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货币银行学马雪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货币银行学马雪峰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28.1 7.4折 3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雪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396228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3433052

上书时间2024-11-22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导语摘要
《货币银行学》以经典金融理论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紧密结合金融发展实际,各章从导入案例入手并配有专栏,资料丰富,信息量大,代表性强。《货币银行学》共13章,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监管、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目录
目录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1.1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2
1.2 货币的职能 7
1.3 货币制度 9
第2章 信用 20
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1
2.2 信用与现代经济 23
2.3 信用的形式 25
2.4 信用工具 28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38
3.1 利息与利率概述 39
3.2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46
3.3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49
3.4 利率的作用 53
第4章 金融机构体系 60
4.1 金融机构概述 61
4.2 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63
4.3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67
4.4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75
第5章 商业银行 87
5.1 商业银行概述 88
5.2 商业银行的业务 91
5.3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96
第6章 中央银行 109
6.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10
6.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16
6.3 中央银行的业务 118
第7章 金融市场 131
7.1 金融市场概述 133
7.2 货币市场 136
7.3 资本市场 142
7.4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48
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162
8.1 货币需求 164
8.2 货币供给 167
8.3 货币均衡 172
第9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80
9.1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181
9.2 通货膨胀的成冈 183
9.3 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186
9.4 通货膨胀的治理 189
9.5 通货紧缩 191
第10章 货币政策 203
10.1 货币政策目标 204
10.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 210
10.3 货币政策工具 212
10.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8
10.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220
第11章 国际金融 228
11.1 外汇与汇率 229
11.2 国际收支 234
11.3 国际货币体系 242
11.4 国际资本流动 246
第12章 金融监管 257
12.1 金融监管概述 258
12.2 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构成 263
第13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278
13.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 279
13.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282
13.3 金融创新 285
参考文献 295

内容摘要
《货币银行学》以经典金融理论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紧密结合金融发展实际,各章从导入案例入手并配有专栏,资料丰富,信息量大,代表性强。《货币银行学》共13章,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监管、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主编推荐
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工商管理硕士和其他金融机构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精彩内容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货币形态的变迁,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重点掌握在不同货币形态下货币是如何发挥其职能的。
  【教学要求】
  【导入案例】
  雅浦岛上的石头——货币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有个雅浦岛,岛上没有金属,于是那里的人们把石头打制成圆形,以此作为交换媒介。当地人把这种圆形的石头叫做费。奇怪的是当岛上的居民完成某笔交易后,石头竟然可以不用搬走。曾经有一家人在某个盛产石头的岛上,采到了一块硕大的费,但在把费运回雅浦岛的途中遭遇风暴,*后只好砍断捆着费的缆绳,船上的人得救了,但费却沉入海底,无法打捞。人们回到岛上,都证明那家人得了一块质地优良、体积巨大的货币银行学费。自从那时候起,岛上所有的人都承认,石头落入海底是个意外,这块费虽然躺在大洋底下一动未动,但它却在岸上媒介了几辈子的交易。岛上的统治者想修一条路,赤脚走惯了珊瑚小路的岛民不愿去修,无奈之下,统治者派人拿着一支笔,把每块价值的费都画上一个黑色标记,并告诉岛民们,凡是画了标记的石头都已经被政府征收。这样一来,岛上的公路马上就修好了。于是,当局又派人擦掉了费上的标记,并承诺这些擦掉标记的石头已经按原来的所有权归还岛民。在雅浦岛上,这些平常的石头做成固定形状,何以有如此神奇的功力?现在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石币之岛”。
  知道了故事的名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与“石头”和“费”截然不同的词语,即“石币”。故事中被叫做“费”的石头,实际上是岛上用来充当交换的媒介,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货币。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物品被作为货币使用,如法国人用兽皮,蒙古人用砖茶,印度原始居民用杏仁等。我国古代也曾用贝壳作为货币。经过长年的淘汰和选择,在绝大多数社会里,金属逐渐取代了其他物品,作为交换中的固定媒介。
  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章节中,引用了金    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入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可以看出,货币本身的问题实际上极其复杂。下面,我们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来揭开货币之谜。
  资料来源:庆裕.2010.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1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1.1 货币的起源
  今天我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时刻离不开货币,现代经济的实质即货币经济。货币的存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对于货币的存在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认识它,回答诸如: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马克思曾经引用当时英国议员格来斯顿的话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货币的起源问题是认识货币的本质、职能与作用的起点,也是学习货币金融理论的起点。我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古至今,无数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政治家都曾经研究探讨过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形成了很多种货币起源学说。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
  (1)圣王创制说。这是中国古代对货币起源的一种主要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为解决民间交换的闲难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国语    周语》记载,景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铸大钱,单穆公劝景王说:“不可,古者天降灾戾,于是乎虽资币,权轻重,以救民。”这是说古时候天灾降临,先王为赈救百姓,便造出货币以解决百姓交换中的困难。这大概算是先王制币说的肇始,真正确定其权威地位的是《管子》一书。
