律和对仗,虽然这只是形式,但正是这种形式,孕育出了唐诗的灵魂。正如龙的身体和蛇的身体不只是形式的不同,其孕育出的灵魂也截然不同。我们不能轻视平仄和声律对于唐诗的极其重要的意义,当熟于平仄和声律后,这种天然的韵律会引发出唐诗的精魂。
本书*初的选本是以《唐诗三百首》为基础,后来以《唐诗别裁集》《唐诗鉴赏辞典》为蓝本,进行诗作的遴选,但*后我还是通读了《全唐诗》,并对其优秀作品进行了反复对比,*后才确定唐诗作品的排序。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是在电脑上对着国学网的网页进行一一阅读的,这导致这本书的篇幅变得更长,入选的作品更多,本来计划一本书就写完的内容*终变成了要几本书才能完成。虽然如此,有好的作品被遗漏依然是难免的事情,而有些好作品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出其妙处,也在所难免,我只是尽量做到给唐朝灿若群星般的诗人们以公平和公正的比较。我对唐朝诗人没有偏好和厌恶,但个人的习性和所悟,决定了这个排序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唐诗艺术特色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一首诗有多种排序的可能。有时候我会面临一首诗放在三个序列里都觉合适的情况。这个排行榜不只是选诗时费尽周折,排序时费的时间更多些,往往是挪来挪去,反复思量,有些是在评论写出来的*后再做一次变动,*终才确定了序列。
本书的评选标准还是较新的,是综合现代人的眼光和古代人的标准这两个因素,而对《全唐诗》做的评选。有些事只能由后世来盖棺定论,如《春江花月夜》,在古代并不曾受到很大的重视,直到清朝才被大加推崇。在现代人看来,其艺术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诗篇。本书可能对一些诗作的评价,与历代的评价都不相同,因为本书是通过一个现代人从“写诗的角度和写诗者的眼睛”做出来的。
另外,对每首诗歌的评论的篇幅也没有完全持平,有些好诗诗意明显,不需要过多阐述的,就简省了笔墨,三言两语带过,这不代表它不如那些反复讲解的诗作。
在书中对五绝五律两种诗体作出了各种序列,每一序列的诗都有近似之处,由于诗多,诗风、境界、艺术成就各不相同,这样几个序列并不可能用严格的标准区分,只有一个大体的差别,读者需要用心体会。
有些诗因为已经附在别人的诗里讲解,所以就不再重新列入其他的序列中。
*后,我所做的这个序列和排行,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好的就是我的*爱,相反,我也如同众多读者那样,某个时期更偏爱某些作品,有时*爱王维,有时*爱李白,有时*爱杜甫,喜好随时间情境不同而常有变化。但这个排行榜的选择,并非我个人的偏好,而是按我所总结的诗歌艺术技巧优劣的标准,反复衡量后作出的。有些不同序列的作品,差距不是很大,也就凭感觉放置了。
唐诗佳作的妙处往往是多方面的,一首好诗往往是既以气韵见胜,又以境界见胜,还有更多其他可讲之处,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既可以放在气韵*之列来讲,也可以放在造境*之列来讲,即便它没有被放在造境*之列,但它还是造境之能达到极致的神品之作。读者阅读时,要明了这一点。
诗中偶有佳句,但通篇未成规模,也就不列选了,如徐坚的“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对于这样的好句,原本打算不做单独摘录,可后来还是挑选了出来,排在书眉中,供读者体味更多的唐人妙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单独摘出的对句,基本都是唐人五律里的佳句。
