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文心夏丏尊,叶圣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文心夏丏尊,叶圣陶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15.4 5.1折 30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丏尊,叶圣陶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3847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31357102

上书时间2024-10-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很好的语言艺术家”。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还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叶圣陶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尤其是童话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他创作了中国现代首部专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被鲁迅称赞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脚》《稻草人/经典文学名著》《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
    叶圣陶亲自编写过有名的初等小学国语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对中国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目录
目  次
导读/商金林(北京大学教授)

序一/陈望道
序二/朱自清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二  方块字
三  题目与内容
四  一封信
五  小小的书柜
六  知与情意
七  日记
八  诗
九  《文章病院》
十  印象
十一  辞的认识
十二  戏剧
十三  触发
十四  书声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
十六  现代的习字
十七  语汇与语感
十八  左右逢源
十九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廿  小说与叙事文
廿一  语调
廿二  两首《菩萨蛮》
廿三  新体诗
廿四  推敲
廿五  读书笔记
廿六  修辞一席话
廿七  文章的组织
廿八  关于文学史
廿九  习作创作与应用
卅  鉴赏座谈会
卅一  风格的研究
卅二  最后一课

知识链接

内容摘要
1.深入浅出的语文知识课外读物:《文心》是在中国文学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夏丏尊和叶圣陶两先生合写的一本语文课外读物,融知识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出版80多年来,深受中学生欢迎和语文教育界推崇,被称为“青年阅读和写作的宝典”,“像牛奶那样的既富营养又多兴味的一本书”。
2.重要书单上榜图书:《文心》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部分建议阅读图书。
3.资深专家撰(编)写“导读”和“知识链接”。《文心》此次收入人文社“语文阅读推荐丛书”出版,我们特别邀请到资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先生撰(编)写“导读”和“知识链接”,导读全面,知识链接翔实、实用,以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导引和辅助。
《文心》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本普及语文知识的书。两位作者除了文学创作活动,同时又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家,这是他们合作完成的教育启蒙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语文知识论著,是一本很好的有益于青少年的读物。作者将语文知识用生动的“故事”形式,深入浅出地写给中学生看,使他们从这些很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故事中,获得丰富的读、写知识。本书将知识性与文学性融为一体,多年来,不但深受中学生欢迎,也深得语文界推崇。本书由重要的教育家、学者陈望道和朱自清分别作序,对书的内容和成书原委做了介绍,有助读者的理解,平添书内外的趣闻。
此次收入人文社“语文阅读推荐丛书”出版,我们特别邀请到资深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先生撰(编)写“导读”和“知识链接”,导读全面,知识链接翔实、实用,以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导引和辅助。
