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五代十国(风雨飘摇)赵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五代十国(风雨飘摇)赵奎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20.4 5.7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奎

出版社江西教育

ISBN978753929658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891006

上书时间2024-11-13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赵奎著的《五代十国》这套丛书从唐僖宗年间开始写起,直至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为止,纵横捭阖,生动地再现了五代十国这段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五本,其中《五代十国(风雨飘摇)》为丛书第一册。本书主要表现了唐朝灭亡前的各种乱象,即五代十国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参考了野史杂记等其他历史典籍,择善而从,对原典进行升华改造,进行文学再创作,大大丰富了小说内容的完整性,故事可读性,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历史知识,丰富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赵奎先生,笔名奎文阁。现就职于某商业银行。曾长期在综合性国际能源集团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在资本运作、战略管理、并购重组、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赵奎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独到研究,潜心于文史哲领域的悟道与修行,坚持自主研究的立场,重视知心合一、知行合一、知性合一。
赵奎先生主要著作有:以笔名“奎文阁”出版《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安徽人民出版社),《杀人的历史评传——刘邦与韩信》(当代世界出版社),《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韩信》(麦田出版集团,海外版)。以本名出版《易经本义》(九州出版社)、《昆仑银行产融结合探索》(石油工业出版社)、《思.在》(中国市场出版社)等。

目录
一、残唐末路
  1.山河破碎谁做主?
  2.劳模将军
  3.农民的力量
  4.满城尽带黄金甲
  5.我要投降
  6.李克用想为人所用
  7.战京师
  8.刺史的约会
  9.朱全忠要为自己拼搏
  10.末路
二、天下烽烟
  1.要命的宴会
  2.瘦皇帝与肥太监
  3.此去故国已成空
  4.门前雪不得不扫
  5.吞并河阳
  6.闹市之中得子房
  7.门前雪不扫不宁
  8.决战秦宗权
  9.河阳的确好地方

内容摘要
 盛唐隆宋之间,帝国迷失了方向,社会已面目全非。
从末唐时代,天下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与混乱,历经五代割据十国,随机兴灭的区域政权不下百数。这种乱在格局上,是以中原地区的军阀争霸、边疆地区的部族整合、大系统的能量异化与分化为主要特征。
这种乱在时空上,是以此起彼伏、更替变换、交错叠加为演变脉络。乱了几十年后,大宋王朝的确立与崛起,才使华夏文明再次焕发出灿烂的生机。
《五代十国(风雨飘摇)》由赵奎著。

精彩内容
 第二份奏折是西川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黄景复八天前写来的。黄景复向朝廷报告南诏聚集大军进犯西川。在争夺大渡河的战役中,唐军苦战几仗,虽然抵挡了一个多月,终因西川援军不至,寡不敌众而溃败,大渡河失守。南诏现已进逼成都,成都沦陷在即,军民告急。成都告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都有可能守不住。成都守不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京畿长安西南屏障的垮塌。
第三份奏折是天德镇守一个月前写来的。报告西北的党项、回鹘大肆寇掠,唐军不敌,损失惨重,天德镇制有被消灭的危险。党项总是不肯臣服,从来都是剽悍难驯,对唐王朝即使有短暂的恭谨,也不过是表面做戏,骨子里总想称霸一方。
第四份奏折是感化镇守五天前写来的。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斩关夺粮,劫掠富豪之家,州县衙门束
手无策,屡遭杀戮,徐州危在旦夕。感化军素五军纪,哗变生乱几乎是家常便饭,现在又遇到民众暴动,不知道局面会演变成什么混乱地步。
第五份奏折是商州刺史王枢二十天前写来的。由于朝廷拨付的军费开支迟迟不能到位,军中及衙门财政难以为继。发不出军饷,士兵和衙役往往开小差做小买卖,不正常出勤。王枢为了开源节支,于是将向农民收粮食兑付的价钱减少一半。不料这项措施引起民愤,老百姓冲进府衙用棍子将王枢痛打一顿,在群殴中,两名官吏被打死。
正在殿中人都默不作声的时候,突然,屋顶上一
阵“骨碌咣当”之声。僖宗皱着眉头看了看身边站着
的值班宦官,那宦官马上明白,一溜小跑出了殿门去看个究竟。不一会儿那值班宦官回来了,低着头奏报:“启禀万岁,是屋脊上的神兽塑像被风吹掉下来了。”众人齐刷刷拿眼注视了那宦官片刻,然后又都不言语了。僖宗看了看奏折,看了看炉子,又看了看几位大臣,咳嗽了一下,怯生生地说:“众位爱卿,这些奏折已经积压了很长时间,你们倒是说说应该怎么办啊?这么多难事都堆过来,总要有个对策啊。”那朝堂上都坐了些什么重要人物呢?
这种场合的参加人一般都是宰相一级的人物。
按照唐朝制度规定,宰相权力分割在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中书省的最高长官称为中书令,其下设两个副手称作中书侍郎,再下设有七八位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负责拟定办文办事意见。门下省的最高长官称作侍中,设有两名副手称为侍郎,再下设有给事中若干人,给事中负责核对诏命的合规合理性,属于操盘手。尚书省最高长官称为尚书令,其下设有六部,各部最高长官称为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的建制合起来称为“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对拟决策的事拿主意,提出办理意见,呈皇帝同意后,形成敕命,送门下省复核,如无异议,则由尚书省的六部负责正式实施。当然,这其间,皇帝有否决权,门下省也
有不同意的权力,尚书省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这是三省六部的日常职责和运作方式。唐朝在三省六部制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议事堂制度。议事堂是决策军国大事的正式机构,属于最高权力机关。所以,唐朝的决策方式属于真正的“议”。议事有固定的场所和程序。议事场所即政事堂,政事堂分正堂和后院,正堂
是宰相们集体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后院是秘书处办公起草文件的地方。到了中唐以后,议事堂制度稳定下来,其实是将三省的长官聚拢在一起,召开联席会议,是一种群策群力的工作制度。应该说这种工作制度既有民主也有集中,议事氛围比较宽松,最后形成的方案也多属于优化结果。如果不经过政事堂讨论,皇帝自行决定发出的诏命是无效的。由此可见,唐朝决策程序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宰相具有很高的地位,皇帝只是决策程序中的一个环节。皇帝朝会文武大臣时,给宰相还设有座位和茶水,允许坐着议事,精神待遇和物质待遇都比较高。后来,宰相不仅仅指三省的正职长官,还包括了六部长官以及诸如拥有参
知政事、同平章事等头衔的人。如此环境下,不同意见一般可以允许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议事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唐朝在前半叶的辉煌发展与其较宽松的政治策略密不可分,其中,帝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比较成功,提高了整个中央政府的治理效率与决策质量。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