本书*初的选本是以《唐诗三百首》为基础,后来以《唐诗别裁集》《唐诗鉴赏辞典》为蓝本,进行诗作的遴选,但*后我还是通读了《全唐诗》,并对其优秀作品进行了反复对比,*后才确定唐诗作品的排序。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是在电脑上对着国学网的网页进行一一阅读的,这导致这本书的篇幅变得更长,入选的作品更多,本来计划一本书就写完的内容*终变成了要几本书才能完成。虽然如此,有好的作品被遗漏依然是难免的事情,而有些好作品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出其妙处,也在所难免,我只是尽量做到给唐朝灿若群星般的诗人们以公平和公正的比较。我对唐朝诗人没有偏好和厌恶,但个人的习性和所悟,决定了这个排序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唐诗艺术特色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一首诗有多种排序的可能。有时候我会面临一首诗放在三个序列里都觉合适的情况。这个排行榜不只是选诗时费尽周折,排序时费的时间更多些,往往是挪来挪去,反复思量,有些是在评论写出来的*后再做一次变动,*终才确定了序列。
本书的评选标准还是较新的,是综合现代人的眼光和古代人的标准这两个因素,而对《全唐诗》做的评选。有些事只能由后世来盖棺定论,如《春江花月夜》,在古代并不曾受到很大的重视,直到清朝才被大加推崇。在现代人看来,其艺术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诗篇。本书可能对一些诗作的评价,与历代的评价都不相同,因为本书是通过一个现代人从“写诗的角度和写诗者的眼睛”做出来的。
另外,对每首诗歌的评论的篇幅也没有完全持平,有些好诗诗意明显,不需要过多阐述的,就简省了笔墨,三言两语带过,这不代表它不如那些反复讲解的诗作。
在书中对五绝五律两种诗体作出了各种序列,每一序列的诗都有近似之处,由于诗多,诗风、境界、艺术成就各不相同,这样几个序列并不可能用严格的标准区分,只有一个大体的差别,读者需要用心体会。
有些诗因为已经附在别人的诗里讲解,所以就不再重新列入其他的序列中。
*后,我所做的这个序列和排行,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好的就是我的*爱,相反,我也如同众多读者那样,某个时期更偏爱某些作品,有时*爱王维,有时*爱李白,有时*爱杜甫,喜好随时间情境不同而常有变化。但这个排行榜的选择,并非我个人的偏好,而是按我所总结的诗歌艺术技巧优劣的标准,反复衡量后作出的。有些不同序列的作品,差距不是很大,也就凭感觉放置了。
唐诗佳作的妙处往往是多方面的,一首好诗往往是既以气韵见胜,又以境界见胜,还有更多其他可讲之处,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既可以放在气韵*之列来讲,也可以放在造境*之列来讲,即便它没有被放在造境*之列,但它还是造境之能达到极致的神品之作。读者阅读时,要明了这一点。
诗中偶有佳句,但通篇未成规模,也就不列选了,如徐坚的“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对于这样的好句,原本打算不做单独摘录,可后来还是挑选了出来,排在书眉中,供读者体味更多的唐人妙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单独摘出的对句,基本都是唐人五律里的佳句。
王子居,本名王涛,当代大诗人、作家、博学家,国学领域的突破性领军人物。
2014年末,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万卷联合开展“寻找七律,王子居挑战杜甫七律”的活动,由四所院校千余学生参与。成为有史来敢于挑战杜甫七律和王维*五绝而不败的诗人。
2003年,创作《人生百喻》,创立《比喻学》,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修辞学方面的突破创新性作品,是华夏喻学在语言学领域的内容。
2007年,创作《决定健康的八大平衡》,以阴阳平衡为喻创立了平衡医学、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他运用华夏喻学的基础原理,从古中医学中的象类运用进而到象律运用,是大规模运用象律而构建一个学说体系的著作。
2009年,创作《大自然的启迪》,提出大自然学习法、万物明德理论,是对喻的贯通性在道德文明、智慧文明层面的理解。
2012年,创作《发现唐诗之美》,是中国古诗词欣赏领域的突破性作品。