媒体及专业机构推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建议阅读图书。
名人推荐(专业书评):这部《文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每种知识大约占了一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找出一个最便于衬托的场面来,将个人和社会的大小时事穿插进去,关联地写出来,通体都把关于国文的抽象的知识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体的事情熔成了一片。写得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的确是一部好书。
这部好书是丏尊和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什么事应该说以及怎样说才好懂,都很细心地注意到,很合中学生诸君的脾胃。我想中学生得到此书,一定好像逢着什么佳节得到亲眷特为自己备办的难得的盛馔。
——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翻译家、原《辞海》总主编陈望道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与学也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但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地勤奋起来,彼此亲亲热热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点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丏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丏尊与刘薰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它们的新发展。
——影响广泛的文学家、教育家朱自清它正好像牛奶那样的既富营养又多兴味的一本书。……青年们,让我们一齐喊出:我们需要像《文心》一样的牛奶一般的读物。
——方时杰:《牛奶一般的书——〈文心〉》(《中学生》第57号,1935年9月1日)《文心》从出版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了,书里讲的虽然是三十年代语文教学上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切合实用,因为有些根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举例来说,有人认为阅读的目的就只为练习写作,因而专在摹仿技巧和积蓄词汇方面下功夫;有人认为练习写作的目的是搞文学创作,只要学会了技巧积蓄了词汇就可以当作家。他们不知道读和写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因而必须在中学阶段加强训练,打好基础。这种情形在过去的五十年间并没有多大改变。至于教和学的方法,五十年前行之有效的,现在大致还有用。目前语文教学的水平不能很快提高,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把教学目的弄清楚,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文心》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今天看来,还可能给青年读者和语文老师一些帮助。
我的岳父和我的父亲都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得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所以在《文心》中,他们写的学生都是积极好学的,都把学习看作一件最愉快的事儿。学生所以能这样,老师起了主导的作用。语文老师把主要的功夫下在诱导方面,启发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鼓励和指点他们自己去讨论,自己去解决,而决不贪图省力,把自己的答案灌输给学生了事。要老师这样教,学生这样学,看来都近乎理想。但是我想,理想不等于空想,经过努力该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各种功课都这样教,都这样学,学校里一定会出现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
——叶至善(叶圣陶先生之子):《〈文心〉重印后记》(1982年6月28日)

精彩内容
序一
这部《文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每种知识大约占了一个题目。每个题目都找出一个最便于衬托的场面来,将个人和社会的大小时事穿插进去,关联地写出来,通体都把关于国文的抽象的知识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体的事情熔成了一片。写得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的确是一部好书。
这部好书是丏尊和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什么事应该说以及怎样说才好懂,都很细心地注意到,很合中学生诸君的脾胃。我想中学生得到此书,一定好像逢着什么佳节得到亲眷特为自己备办的难得的盛馔。
