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帝国的年代(1875-1914)(精)(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译者:贾士蘅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51.1
6.6折
¥
7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译者:贾士蘅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74605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868184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经典的世界近代史作品。当一撮先进国家操刀瓜分落后世界之际,经济排档由自由竞争小企业转换到保护主义大集团,政治动力由中产精英下移到动员群众,工人运动从经济最兴隆处迸发,资产阶级从财富最顶端上跌落,民族主义挥舞着国旗向右走去,新女性挣出黑暗现身历史,大众艺术完成了前卫人士志在促成的文化革命,科学革命瓦解了确定稳固的宇宙真理。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本书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致力于了解和解释19世纪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和解释一个在革命性转型过程中的世界,并在过去的土壤上追溯我们现代的根源。本书具有非凡的知识宽度和深度,又有英国式的历史叙述和优雅的文笔,兼具知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是大众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历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后迁居维也纳和柏林。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他于1936年加入共产党,1947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2012年10月1日,病逝于伦敦,享年95岁。
霍布斯鲍姆研究的历史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广至拉丁美洲。除专业领域外,霍氏也经常撰写政治评论、历史学和社会学理论文章,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他在劳工运动、农民运动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他的著作甚丰,先后计有14部以上专著问世,包括《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盗匪》《民族与民族主义》《原始的叛乱》《爵士风情》等。
目录
序言
序曲
第一章 百年革命
第二章 经济换挡
第三章 帝国的年代
第四章 民主政治
第五章 世界的工人
第六章 挥舞国旗:民族与民族主义
第七章 资产阶级的不确定性
第八章 新女性
第九章 文艺转型
第十章 确定性的基石:科学
第十一章 理性与社会
第十二章 走向革命
第十三章 由和平到战争
尾声 我真正是生活在黑暗时代!
注释
内容摘要
资本年代的矛盾渗透并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这个帝国的年代。一方面,凯歌高奏的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日趋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实现了科学、艺术的伟大革新,并将其经济和军事上的霸权正式转化为有系统的征伐、兼并和统治,使世界进入一个殖民帝国的时代。另一方面,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并力量。工人阶级大规模、有组织的运动在这一时期突然出现,并且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帝国格局也慢慢演变成一种越来越恶化,而且超出各国政府控制能力的国际形势,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之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希望和恐惧都直接根源于此。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的《帝国的年代(1875-1914)》。
精彩内容
在科技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生产和交通量的发展上,进步表现得最为显著。现代机械绝大多数是以蒸汽为动力,并由钢铁制成。煤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能源,在俄国以外的欧洲,有95%的能源是来自煤矿。
欧洲和北美的山溪,一度曾决定许多早期纺织厂的地点,其名称便可使我们想起水力的重要,可是现在它们又重新成为农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虽然到了19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发电和内燃机均已成为事实,但是电力和石油尚不十分重要。及至1890年,甚至连美国也不能宣称它拥有300万盏以上的电灯,而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欧洲最现代化的工业经济——德国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还不到40万吨。
现代科技不仅是无法否认、频奏凯歌,同时也是历历可见的。其生产机器,虽然照现代标准来看并不特别强大(在英国,1880年时它们的平均马力还不到20匹),但通常体积都相当庞大,而且主要是由钢铁
制成,就像我们今天在科技博物馆所看到的那样。而19世纪最最巨大和最最强大的发动机,也是最容易看到和听到的产品,便是数十万具的火车头,以及在一
缕缕浓烟之下,拖在其后的275万辆客货车。它们是19世纪最戏剧性的发明之一,一个世纪之前的莫扎特(Mozart)在撰写其歌剧时,根本不曾梦想过会有这种产物。由闪亮铁轨铺成的巨大网络,沿着平原、跨越桥梁、穿过山谷、穿越隧道,甚至翻过像阿尔卑斯山主峰那么高的山隘。各条铁路共同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公共建设。它们所雇佣的人力,超过任何工业。它们驶往大城市中心,在那里,同样便捷和巨大的火车站正庆祝它们的胜利;它们同样也伸向19世纪文明未渗入的最遥远的乡村。到了19世纪80年代早期(1882年),每年几乎有20亿人次乘坐火车旅行;自然,其中大多数是来自欧洲(72%)和北美(20%)。
在西方的“已开发”地区,当时可能没有几个男人一
生中从未与铁路有过接触,甚至连不太外出的妇女,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火车。或许只有电报这种现代科技的另一产物的知名度超过了火车,绵延在一望无际的木杆上的电报线网络,其长度是世界铁路总长的三或四倍。
1882年时,全球共有2.2万艘汽船,虽然它可能是比火车头更有力的机器,但只有少数走近港埠的人才看得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比较缺乏代表性。
1880年时,它们的总吨位仍然(但也只是)较帆船少,即使在工业化的英国也不例外。就世界的船舶总吨位而言,1880年时,靠风力的船舶与靠蒸汽动力的船舶,其吨位比率仍然几乎是3:1。不过,在接下来的10年间,这种情形即将发生戏剧性改变,使用蒸汽动力的船舶将大为增加。虽然木材已换成铁,蒸汽取代了风帆,但在船只的建造和装卸上,传统仍然统治着水路运输。
19世纪70年代下半期的严肃的外行观察家,对于当时正在孕育或正在产生的科技革命究竟投入了多大的注意力?这时候,正在酝酿或推出的科技变革包括各种涡轮机和内燃机,电话、留声机和白炽电灯泡(这些都刚发明),汽车[19世纪80年代,戴姆勒(Daimler)和本茨(Benz)让它投入使用]以及19世纪90年代出产或制造中的电影放映机、飞行器和无线电报。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观察家已期待并预测到与电力、摄影和化学合成这些他们所熟悉的方面有关的重要进展。而他们对于科技应该可以发明机动引擎使道路运输机械化这个明显而迫切的问题得以解决一事,也不会感到诧异。我们不能指望他们能够预先想到无线电波和放射性,但他们必定曾经臆测到人能飞上天这件事(人类何时不做此臆想),而由于这个时代科技上的乐观主义,他们也必然相信它有实现的一天。
当时的人们的确对于新发明如饥似渴,越是戏剧化的发明便越受欢迎。1876年爱迪生(T.A.Edison)在美国新泽西州(NewJersey)的门罗公园(MenloPark)建立了或许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座私人实验室,当他在1877年推出第一部留声机时,顿时成为美国人的大众英雄。然而尽管如此,任何观察家都绝不会预料到这些新发明对消费者社会所造成的实际改变。因为,除了美国以外,这个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尚未引起相当的注意。
P30-3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