2013年,创立《礼道》,对中国的礼文化进行了巅覆性的革命和创新,也是喻学系列的作品。
2014年,创作《职业三字经》,是中国七百年来较成规模的三字经形式的著作。
2015年,创立《喻论》,将传统的比喻修辞上升到了华夏古老哲学、认知工具学的高度。
2016年,《王子居诗词》出版。
2017年,创立对中国文化意义重大的《喻学》《演学》,对古老的华夏文明进行了重新总结和归纳,将华夏文明中的各个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将易学、乐、中医、堪舆、古哲学、数理学体系、自然科学、围棋等局演、太极等体演、华夏德文化体系、象形文字体系、文学艺术体系等诸多层面完美而统一的构合成了一门学问,从而使得华夏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完美统一的学问体系,也是人类历史上实现了多学科的高程度的统一。同年出版《给男孩的古诗词》《论语原解》《大秦帝国》等诸多著作。同年出版的《你的呼吸还好吗》,对中国古老的呼吸术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梳理和创新。
2018年出版《古诗小论》,运用华夏古老的喻学,对中国诗歌理论进行了改革(中国历代诗论大多是关于诗歌赏析的,而《古诗小论》是关于诗歌本身的),提出“格律诗的本质是阴阳之喻”“诗演论”“格律的黄金分割率”“诗境维度论”“排列组合论”等全新的重要论断,对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古诗词具有重要的价值。 ign:middle'>诗中偶有佳句,但通篇未成规模,也就不列选了,如徐坚的“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对于这样的好句,原本打算不做单独摘录,可后来还是挑选了出来,排在书眉中,供读者体味更多的唐人妙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单独摘出的对句,基本都是唐人五律里的佳句。
【 唐诗简论 】
说不尽的唐诗 2
本书的价值 14
本书的角度和读法 16
【 五 绝 】
完美,无可为比
·完美
高古·古风
神品
蕴藉·完美
细致·传神
意深
情深
高格
豁达·惬意
风神
豪迈·壮烈
寂静·悟道·怀抱
盛世天音
伤感·沉痛
乡思·送别
巧思
善兴
讽寓
明快
附:韦应物:时空中错乱的情意和高古之风
【 五 律 】
完美
气完神足
神品化境
神品
妙境
风神无限
潇洒·高怀·大雅·高古·旷达
情胜
闲适·淡雅·悠美
仄律
句意超脱
如实凝练
送别·思念·羁旅·乡愁·相见
本书*初的选本是以《唐诗三百首》为基础,后来以《唐诗别裁集》《唐诗鉴赏辞典》为蓝本,进行诗作的遴选,但*后我还是通读了《全唐诗》,并对其优秀作品进行了反复对比,*后才确定唐诗作品的排序。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是在电脑上对着国学网的网页进行一一阅读的,这导致这本书的篇幅变得更长,入选的作品更多,本来计划一本书就写完的内容*终变成了要几本书才能完成。虽然如此,有好的作品被遗漏依然是难免的事情,而有些好作品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出其妙处,也在所难免,我只是尽量做到给唐朝灿若群星般的诗人们以公平和公正的比较。我对唐朝诗人没有偏好和厌恶,但个人的习性和所悟,决定了这个排序不可能完全正确。另一方面,唐诗艺术特色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一首诗有多种排序的可能。有时候我会面临一首诗放在三个序列里都觉合适的情况。这个排行榜不只是选诗时费尽周折,排序时费的时间更多些,往往是挪来挪去,反复思量,有些是在评论写出来的*后再做一次变动,*终才确定了序列。
本书的评选标准还是较新的,是综合现代人的眼光和古代人的标准这两个因素,而对《全唐诗》做的评选。有些事只能由后世来盖棺定论,如《春江花月夜》,在古代并不曾受到很大的重视,直到清朝才被大加推崇。在现代人看来,其艺术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诗篇。本书可能对一些诗作的评价,与历代的评价都不相同,因为本书是通过一个现代人从“写诗的角度和写诗者的眼睛”做出来的。