  《管子    山权数》记载:“汤七年水,禹五年旱,民之无粮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禹以厉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粮卖子者。”即禹汤之时,天逢水旱灾害,禹汤以庄山、厉山之金铸造货币,拯救没有粮食、卖儿卖女的人们。唐代的杨于陵(753~830年)认为:“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变通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货币是王者创造的,用来衡量商品价格,方便贸易,使商品的价格不至于太贵或太贱。北宋李觏(1009~1059年)认为圣王造币以权轻重。他在《富国策》中说:“营在神农,日中为市,致民聚货,以市易无。然轻重之数无所主宰,故后世圣人造币以权之。”
  (2)交换起源说。与圣王创制说相对的另一种观点,司马迁认为货币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司马迁在《史记    平淮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白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即随着农业、工业和商业之间的流通交换渠道通畅,货币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2.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
  (1)创造发明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J.鲍鲁斯认为,由于“你所拥有的物品正是我所愿意要的、我所拥有的物品正是你所要的”这种情况不能经常出现,导致物物交换存在困难,于是一种南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经济学家N.奥雷司姆也认为,由于物物交换经常发生纠纷,聪明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就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工具。
  (2)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所引起的直接物物交换的不便而产生的。
  (3)保存财富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成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工具。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虽然从特定的历史背景看,多数学说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无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观察问题,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破解了货币之谜。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价值形式即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格通过另一种商品价值表现出来。
  从历史角度看,交换发展的过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这么一个历史沿革。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少有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行为仅是偶然的,在这种偶然的交换中,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简单的。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如A商品与B商品相交换(即A=B)。在这一交换关系或等式中,A和B所处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A与B交换,只能通过B表现自己的价值,A起着主动作用;B处于等价形态,成为表现A的价值材料,起被动作用。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虽然反映的只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萌芽状态,但它却包含着一切价值形态以及货币的秘密。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随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物物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之间的交换越来越频繁而且渐渐变得具有规律性,一种商品经常与一系列商品交换,如A商品有时换B商品,有时又换C商品,有时又换D商品,等等。即
  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但是,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行为中,只能有两种商品发生交换,这时,一种商品(如B)就排斥其他商品(如C、D)充当表现商品价值(如A)的材料。凶此,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等价物是特殊的等价物。
  扩大的价值形式使商品价值的表现不完整、不统一,缺少共同的单位来表现商品价值。因此,直接物物交换的实现必须以交换双方相互需要对方的劳动产品为前提,否则就要通过多次交换来达成交换需求,人们开始感觉到这种物物交换的不便,且限制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跨地区贸易的发展。
  3) 一般价值形式
  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渐渐寻找到了一条交换捷径,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而又可经常用来交换的商品,然后再去换取所需的商品。这样,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自发地逐渐分离出一种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商品交换都通过这一媒介物进行。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般价值形态,如B、C、D等都与A相交换,它们的价值均以A表现出来。即
  在这里,商品的价值表现是简单和统一的,因而是一般的。一般价值形态中的等价物成为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是所有商品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通过一般等价物作媒介的间接交换。
  4)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即货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阶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往往采用不同的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如牲畜、皮革、蚌、贝、农具、猎具等,各种商品交替地、暂时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是,人们发现这些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很不方便,具有质量不统一、不便分割或合并、携带储藏不方便等缺点。而金属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缺点,还具有适宜作为货币的特点。例如,金属质地均匀,可任意分割或合并,经久耐磨不变质,量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储藏等。因此,金属是表现商品价值*适当的材料,逐渐发展到由某种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商品,这就是货币形式。可见,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并没有根本区别,不同之处在于:一般价值形式中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在货币形式中,一般等价物是固定的。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的时候,货币便产生了。因此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的剖析以*完整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推导出货币的起源,即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它是经过价值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产生的。正是马克思运用这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1)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2)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因为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交换,而货币正是为解决这一矛盾,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白发地产生的。
  (3)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四种价值形式),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从这一发展过程应该看出:首先,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其次,货币是商品经济白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再次,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1.1.2 货币形式的演进
  货币形式,也称货币形态,是指以什么货币材料(即币材)来充当货币。在货币产生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货币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从自发演化到人为掌握的发展过程。不同的货币形态适应了不同的社会生产阶段和历史阶段的需要。纵观货币的发展历史,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四个阶段,这个过程也是货币价值不断符号化的过程。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原始、*古老的货币形式。在人类经济史上,许多商品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如牲畜、农具、贝壳、布匹、粮食、金属等都充当过货币。我国*早的货币是贝币,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用贝已经比较普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