这里罗列的都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青年诸君可以放心享用,不至于会发生食古不化等病痛。假使有一向胃口不好的也可借此开胃。
以前也曾有过用“文心”这两个字做书名的书,叫作《文心雕龙》,那是千把年前的刘勰作的,也是一部讲全体国文知识的书,也许在子渊的旧书箱里还可以找得着。但是你们如果找来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枚叔看见,一定又要来一句“了不得”。我家里也藏着版子不同的好几部,从未拿给还在中学读书的两个女儿看。
世界总是一天一天地进步起来,好像你们总是一天一天地大起来进步起来一样。即就国文的知识来说,我们做中学生的时候所受的,不是一些繁繁碎碎、像从字纸簏里倒出来的知识,就是整部的《诗经》《书经》《易经》《礼记》,从陈年老书箱里搬出来,教我们读了做圣贤的。哪里有这样平易近人而又极有系统的书?即使找出几本古人写的,例如《文心雕龙》吧,也是古人说古文的。有些我们急于要晓得的,他们都还不曾想到。就像这部《文心》里面说的文法之类,那位作《文心雕龙》的刘勰就连梦里也还未曾梦见呢。
我们应谢谢丏尊、圣陶两位先生,替青年们打算,把现在最进步的知识都苦心孤诣地收集了起来,又平易地写出来,使我们青年也有机会接近它。
陈望道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序二记得在中学校的时候,偶然买到一部《姜园课蒙草》、一部彪蒙书室的《论说入门》,非常高兴。因为这两部书都指示写作的方法。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佛夜行有了电棒。后来才知道那两部书并不怎样高明,可是当时确得了些好处。——论读法的著作却不曾见,便吃亏不少。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所以真配写的人都不肯写;流行的很少像样的,童蒙也就难得到实惠。
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一关总算打破了。作法读法的书多起来了;大家也看重起来了。自然真好的还是少,因为这些新书——尤其是论作法的——往往泛而不切;假如那些旧的是饾饤琐屑、束缚性灵,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这当然也难收实效的。再说论到读法的也太少;作法的偏畸的发展,容易使年轻人误解,以为只要晓得些作法就成,用不着多读别的书。这实在不是正路。
丏尊、圣陶写下《文心》这本“读写的故事”,确是一件功德。书中将读法与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就近取譬,切实易行。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书中将教与学也打成一片,师生亲切的合作才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年颇出了些中学教学法的书,有一两本确是积多年的经验与思考而成。但往往失之琐碎,又侧重督责一面,与本书不同。本书里的国文教师王先生不但认真,而且亲切。他那慈祥和蔼的态度,教学生不由地勤奋起来,彼此亲亲热热地讨论着,没有一些浮嚣之气。这也许稍稍理想化一点,但并非不可能的。所以这本书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再则本书是一篇故事,故事的穿插,一些不缺少;自然比那些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换句话说,收效自然大些。至少在这一点上,这是一部空前的书。丏尊、圣陶都做过多少年的教师,他们都是能感化学生的教师,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书。丏尊与刘薰宇先生合写过《文章作法》,圣陶写过《作文论》。这两种在同类的著作里是出色的,但现在这一种却是它们的新发展。
自己也在中学里教过五年国文,觉得有三种大困难。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本书对于这三件都已见到;除读的一面引起学生实际的需要,还是暂无办法外(第一章,周枚叔论编中学国文教本之不易),其余都结实地分析、讨论,有了补救的路子(如第三章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第九章朱志青论文病,第十四章王先生论读文声调,第十七章论“语汇与语感”,第十九章论“习作创作与应用”)。此外,本书中的议论也大都正而不奇,平而不倚,无畸新畸旧之嫌,最宜于年轻人。譬如第十四章论读文声调,第十六章论“现代的习字”,乍看仿佛复古,细想便知这两件事实在是基本的训练,不当废而不讲。又如第十五章论无别择地迷恋古书之非,也是应有之论,以免学生钻入牛角尖里去。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丏尊的令嫒满姑娘,圣陶的令郎小墨君,都和我相识;满更是我亲眼看见长大的。孩子都是好孩子,这才配得上这件好礼物。我这篇序也就算两个小朋友的订婚纪念吧。
朱自清二十三年五月十七日,北平清华园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市第一中学校门口涌出许多回家吃午饭去的通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本来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热闹起来。
