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31 5.3折 ¥ 59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熊明安, 熊焰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63832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3301809
上书时间2024-11-22
《中国古代教学活动简史》,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学校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古代的教学活动包含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这两个方面。因此,本书就围绕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问题展开讨论。
我国古代学校在西周及其以前,还处在“政教合一”与“官师合一”的状态,即学校还没有独立设置,所谓“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期官学逐渐废弛,私学逐步兴起,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从此以后,官学和私学就贯穿于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本书所讨论的教学活动,就包含着各个朝代的官学和私学,以及宋元与它之后各朝的书院。我国古代学校的教学程度,虽然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仍然可以区别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各个层次;但既为“简史”,就只作扼要叙述,不区分学校等级与教学程度,又无论是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或者私学的教学和学生活动都只作概括、笼统的介绍。
谈到学校教学就必须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实施者与接受者——教师、学生。因此,在叙述的过程中就简略地讨论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和教师、学生等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简况。
教学内容主要探讨设置了哪些科目,及其变化,力图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阐明中国古代学校教学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文科,也有理科与艺术科等等。它并不是某些不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人所误解的那样,认为中国古代学校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只是“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而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中国古代学校教学都是个别教学,没有集体教学。但实际上是既有个别教学,又有集体教学,而且还是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也是生动活泼的,并不是只有朗读、默读、背诵,即所谓的“死记硬背”,仍然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除了朗读、默读、背诵之外,还有论辩法、讲解法、报告法、讨论法、问答法、实习法、演习法、实验法、实践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官学的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选聘或任命的,私学的教师则是由教师本人和学生及其家长认定、或推荐选聘的;或者由政府选任的。他们的绝大多数,除了教学和学习与研究学术之外,还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并尽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参与各项活动,以及维护社会正义的斗争。他们并不是某些人误解的那样,都是所谓的一群统治者的“御用文人”或“奴仆”、不懂世事的“教书匠”。本书力图以历史事实为证据,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学校的教师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澄清某些错误观念。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活动,着重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以外的学术活动、政治活动(包括政治宣传,政治运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它不是指现代意义的课外活动)。试图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既关心学校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又关注国家大事与社会状况。对于古代学校的学生,曾经产生过不少误解,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学校的学生大都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一群所谓的“书蛊”,或统治者的“应声虫”、他们“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等等。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有志气追求学术的热血青年,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利益,对中国古代教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都产生过一些积极的影响,有的学生曾为维护民族利益、支持社会正义而英勇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古代学生活动的叙述,使人们对古代学校学生的总体,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当然,就中国古代学校教学来讲,的确有许多落后、陈旧,乃至反动的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古板、生硬,革新的速度十分缓慢等。而且古代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还曾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中特别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一些妨害和破坏作用。在教师和学生中,确实也有不少落后分子极力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残酷压迫人民,这些都是毋庸讳言的,并且是应当深刻批判、揭露和抛弃的。
但是,有关古代学校教学、教师和学生方面的问题,自从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不断地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展开了批判,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更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更做了严酷、彻底的批判,几乎全盘否定了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不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旧教育”的批判和“文革”中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批判,大都是采用群众运动的形式进行,尽管其中有不少从理论到事实都很好的批判文章,击中了中国古代学校教学问题的要害,读了之后令人痛快。可是,由于参与批判的许多人员,并不很熟悉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即使有的人了解古代学校教育状况,却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得不使用过激的语言,从而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教育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进步作用的东西也予以否定而抛弃掉。
撰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试图将中国古代学校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可取的,有某些积极意义的部分,进行简要的清理,尽可能地使人们对古代学校教学历史有较为确切的看法,求得人们对中国古代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形式、方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从古代学校教学与学生的活动中,吸取某些经验、教训,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参考。
本来,已经出版的中国教育史著作,对以上提到的教学方面问题作过了详细论述。但由于篇幅浩繁,难以卒读,而且,相关内容又比较分散。本书则将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与教学活动这几个问题,集中进行叙述,使关注古代教学问题的读者,利用比较少的时间,就能明白古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状况,澄清某些误解,获得点滴有益启示,这是撰著此书的主要动机。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的设想,则应由读者作出判断。
中国古代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各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以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的人才为主要推动力而发展的,因为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而政治、经济和文化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社会基础,并制约着学校教学活动的发展。同时,各个王朝的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校的教学活动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教学现实是制定文教政策、教育制度的基本根据,但反过来,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又制约着学校教学活动的发展。概括地说,学校培养的人才,是推动各个王朝政治、经济、文化、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而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文教政策、教育制度的推动与促进,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文教政策、教育制度的阻碍与限制。这是学校教学发展变化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所以,应当在探讨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阐明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它的文教政策、教育制度,才能弄清楚为什么学校教学活动发生了那样的变化,以及产生那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但是,又觉得详细阐述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其文教政策、教育制度等,不只是和《中国通史》与《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等著作的部分内容重复,还使《中国古代教学活动简史》显得内容庞杂、臃肿,主题不突出。所以对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文教政策、教育制度等,不予叙述,只在描述中认为十分必要时才做简要说明。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仍旧有些迷茫,不太合乎常规。可又没有找到更为适当的办法,故姑且如此,希望得到朋友们的理解。
