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复活(全译本)/世界文学文库(俄)列夫·托尔斯泰|译者:王景生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13.1
5.2折
¥
25
全新
仅1件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译者:王景生
出版社北京燕山
ISBN9787540225360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578997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在对全世界文学有着深远影响的俄国文学中,他的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高。《复活(全译本)》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做了无情的批判,暴露了俄国国家机器反人民的本质,揭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整个俄国的反动统治,这也是《复活》的基本思想。它以深刻的描写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并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852年匿名发表处女作《幼年时代》。1853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获得许多宝贵的战争题材。1855年辞去军职前往彼得堡,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文人,萌发了人道主义的种子。1862年结婚,婚后15年中,完成了划时代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妮娜》。晚年因夫妻间纷争不断,于1910年10月底的一个深夜离家,11月7日死在火车站站长的小屋里。其主要作品还有《复活》《穷人》《伊凡·伊里奇之死》等多部。他被列宁赞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目录
译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内容摘要
《复活(全译本)》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作品。它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
《复活(全译本)》以深刻的描写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空前的成就使它登上了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并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列宁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说得很中肯:托尔斯泰“在晚期的作品里,对现代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达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是“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作品”的“天才的艺术家”;另一方面,他是狂热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等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即是一个颓唐的、歇斯底里的可怜虫”。
精彩内容
“那么说,您不承认犯有盗窃商人斯梅里科夫的钱和钻石戒指的罪行,”庭长说。“可是承认给他酒里放了药粉?”“承认是承认,不过我以为那是安眠的药粉。我放药粉,只是想让他睡觉——没想过让他死,也没想到他会死。”“很好,”庭长说,显然对取得的结果感到满意。“那就说说事情的经过吧,”他说完,身子往椅背上一靠,两手放在桌子上。“请把事情的全部经过说一说吧。您要是老实招认,可以得到宽大处理。”玛丝洛娃依然那样直勾勾地瞧着庭长,沉默不语。
“说说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经过?”玛丝洛娃突然很快地说。“我来到旅馆,有人把我领到他的房间,他醉得特别厉害。”她说到他这个词时,脸上露出异常恐惧的神情,眼睛睁得老大。“我想走,他不放。”她不做声了,好像一下断了思路,又好像想起了别的什么。
“那后来呢?”“后来呀!后来我待了一会儿,就回家了。”这时,副检察官一只胳膊肘不自然地支撑着半欠起身子。
“您要提问吗?”庭长说,得到副检察官肯定的答复,向他做了个手势,表示把审问的权利让给他。
“我想提一个问题:被告和西蒙·卡尔津金以前是不是认识?”副检察官说,眼睛并不看玛丝洛娃。
他提过问题,就闭紧嘴唇,皱起眉头。
庭长重复了一遍问题。玛丝洛娃惊惶地瞧着副检
察官。
“西蒙?认识。”玛丝洛娃说。
“我现在想知道,被告和卡尔津金的交情怎么样?他们是不是经常见面?”“交情怎么样?他常找我去陪客人,算不上什么交情。”玛丝洛娃回答,惴惴不安地把目光从副检察
官的脸上转向庭长,然后又转了回去。
“我想知道,为什么卡尔津金单找玛丝洛娃而不找别的姑娘陪客人。”副检察官眯缝起两眼,面带轻狂而刻薄的笑容说。
“我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玛丝洛娃回答,惊惶地看了一眼四周,目光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停留了片刻。“他想找谁就找谁呗。”“难道她认出来啦?”聂赫留朵夫心惊胆战地想,感觉血直往脸上涌;可是玛丝洛娃并没有发现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马上把目光移开,又带着惊惶的神情瞧着副检察官。
“这么说,被告否认她和卡尔津金有什么亲密关系啦?很好。我没话要问了。”副检察官立即把胳膊肘从写字桌上拿开,开始记什么。实际上他什么也没记,只是用笔在描他笔记上的字母,他常见检察官和律师们这么做:他们每次提过一个巧妙的问题,都在自己的发言稿上写几句足以击败对方的要点。
庭长没有立刻对被告提问,因为他这时在征询戴眼镜法官的意见,是否同意提出事先准备好并已写在纸上的问题。
“后来怎么样了呢?”庭长继续问道。
“我回到家里,”玛丝洛娃接着说,她的眼睛只瞧着庭长一个人,胆子稍稍大了起来,“把钱交给掌班,就上床睡觉了。我刚睡着,我们的一个叫别尔达的姑娘叫醒了我。‘去吧,你那个商人又来了。’我不想出去,可是掌班偏叫我去。他一个劲儿地。”她说到他这个词时,脸上又露出明显的恐惧的神情,“他一个劲儿地让我们姑娘们喝酒,后来还想叫人再去买一瓶,可是他的钱花光了。掌班的信不过他。他就叫我去他的房间。还告诉我,钱放在哪儿,取多少。
我就去了。”庭长这时正和左首的法官小声交谈,没有听见玛丝洛娃说什么,可是为了表示他全听见了,就把她最
后那句话重复了一遍。
“您就去了。那后来呢?”他说。
“我来到旅馆,照他吩咐去做:进了他的房间。
我不是一个人进去的,还叫了西蒙·卡尔津金和她。
”她说完,指了指博奇科娃。
“她撒谎,我根本就没进去……”博奇科娃刚开
口,就被制止。
“我当着他们的面,拿了四张红票子。”玛丝洛娃皱起眉头,眼睛不看博奇科娃,继续说。
“那么,被告取出四十卢布时,是否注意到有多少钱?”检察官又问道。
检察官刚一提问,玛丝洛娃就全身哆嗦了一下。
她不知道情况会怎样.然而已经感到,他对她不怀好意。
“我没数过;只看见都是些一百卢布的票子。”“被告看见了那些一百卢布的票子——我没有别的话要问了。”“那么,您把钱带回去了?”庭长看看表,继续问道。
“带回去了。”“那后来呢?”庭长问。
“后来他又带我回旅馆了。”玛丝洛娃说。
“那您是怎样给他喝下放粉末的酒的?”庭长问。
“怎么给他喝的?把粉末撒在酒里,就给他喝了。”P34-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