“从今天起,我们是初中一年生了。上午三堂功课,英文仍是从头学起,算学还是加减乘除四则,都没有什么。只有国文和我们在高小时大不同了,你觉得怎样?”周乐华由大街转入小巷,对同走的张大文说。
“我也觉得国文有些繁难。这恐怕不但我们如此,方才王先生发文选的时候,全班的人看了似乎都皱着眉头呢。”“这难怪他们。我和你在高小时对于国文一科总算是用功的,先生称赞我们俩在全班中理解力最好,尚且觉得够不上程度。”“今天发出来的两篇文选,说叫我们预先自习。我方才约略看了几处,不懂的地方正多哩。你或者比我能多懂些吧。”“哪里哪里。反正今天是星期一,王先生方才叫我们在星期三以前把那篇白话体的《秋夜》先预备好,还有一天半工夫呢。我回去慢慢地预备,真有不懂的地方,只好去问父亲了。”“你有父亲可问,真是幸福。我……”失了父亲的大文不禁把话咽住了。
“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有什么两样?你不是可以常到我家里去,请我父亲指导吗?今晚就去吧,我们一同先来预备第一篇,好不好?——呀,已到了你家门口了。我吃了饭就来找你一同上课去。下午第一课是图画吗?”乐华安慰了大文,急步走向自己家里去。
周乐华与张大文是姨表兄弟,两人都是十四岁。周乐华家居离H市五十里的S镇,父亲周枚叔是个中学教师,曾在好几个中学校里担任过国文课。新近因为厌弃教师生涯,就在H市某银行里担任文牍的职务。
暑假前乐华在S镇高小毕业了,枚叔因为乡间没有中学,自己又在银行里服务,不能兼顾S镇的家,就将全家移居H市,令乐华投考第一中学初中部。张大文原是H市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因他身体瘦弱,初小毕业后,即依从医生的劝告和亲戚间的商议,令他转入乡间的S镇小学校去住读,只在年假暑假回到H市来。乡居两年,大文在高小毕业了,身体也大好了,便留在H市与乐华同入第一中学。两人既是亲戚,两年以来又同班同学,情谊真同兄弟一样。
下午课毕后,乐华与大文去作课外运动。广阔的运动场,各种各样的运动器具,比较乡间高小的几乎有天渊之差。两人汗淋淋地携了书包走出校门,已是将晚的时候了。
乐华走到家里,见父亲早已从银行里回来了。檐下摆好了吃饭桌凳。母亲正在厨下,将要搬出碗盏来。
“今天上了几班课?程度够得上吗?好好地用功啊!”吃饭时,枚叔很关心地问乐华。
“别的还好,只是国文有些难。”“大概是文言文吧,你们在小学里是只读白话文的。”“不但文言文难懂,白话文也和从前的样子不同。今天先生发了两篇文选,一篇白话的,一篇文言的。白话的一篇是鲁迅的《秋夜》,文言的那篇叫作《登泰山记》,是姚……做的。”“姚鼐的吧。这个‘鼐’字你不认识吧?姚鼐,安徽人,是前清有名的文章家。”“先生交代在星期三以前要把这两篇文章预备好呢。”“吃了饭好好去预备吧。不懂的地方可问爸爸,现在不比从前了。从前爸爸不和你在一起,自修时没有人可问。”乐华的母亲从旁加进来说。
“我也许无法指导呢。”枚叔苦笑。
“为什么?你不是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的吗?”乐华的母亲问。乐华也张大了眼睛惊讶地对着父亲。
“惟其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所以这样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课程中最成问题的是国文。这理由说来很长,且待有机会时再说吧。”枚叔一壁说,一壁用牙签剔牙。
乐华愈加疑惑。恰好大文如约来了。天色已昏暗,乐华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捻亮了电灯,叫大文进去一同预习。枚叔独自在庭间闲步,若有所想。
两人先取出《秋夜》来看,一行一行地默读下去,遇到不曾见过的字,用铅笔记出,就《学生字典》逐一查检,生字查明了,再全体通读,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你懂得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大文问乐华。
“不懂,不懂。下面还有呢,‘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天空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不懂,不懂。字是个个认识的,连起来竟会看不明白,怎样好啊!”乐华皱起眉头埋头再细细默读。
这当儿枚叔踱进小书房来。
“你们看不懂《秋夜》吧。”“难懂,简直不懂。”乐华和大文差不多齐声说,同时现出请求讲解的眼色。
“不懂是应该的。”枚叔笑着说。
“为什么学校要叫我们读不懂的文章呢?我们在高小读的国语课本,都是能懂的。”大文说。
“让我来告诉你们,”枚叔坐下在椅子上说,“你们在小学里所读的国语课本,是按照你们的程度,专为你们编的。现在中学里,先生所教的是选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或是现在的人作的,如鲁迅的《秋夜》,或是古时的人作的,如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些文章本来不为你们写作的,是他们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你们年纪这样小,经验又少,当然看了难懂了。”“那么为什么没有人替我们中学生编国文课本呢?”乐华不平地说。