另外,对每首诗歌的评论的篇幅也没有完全持平,有些好诗诗意明显,不需要过多阐述的,就简省了笔墨,三言两语带过,这不代表它不如那些反复讲解的诗作。
在书中对五绝五律两种诗体作出了各种序列,每一序列的诗都有近似之处,由于诗多,诗风、境界、艺术成就各不相同,这样几个序列并不可能用严格的标准区分,只有一个大体的差别,读者需要用心体会。
有些诗因为已经附在别人的诗里讲解,所以就不再重新列入其他的序列中。
*后,我所做的这个序列和排行,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好的就是我的*爱,相反,我也如同众多读者那样,某个时期更偏爱某些作品,有时*爱王维,有时*爱李白,有时*爱杜甫,喜好随时间情境不同而常有变化。但这个排行榜的选择,并非我个人的偏好,而是按我所总结的诗歌艺术技巧优劣的标准,反复衡量后作出的。有些不同序列的作品,差距不是很大,也就凭感觉放置了。
唐诗佳作的妙处往往是多方面的,一首好诗往往是既以气韵见胜,又以境界见胜,还有更多其他可讲之处,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既可以放在气韵*之列来讲,也可以放在造境*之列来讲,即便它没有被放在造境*之列,但它还是造境之能达到极致的神品之作。读者阅读时,要明了这一点。
诗中偶有佳句,但通篇未成规模,也就不列选了,如徐坚的“夏云海中出,吴山江上微”,对于这样的好句,原本打算不做单独摘录,可后来还是挑选了出来,排在书眉中,供读者体味更多的唐人妙句。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单独摘出的对句,基本都是唐人五律里的佳句。
王子居,本名王涛,当代大诗人、作家、博学家,国学领域的突破性领军人物。
2014年末,由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万卷联合开展“寻找七律,王子居挑战杜甫七律”的活动,由四所院校千余学生参与。成为有史来敢于挑战杜甫七律和王维*五绝而不败的诗人。
2003年,创作《人生百喻》,创立《比喻学》,是中国文学理论中修辞学方面的突破创新性作品,是华夏喻学在语言学领域的内容。
2007年,创作《决定健康的八大平衡》,以阴阳平衡为喻创立了平衡医学、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他运用华夏喻学的基础原理,从古中医学中的象类运用进而到象律运用,是大规模运用象律而构建一个学说体系的著作。
2009年,创作《大自然的启迪》,提出大自然学习法、万物明德理论,是对喻的贯通性在道德文明、智慧文明层面的理解。
2012年,创作《发现唐诗之美》,是中国古诗词欣赏领域的突破性作品。
2013年,创立《礼道》,对中国的礼文化进行了巅覆性的革命和创新,也是喻学系列的作品。
2014年,创作《职业三字经》,是中国七百年来较成规模的三字经形式的著作。
2015年,创立《喻论》,将传统的比喻修辞上升到了华夏古老哲学、认知工具学的高度。
2016年,《王子居诗词》出版。
2017年,创立对中国文化意义重大的《喻学》《演学》,对古老的华夏文明进行了重新总结和归纳,将华夏文明中的各个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将易学、乐、中医、堪舆、古哲学、数理学体系、自然科学、围棋等局演、太极等体演、华夏德文化体系、象形文字体系、文学艺术体系等诸多层面完美而统一的构合成了一门学问,从而使得华夏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完美统一的学问体系,也是人类历史上实现了多学科的高程度的统一。同年出版《给男孩的古诗词》《论语原解》《大秦帝国》等诸多著作。同年出版的《你的呼吸还好吗》,对中国古老的呼吸术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梳理和创新。
2018年出版《古诗小论》,运用华夏古老的喻学,对中国诗歌理论进行了改革(中国历代诗论大多是关于诗歌赏析的,而《古诗小论》是关于诗歌本身的),提出“格律诗的本质是阴阳之喻”&l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