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蔡廷锴自传蔡廷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蔡廷锴自传蔡廷锴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85.2 5.1折 168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廷锴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961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3492729

上书时间2024-11-1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是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自传, 蔡廷锴将军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早年参加投身粤军, 参加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随叶挺、贺龙参加南昌起义, 后脱离起义军。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九路军军长、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犯上海时, 率十九路军奋起抗战。1933年11月与红军订立停战反蒋协定, 参与策动福建事变, 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失败后流亡海外。1948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本书系其自传作品。

内容摘要
本书是有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自传。蔡廷锴是我国近代有名的爱国将领,早年投身粤军,随北伐军第四军(“铁军”)参加北伐,屡立战功。1927年8月1日,追随叶挺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途中脱离部队。后投效南京政府,曾在中原大战期间连续击败桂系、阎锡山和冯玉祥部,所部军队因战功被蒋介石编为十九路军。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爆发,蔡廷锴不顾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命令,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与张治中部第五军一起击退日本海陆空军多次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上海停战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剿共”,蔡廷锴、蒋光鼐联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策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并与红军订立停战反蒋协定。福建事变失败后流亡海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曾任二十六集团军司令,参加桂南会战和昆仑关诸役,后因受蒋介石排挤而辞职。抗战胜利后,蔡廷锴与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合作,从事和平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本书是蔡廷锴将军的自传,较为翔实地回顾了他在1945年以前的人生经历,对于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我的故乡在西江南岸,有一条支流名叫泷江(亦称南江)。
这泷江极其迂回曲折,终年淤浅。夏天水涨时,短时间内可以航行浅水电轮。除此时期外,所有交通运输,就只有狭小的篷船。近年沿江
筑有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再不如从前要坐四五天篷船回乡了。溯江而上,有一百二十里远的地方,就是我故乡的县城——罗定。可是我的故乡离县城还得走七十里旱道,假若搭船走水道,就得费两天工夫,现在亦筑有公路,可直达故乡了。由县城南行三十里,一排高山挡住去路,如果没有两条践踏滑熟的山径——金山径与牛路径,或许会疑惑是跑到荒无人迹的深山。沿山径,两旁都是峭壁,蜿蜒曲折约有五里;行尽山径,便豁然开
朗,无限的原野满是青葱的禾稻或菽麦。除了树林村庄,再不会有阻隔视线的山岗。罗镜河、太平河就在这大原野当中的官渡头汇合成为泷江,奔向东北,横穿一排蛮山,成为奇隘的双喉马埒。
双喉马埒为乱石河床,水道狭窄曲折而湍急,蛮石当中,几不知水道。篷船顺流急驶,无法可使稍停,如
船夫技术不纯熟,篷船必为乱石所碎,是以一般行旅,都不敢坐船经此奇险的双喉马埒。可是罗镜船夫却具神妙的驾驶术,当篷船将到双喉马埒,船夫便请搭客一律卧下,他们便放下船篙换取两块小木桨,站在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当前,用手向掌舵的做着手势。那时篷船顺流急驶,有如奔马,直奔屹立河中的蛮石,真是间不容发;而站在船头的船夫,就使出绝技来,不知怎样拨了两桨,篷船就转弯在石前擦过,才渡过这奇险的双喉马埒。罗镜船夫的绝技在别的地方我想是很难见到的。
罗镜古为泷水县城,旧城址至今还未湮灭,后来县城迁址,易名罗定,罗镜则变为一圩场,现属罗定三区,而商店数百,还算是罗定的繁盛市场。龙岩双轮角离罗镜圩东南八里,有潭名帝瓮,为罗定八景之一,我的家就在这帝瓮附近的村落里。
说到帝瓮,真是使我忘不了。层叠矗立的高山,环成一广阔幽谷,一条曲折山涧蜿蜒重山间,宛若一条出洞大白蛇。涧流至谷的正面,飞跃倾泻而下,如十丈白练,洼而成潭,称帝瓮,潭水深数丈,清可见底。瀑布奔腾,幽谷回响,澎湃若海涛,偶听如雷霆乍惊。潭水左折百余丈为第二瓮,复右折十余丈为第三瓮,始流出原野,这景致实为罗定八景之冠,即在粤省也是难得的风景。我曾环游各国,所见
风景诚极华丽,而多为人工做成,不若帝瓮之天然美使我爱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日寇侵我热河,我请缨派健儿北上援热,当日我意想抗日胜利,如能生还,则退居于帝瓮以让贤路,因而在二三瓮之中间,正对瀑布,建一小房,而取己号——贤初的贤字,寓以上述意思,名此小屋为“退避贤庐”。二十七年(1938年)秋,因足伤回乡,在此屋疗养,复在瓮侧石壁题“东南一景”四字,以示自己对此故乡风景之满意与留恋。
我的家庭我曾祖父成贵公娶郑氏太夫人,生我祖父锦源公一
人。祖父娶彭氏太夫人,生
我父亲及姑母二人。我父名天明,字晚东,虽然是两代单传,但因家道贫穷,到二十九岁才娶埒口彭氏女为妻,生我姐弟四人。家姐乳名大妹,二弟名达锴,三弟为朝锴。姑琢嫁水摆许姓。我父母生长农家,从小勤劳,都是很壮健的农夫农妇,都具有中国农民的苦干精神,插田、割禾、种菽、种麦、
种芋、种薯……农作之外,还须割草砍柴,真是一年到末没有一天得空暇,没有一
刻不在工作。
我父亲除了力事农作之外,他还学习几种业艺,他自幼学习了裁缝,自学堪舆及医药。虽然他没有怎样念过书,可是凭他自己的智慧与努力,终于能研读几本医药和堪舆的书籍,行医于乡中。虽不能称为名医,但在穷乡僻壤的农村里,已算是难能可贵了。他疗治过很多穷苦农民,使他们不至因穷病而牺牲他们唯一的财产与工具——耕牛,所以附近农民对我父很是恭敬,每届年冬时节,农民们便给他送来不少馈赠的食品。我父既学有几种业艺,一年中不是忙这样就是忙那样,有着四个孩子的穷家庭,不如是怎能生活!
在生活重压下的我的父母,每日都是拼着命在工作,除了因为孩子们的事情有时会辩论几句之外,什么事都可互相谅解。父亲的能干,母亲固然敬爱;母亲的刻苦耐劳,父亲也非常体恤,所以我的家庭很温和。民国纪元前二十年(1892年)三月十九日辰时,我就诞生
在这种简陋而又艰困的农家里。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