“照理原应该有人来按了年龄程度替你们特地编的,可是这事情并不容易。我从前在中学校教国文的时候,也曾想约了朋友另编一部中学国文教本。后来终于因为生活不安定,没有成功。你们也许不知道,现在中学以上的教师,位置是很不安定的,这学期这里,下学期那里,要想在一处安心教书,颇不容易。你们的国文教师是王仰之先生吧?他是我的老朋友,是一位很好的教师。他这学期教你们,也许下学期就不教你们了。中学校国文科至今还没有适当的课本,教师生活的不安定也是一个大原因。”枚叔说到这里,似乎感慨无限,聪明的乐华和大文从枚叔的言语中就窥见了他所以抛弃教师生活的原因。
“你们在中学里就学,全要靠自己用功了。因为教师流转不定,无论哪一科,教师都是不能负责到底的。”枚叔继续说。
“叫我们对于国文科怎样用功啊!既难懂,又没趣味。”大文说。
“慢慢地来。你们是小孩,是现代人,所读的却是记着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的文章。照理,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叫我们忽然变成大人、变成古人吗?哈哈!”乐华和大文不觉笑起来了。
“现在的情形,老实说是这样。你们还算好呢,从前的人像你们的年龄,还在私塾里一味读‘四书五经’,不但硬要他们做大人古人,还要强迫他们做圣人贤人呢,哈哈!”“哈哈!”乐华和大文跟着又笑了。
“你们笑什么?”乐华的母亲听见笑声,到房门口来窥看。“外面很凉呢,大家快到外面来,不要挤在一间小房间里。”于是大家出去,一齐坐在庭心。这时月亮尚未出来,星儿在空中闪烁着。枚叔仰视天空,对乐华和大文说:“你们不是正在读鲁迅的《秋夜》吗?现在正是秋夜呢。你看,星儿不是在眼吗?天不是很蓝吗?现在尚是初秋,一到晚秋,天气愈清,天空看去还要高,有时竟会高得奇怪,还要蓝,有时真是非常之蓝。”乐华和大文点头,如有所悟。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当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爸爸,好像比刚才懂了许多了呢。——大文,我们再去预习吧,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乐华拉了大文,再到小书房里去。
两人热心地再看《秋夜》,一节一节地读去,觉得比先前已懂得不少,从前经历过的晚秋夜间的景物也一一浮现在眼前,文中有许多话,差不多就是自己所想说而说不出的。两人都暗暗地感到一种愉快。
“已经看懂了没有?”枚叔又踱进书房来。
“大概懂得了。——嗄,大文。”乐华一壁回答,一壁征求大文的同意。
“这一节恐怕你们还未必懂吧。”枚叔指着《秋夜》中的一节读道:“‘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这一节恐怕看不懂吧。”“真的,不懂得。为什么要笑?为什么自己笑了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四周的空气也会应和着笑?”乐华问。大文也抬起头来注视枚叔。
“我方才曾把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经验合在一处的时候,比较还容易懂得。像这节,全然是写作者那时个人的心境的,是纯粹的内部的经验。我们除了说作者自己觉得如此以外,别无什么可解释的了。 “那么,爸爸也不懂?”乐华惊问。
“也许比你们多懂得一些。真能够懂的怕只有作者鲁迅自己了。但是鲁迅虽能真懂,却也无法解释给你们听哩。”才在预习中感到兴趣的乐华与大文,听了枚叔的这番话,好像头上浇了冷水,都现出没趣味的神情。
“这是无可如何的事。诗词之中,这种情形更多,你们将来读诗词会时时碰到这种境界的。你们还是孩子,今后所读的文字却都是现成的东西,不是现代的大人作的,就是古代的大人作的。他们不但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们只写自己的内外经验,并不预先想给你们读的。你们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枚叔说了就拔步走出去了。
大文在乐华的小书房中又坐了一会儿才回去。乐华送他出门时,笑着说:“我们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丛书资料1.丛书详情图:请用最新版的“语文阅读推荐丛书”详情图。
2.丛书效果图:3.丛书简介:阅读是帮助人获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和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时期正值人生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会让每一个孩子受益无穷。因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课外阅读做了指导和建议。2017年9月起,统编语文教材陆续投入使用后,阅读的重要性更是空前得到强调。“语文阅读推荐丛书”即为我社配合课标和教材使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编校优势,服务于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而推出的优质读物。收书140余种,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文学经典,兼及科普读物等其他阅读材料,希望能一站式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需求,为中小学生朋友阅读、选书提供一个基本书目。丛书力争体现我社在文学图书和语文课内外读物编辑出版方面的优质经验,精选精编精校,为读者奉上值得信赖的口碑版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