熊明安
2009年5月14日于成都
《中国古代教学活动简史》集中地探讨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官学、私学,宋元及其后各朝书院的教学和学生活动;客观地介绍了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选拔任用与地位待遇、学生的入学条件与活动情况;细致地梳理了古代学校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可取的、有某些积极意义的教学经验,让读者尽可能地对古代学校教学历史有较为确切的看法,对古代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形式、方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熊明安,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科所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专题教育史、断代教育史、教育通史、教育思想史、地方教育史、学校教育史等。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编学术著作16部,有1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奖励。出版了《中国高等教育史》《*教育史》《中国教学思想史》《四川教育史稿》《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等1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熊焰,重庆人,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外国教育史研究等。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省规划科研课题项目10多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了《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手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10多部专著。
引言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夏朝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商朝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西周的教学内容
一、政治伦理课程“礼”
二、综合艺术课程“乐”
三、军事训练课程“射”、“御”
四、基础文化课程“书”、“数”
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教师、学生及其活动
一、教学形式与方法
二、教师和学生及其活动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教学活动和学者们的
教学主张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教学内容
一、老子的教学内容主张
二、孔子私学的教学内容
三、墨子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教学内容
一、孟子私学的教学内容
二、荀子私学的教学内容
三、庄子的教学内容主张
四、黄老学派的教学内容
五、商鞅的教学内容主张
六、韩非的教学内容主张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方法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师和学生及其活动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学生活动
第三章 秦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吏学”的教学内容
二、“吏师”施教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方法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及其活动
一、教师和学生
二、学生活动与“焚书坑儒”
第四章 西汉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中央官学内容的确定及其变化
三、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四、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及其活动
一、官学教师的选拔任用
二、官学教师的教学及其活动
三、私学教师的教学及其活动
四、师生关系
第三节 学生及其活动
一、太学生的来源与发展
二、太学学生的活动
第五章 东汉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郡国学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教学活动
一、官学教师的选拔任用
二、教师的教学与活动
三、师生关系
第三节 太学的学生及其活动
一、太学学生的入学选拔概况
二、太学生的出路
三、太学生的学习生活概况
四、太学生的政治活动
第六章 魏晋时期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十六国的教学内容
一、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十六国的教师及其活动
一、官学教师的选拔任用
二、教师的教学及其活动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十六国的学生及其活动
一、学生概况
二、学生活动
第七章 南北朝时期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南朝的教学内容
一、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北朝的教学内容
一、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三节 南北朝的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及其教学
二、学生与活动
第八章 隋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学生
一、官学教师的待遇
二、官学学生的待遇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活动
一、教师的教学
二、学生活动
第九章 唐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统一经学教学内容
四、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的教学及活动
一、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待遇
二、教师的教学和活动
第三节 学生及其活动
一、入学标准
二、生活待遇
三、毕业后的出路
四、学生的活动
第十章 宋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和书院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教学活动
一、教师的选拔任用
二、教师的教学
第三节 学生及其活动
一、入学资格和定额
二、生活待遇和毕业后的出路
三、学生的活动
第十一章 辽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
一、教师的选拔和任命概况
二、教师的教学概况
三、学生及其活动
第十二章 金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的品级与选拔任用及考核
二、学生名额与入学条件
三、官学经费和学生待遇
四、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
第十三章 元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书院的教学内容
四、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教学
一、教师的职责和选拔条件及任免概况
二、教师的品级和待遇
三、教师的教学
第三节 学生及其活动
一、入学条件及名额
二、生活待遇和出路
三、学习、学术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
第十四章 明朝学校的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书院的教学内容
四、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教学
一、教师的选拔任用
二、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待遇
三、教师的教学
四、教师的活动
第三节 学生及活动
一、入学条件与名额
二、生活待遇和毕业出路
三、社会服务和政治活动
第十五章 清朝初年至鸦片战争前的学校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一、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
二、地方官学的教学内容
三、书院的教学内容
四、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节 教师和教学活动
一、教师的选拔任用与待遇
二、教师的考核与升迁
三、教师的教学与活动
第三节 学生及其活动
一、学生入学条件和名额设置
二、学生待遇和毕业出路
三、学生活动概述
结束语
一、教师的选拔任用考核升迁认真严格
二、教师地位高,待遇优厚
三、教学内容逐步发展,课程开设遍及各个学科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多样灵活
五、学生入学条件逐渐向平民倾斜
六、学生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正义、反对贪污腐败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
七、官立学校学生待遇和毕业出路
八、官立学校的经费来源的初步探讨
后记
《中国古代教学活动简史》集中地探讨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官学、私学,宋元及其后各朝书院的教学和学生活动;客观地介绍了古代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的选拔任用与地位待遇、学生的入学条件与活动情况;细致地梳理了古代学校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可取的、有某些积极意义的教学经验,让读者尽可能地对古代学校教学历史有较为确切的看法,对古代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形式、方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熊明安,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科所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专题教育史、断代教育史、教育通史、教育思想史、地方教育史、学校教育史等。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编学术著作16部,有1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奖励。出版了《中国高等教育史》《*教育史》《中国教学思想史》《四川教育史稿》《中国近现代教学改革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等1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60余篇。
熊焰,重庆人,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管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外国教育史研究等。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省规划科研课题项目10多项。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了《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手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等10多部专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