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沈从文散文沈从文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23.8
5.7折
¥
42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5018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1463655
上书时间2024-10-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因家境没落,小学毕业后即投身行伍随地方军队浪迹于湘黔川边境。 1923年,在“五四”运动余波影响下,远离家乡闯荡北京,结识了董秋斯、张采真、司徒乔、焦菊隐、陈翔鹤、蹇先艾等一批文学青年、大学生朋友。1924年底在《晨报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作品,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1929年后转移到上海,大量写作同时,经过胡适介绍开始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后陆续曾在青岛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
主要文学作品有《边城》、《湘行散记》、《长河》等。1949年后从文学写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成果之一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03年家人和多方研究者合作编辑出版了32卷《沈从文全集》。
目录
【目录】
导读
第一辑 从文自传
我所生长的地方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女难
常德
船上
一个大王
第二辑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第三辑 湘西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
辰谿的煤
凤凰
第四辑 其他
市集
街
致张兆和·夜泊鸭窠围
致张兆和·泸溪黄昏
边城·题记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习作选集代序
云南看云
潜渊
水云
——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
绿魇
白魇
黑魇
忆北平
怀昆明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在昆明的时候
一个传奇的本事
抽象的抒情
过节和观灯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沈从文经典散文三十九篇,包括散文、自传、游记、书信以及创作谈等。既有《我所生长的地方》《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一个大王》等自传散文,也有《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鸭窠围的夜》《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常德的船》《沅陵的人》等湘行名篇,还有《市集》《云南看云》《忆北平》《怀昆明》等忆旧文字,以及《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习作选集代序》《水云》《抽象的抒情》等创作谈,给读者一个立体多面的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全书配三十二幅照片,包括个人和家庭旧照、手迹、书影等,全面展示了作者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和人生之路。
作为边地湘西的歌者,沈从文散文更能表现他这个“乡下人”自闯入文坛以来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多元性。
我呢,在沉默中体会到一点“人生”的苦味。我不能给那个小妇人什么,也不作给那水手一点点钱的打算了,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分应有的哀乐。
下船时,在河边我听到一个人唱《十想郎》小曲,曲调卑陋声音却清圆悦耳。我知道那是由谁口中唱出且为谁唱的。我站在河边寒风中痴了许久。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精彩内容
《沈从文散文》书摘:
导读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沈从文:《抽象的抒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沈从文的经历颇具传奇性——小学毕业后,他一头闯入了无从毕业的“社会学校”,通过自己卓绝的努力,最终成为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家、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物质文化史专家,在他所涉猎的每个领域,都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在同时代中国作家中,他曾经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他的名字被选入了1987年的候选人终审名单,1988年他再度进入当年的终审名单。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他的候选人资格。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小说与散文是沈从文文学大厦的双璧。相对于小说的丰盛,他的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他以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的湘西世界,书写着现实人生的喜乐哀愁。《人间世》杂志在征集“一九三四年我所爱读的书籍”时,周作人、老舍不约而同地把《从文自传》作为自己爱读的作品,沈从文散文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38年以前的创作,以《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为代表,这是作为湘西歌者的沈从文。二,昆明生活时期(1939—1946),是沈从文散文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体现着作家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这方面的作品有《潜渊》《黑魇》《白魇》《绿魇》等。三,1946年随北大复员以后,沈从文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无论是批判还是赞美,无一不是表现着作家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北平的印象和感想》《忆北平》《怀昆明》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浓笔重彩的湘西书写,是沈从文散文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因此,我们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中各选择了几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本选集的主体部分。同时,为全面反映作家不同时期的散文创作,又从其他时期的散文中选择了几篇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的创作,我们选择了几篇最能反映作家写作理念的创作谈,如《边城·题记》《习作选集代序》《抽象的抒情》等。
沈从文成长在湘西,这片大地滋养着他,孕育了他的精魂。作家也没有辜负这片大地,他饱含深情地书写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湘西世界。在他的散文中,自然有对赶尸、放蛊、落洞等湘西巫楚文化的描写(如《凤凰》《一个传奇的本事》),但更多的是对湘西山光水色的描绘,如诗如画,宛若人间仙境。沈从文笔下的白河,是这样的:“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而沅陵,又别具风味:“由沅陵南岸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连椽,较高处露出雉堞,沿山围绕;丛树点缀其间,风物入眼,实不俗气。由北岸向南望,则河边小山间,竹园、树木、庙宇、高塔、民居,仿佛各个都位置在最适当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色积翠堆蓝。早晚相对,令人想象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蜺,驰聚其间。”(《沅陵的人》)刚柔兼济,秀美中又不乏挺拔,自有一番清丽脱俗的气质,没有任何违和之感。
作家就长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人性成为他的生命信仰,表现湘西地方人民率真而又顽强的抗争是他的宿命,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原始力量的赞美。在沈从文心目中,他的作品的读者,应是“生于斯,长于斯,将来与这个地方荣枯永远不可分的同乡。”(《湘西·题记》)作家也确实不辱使命,他近乎以一己之力延续着湘西文化的血脉传承。阅读《边城》时,我们曾讶然于作家对湘西妓女的态度:“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觉得作家似乎是爱屋及乌过了头。但读过《一个大王》《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等散文后,才发现这在湘西是自然天成的事。在作家看来,这种最本真的生命冲动,再正常不过,无须用那么多清规戒律来限制它。
作家对底层人民这种态度绝不是情感泛滥的结果,而是源自于他生命深处的悲悯情怀。他一直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既亲眼见过他们顽强的生,“看看沿路山坡桐茶树木那么多,桐茶山整理得那么完美,我们且会明白这个地方的人民,即或无人领导,关于求生技术,各凭经验在不断努力中,也可望把地面征服,使生产增加。只要在上的不过分苛索他们鱼肉他们,这种勤俭耐劳的人民,就不至于铤而走险发生问题。”(《沅陵的人》)自然也能由衷地理解他们的哀乐:“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作家似乎与他笔下的人物、山水,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有这样一位作家为自己代言,既是中国文学之幸,也是中华民族之幸。
但不要以为沈从文只是一个人性的歌者,他也有着批判现实的一面。中国社会的一切变化,举凡民族的忧患、政治的动荡,他从未置身事外,既为国家的未来前途忧心如焚,又设身处地地开出自己的诊疗药方。这在他的后期散文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怀昆明》《忆北平》《北平的印象和感想》《一个传奇的本事》等作品无一不表现着作家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使命担当。在这个意义上讲,沈从文不但是一个社会病的治疗者,同时也是一个与人民共患难的爱国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