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宋太祖赵匡胤(上下)刘清越著
  • 【假一罚四】宋太祖赵匡胤(上下)刘清越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宋太祖赵匡胤(上下)刘清越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46.4 5.9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清越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12112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214539

上书时间2024-10-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清越,河南邓州人,200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历史系。历史类小说作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喜欢在文字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时空的穿梭中获得思维的碰撞。已出版长篇小说《汉高祖刘邦》《女皇武则天》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
第二章  驼峰结义  驱暴安良
第三章  龙困浅滩  幸遇知音
第四章  惩恶论政  各奔前程
第五章  赌气逞强  郑恩落草
第六章  兄弟分道  柴荣投亲
第七章  势单力孤  四处碰壁
第八章  剪除恶人  婉拒芳心
第九章  华山问道  投身行伍
第十章  寻弟入伍  促成良缘
第十一章  东窗设计  自毁长城
第十二章  君昏臣佞  逼反邺都
第十三章  皇位易主  周代汉廷
第十四章  刘崇称帝  图汉伐周
第十五章  励精图治  除弊固邦
第十六章  深谋远虑  锋芒渐露
第十七章  壮志未酬  英主憾逝
第十八章  雪夜谋定  扭转乾坤
第十九章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下册
第二十章  破除古训  广纳旧臣
第二十一章  恩威怀柔  除弊立新
第二十二章  御驾亲征  平叛李筠
第二十三章  欲取淮南  先礼后兵
第二十四章  深谋远虑  杯酒释权
第二十五章  夜拟战略  巧取荆湖
第二十六章  势如破竹  顺利灭蜀
第二十七章  见微知著  重儒崇文
第二十八章  谋覆北汉  功亏一篑
第二十九章  轻敌冒进  无功而返
第三十章  痛定思痛  转伐南汉
第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  南汉覆灭
第三十二章  闲暇天伦  异动萧墙
第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  除敌罢贪
第三十四章  善纳嘉言  兵跨天险
第三十五章  金陵城破  江淮归宋
第三十六章  罢兵藏刀  威服吴越
第三十七章  太祖西巡  欲化操戈
第三十八章  道士谶言  直言玄机
第三十九章  烛光斧声  留谜千古

内容摘要
从“黄袍加身”,开创中国历史上不流血王朝更替的先河,到唐末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重新恢复华夏地区的统一,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赵匡胤(927—976),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北宋开国皇帝。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称帝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使国家逐步统一,同时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以及“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支”、削弱相权、创设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另外,赵匡胤还通过整饬吏治、劝课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且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精彩内容
 赵匡胤率领大军顺利人城,他被众位将领簇拥着登上了明德门。这是历代天子的登临之处。赵匡胤站在这里,居高临下,俯瞰京城,心中荡漾着巨大的成功的喜悦。此时,他充满了自信。
他知道,他的部队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大周的权柄已握在了他的手里,兵变已获得成功。
于是,他下令兵士们解甲归营,自己也在亲兵的护卫下回到了殿前都点检的公署小憩。
此刻,他不再担心敌对势力的反抗,京城里已不可能再发生战乱。他的脑子在急速地转动,在思考着如何登基称帝。他必须顺顺利利地从小皇帝的手中接过皇权,风风光光地、冠冕堂皇地举行登基大典。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忽听到公署外面一片喧哗。他收起飞驰的思绪,正自疑惑,却见宰相范质和王溥被一群将士推推搡搡地拥了进来。
赵匡胤慌忙站了起来,向二位宰相问好。范质怒目注视着他,忽然厉声说道:“先帝视你亲如手足,恩宠有加。今先帝尸骨未寒,你却兴兵背叛,是何道理?”匡胤满脸呈现内疚之色,眼中垂泪答道:“我受世宗厚恩,怎敢忘怀?今日发生此事,全是为六军所迫,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
赵某亦深觉有愧于天地,有负于先帝。事已至此,以宰相之见,我该怎么办?”范质面显鄙夷之色,讥讽地一笑,正要说话,站在旁边的郑恩却将黑脸一沉,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我辈无主,须得天子,这是全军将士的主意。”赵匡胤佯怒道:“郑恩休得无礼,还不退下?”郑恩不仅不退,反而“刷”的一声将剑抽出,一步步向范质、王溥逼近。
王溥早吓得浑身颤抖,冷汗直流。他看看赵匡胤,再看看满面怒气的众将士,赶瞄退至门前阶下,双膝跪下,伏地磕头道:“臣王溥愿拥立点检做天子。”范质见状,知大势已去,自己孤掌难鸣,更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不如顺水推舟
,做个识时务的俊杰。于是他也只好屈身下拜,从喉咙里艰难地挤出了一句“万岁”。
匡胤忙将两位宰相扶起,让他们坐下。范质毕竟是混迹官场日久的老臣,他明智地调整着自己的思路,迅速地转舵。经过一番深思熟
虑,他开口说道:“事情既已到了这个地步,木已成舟
。不过,要即位也不可太过仓促潦草。自古帝王便有禅位之礼。以老臣愚见,今日新君即位,可行古代禅位之礼,于国人于朝臣都好说话,亦可堵小人之口,防藩镇之乱。”匡胤大喜,忙问道:“这禅位之礼该如何进行?”范质道:“您以礼受禅以后,事太后如母,养少主如
子,无负先帝旧恩,则天下归心,万民臣服。至于禅位细礼,自有我等操办。”匡胤应允。范质、王溥即入后宫,向恭帝和太后禀
明禅位之事。
不多一会儿。两位宰相归来,年幼的恭帝和不谙政事的符太后自然不敢不依,诸事皆愿听新君吩咐。
当天下午,禅位大典在崇元殿举行,范质、王溥召集百官齐集崇元殿,依序排列,各就各位。
大典就要开始了,一切安排就绪,可是恭帝的禅位诏书却迟迟未到。没有诏书如何举行禅位大典?众人都十分着急,匡胤更是心急如
焚。
就在此时,却见翰林学士陶谷急匆匆走进殿来,高声喊道:“禅诏在此。”这消息来得突然而又及时,大殿里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原来这陶谷最会揣摩情势,见风使舵。他见赵匡胤率兵进城,便料定这位既胸存大志,又十分看重脸面的都点检必行禅位之礼。因此当别人都在这场纷乱中无所
适从的时候,他却躲在府中草拟了这份禅诏。在这紧急时刻果然派上了用场,无异
于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只见陶谷双手捧着禅位诏书快步走至丹墀之上,以周帝柴宗训的名义朗声念道: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
天纵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战,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P275-27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