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旧学新知集(精)/读书文丛精选金克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旧学新知集(精)/读书文丛精选金克木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22.8 6.0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克木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7853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3890091

上书时间2024-10-2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很好复杂的拉丁文。先生的日语也很不错。先生学贯东西,知兼古今,学术研究涉及诸多领域,生前也自称是"杂家"。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很好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素养。他对天文学有特别的兴趣,不仅翻译过天文学的著作,还发表过天文学的专业文章。数学也一直为他所好,他曾很有兴趣地钻研过费尔马大定理,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还涉及高等数学的问题。

目录
自序
论中国新诗的新途径
古诗“玉衡指孟冬”试解
谈清诗
读书·读人·读物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序
印度画家阿·泰戈尔的美学思想略述
印度哲学思想史设想
谈歧义语法
谈读书心理学
谈外语课本
中国书的三期变化
从北京城谈到中国文化
古诗三解
谈格式塔心理学
怎样读汉译佛典
    ——略介鸠摩罗什兼谈文体
《玉台新咏》三问
读《大学》
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
诗作为传达信息中介
    ——古诗形态学研究设想之一
诗如何传达信息
    ——古诗形态学研究设想之二
文化问题断想
美术三疑问
谈读书和“格式塔”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内容摘要
 《旧学新知集(精)》是金克木先生八十年代的文化随笔,再加上三四十年代的几篇文章,合成一集。
金克木先生的文字缜密细致,立意深远,文中亦可见
作者对新知与变革的热忱与思考。

精彩内容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序《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一部大史诗。本书是其中一部分插话的选译本。
这部大史诗曾经被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共有十八篇,号称有十万“颂”(诗节)。它并不是单纯的史诗,实际上包括了三种内容:一是史诗故事本身,二是许多插话,三是关于法制、风俗、道德规范的诗体著述。插话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文学性较强,所以选成一集。
大史诗的故事并不很复杂,不过是叙述古代名王婆罗多的后代有兄弟两支,一有五子,一有百子,互相争夺王位,终于发生大战,结果是同归于尽。“摩诃婆罗多”的意思就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插话有长有短。许多著名插话集中在叙述先世的第一
篇《初篇》和描述森林生活的第三篇《森林篇》。五王子兄弟被放逐在森林中度过了十三年,有些婆罗门仙人来看望并安慰他们,给他们讲了不少故事;因此这篇中的插话更丰富。这本选集都是从第一篇和第三篇选出的。
大史诗有不止一个层次,显然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这从插话里也可以看出来。例如许多格言谚语式的诗句明显是逐渐加进去的。各篇思想背景也不完全一致。这些都可以一望而知。尽管如此,大史诗以及这些插话仍有内部的统一性。
这本选集所选插话共十五篇,当然不能说是包罗了所有优秀的插话;大史诗第一篇和第三篇中也还有不少很好的插话未能选入。但是基本上显出了插话的面貌,可以算作一个缩影。最著名的几篇插话已收了进来。其中上卷八篇出自《初篇》,下卷七篇出自《森林篇》,排列次序依照在原书中出现的次序。章、
节体例概照原文,但每篇中标出的章数则照本篇算,因此和章后的原文序数不一样。
下面先说明选这些篇的意图,然后对插话和大史诗稍做解说。
关于“蛇祭”的故事共四篇,是这部大史诗的开
头,但和史诗故事本身并无关系。这里面又套进了一
篇大鹏鸟的故事,实际是“鹏”族和“蛇”族之间仇恨起源的故事。这里面又套进了一篇众仙搅乳海的传说,这是个极有名的传说,其他许多印度古书中都提到。现在我们译出史诗中这一部分,分为四篇,还可以看出史诗的一个套一个的连环故事的形态。这种形态在《五卷书》和《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中也是基本格式。中国小说如《西游记》和《镜花缘》也有这种形态。我们全译出“蛇祭”这一部分,将这一形态的印度的最早出现形式提供给读者。其中第一
篇的体裁也值得注意,它是散文加引诗。这又是讲故事的另一种形式,几乎各国都有,译出来也有资料意义。至于内容,这几篇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有两族的斗争,有两种人(仙人和王族)的斗争。这和全部史诗的斗争主题,即由人物故事表现出来的思想模式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大部书的编集者的心中是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方向的。编集者可能不止一
个人,甚至有许多人,但是他们和各篇原始作者、听众、读者都是一部流传的大作品的共同创造者。作品
无论表面上如何杂乱无章,内容的思想结构却可以是有统一性的。这也许可以说是上古书的一个共同点。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中外上古书,例如《易经》《诗经》和《旧约》会有帮助。
第五篇《沙恭达罗传》和第十四篇《罗摩传》,和古代印度文学中两部最著名的作品——史诗《罗摩衍那》和戏剧《沙恭达罗》——讲的是同一故事,但讲法很不相同。那部史诗和那部戏剧都已经译成汉语,现在又译出大史诗中这两篇插话,并不嫌重复,反可以对照。罗摩的故事是史诗《罗摩衍那》的全部,在这里只是一个插话。谁先谁后,学者们的考证这里不必讨论,因为我们译这一篇不是为了考证时代,而是为了比较主题。大史诗中这两篇插话的主题,一是神和魔的斗争,一是仙人之女和王者的结合和斗争。
这和大史诗的整个主题是一致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所着重的家庭伦理(包括猴国兄弟)在这里并不重要
。戏剧《沙恭达罗》中的人情在这里也不突出,只是插进了一些格言……P69-7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