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自我边界[美]乔治?戴德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14.6
3.5折
¥
42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美]乔治?戴德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9440143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30732114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部分 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第1章 自我边界——“我”的心理范围有多大?
第2章 生活中90%的问题,都是自我边界不清导致的
第3章 恐惧,是我们不言放弃的动力
第4章 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如何与情绪为友
第5章 在边界中寻找自己,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第二部分 在边界中发现自我的力量
第6章 边界聚焦:确定这件事、这个人与你之间的界线
第7章 常见的“越界”行为
第8章 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第9章 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第10章 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最好的关系,是亲密有间
第11章 友谊及亲子关系中的边界:太远孤独、太近伤害
第12章 边界模糊,让人不舒服
第13章 为什么我们越努力,越焦虑
第14章 在“我的时间”里平复与疗愈
内容摘要
\\\\\\\\\\\\\\\\\\\\\\\\\\\\\\\"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自我边界是看不见的,但却真实存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
·经常被人“带跑”,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
·不懂拒绝,觉得自己必须对每个热的要求说“是”。
·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
·专注于爱与无私,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底线。
以上都是自我边界不清晰的表现。
自我边界的建立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利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乔治·戴德以边界理论为支撑,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治疗实践,帮助读者放下边界不清带来的压力与情绪波动,收获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
\\\\\\\\\\\\\\\\\\\\\\\\\\\\\\\"
精彩内容
第1草自我边界——“我”的心理范围有多大?当你将人类行为的生理和心理学动机层
层剥离,只剩下最基本的内容时,你就会得到一个简单的概念:能量。任何行为,无论是生理上的(即动作)、精神上的、情绪上的还是头脑中的(大脑中的神经元被激活了),只有得到了能量才能产生。
最简单的行为,是我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寻找食物)或避免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而进行的,只有基本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我们才会去寻欢作乐。我们最初的情绪就是恐惧——担心挨饿或被其他生物吃掉,这让我们做出了对抗或逃跑的反应,我有时会称之为“抵抗或躲避”反应。(详见第2章)近千年来,对抗或逃跑的反应已经衍生出了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都是关于我们是如何释放这种“恐瞑能量”的。我们不再需要详细地阐述这些形式,只举几个典型的例子——例如朝某人扔书,惹恼他人,或者直接避开争论,不予理睬。
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行为与情绪等同起来:某人在大声喊叫,那他肯定生气了。因此,对他人行为的这种理解也
就会影响到我们与他们交流的方式。
我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看到的东西来做出某种行动(在上述情境中,就是那个人在生气),并以此作为测量标准,来衡量以后所遇见的所有人和事。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境,都是因为这种原则成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的驱动力。
要理出你所遇到状况中的问题,(我称之为“树顶”方式),就像要从一件羊毛衫上理出一根羊毛纤维一样麻烦。
但是,如果你首先了解了导致麻烦出现的原理——不遵守“边界”限制的行为——那就没有这么麻烦。相反,你会很快认识到自己“越过”了“边界”,并重新调整好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我对“边界”概念的认识越深刻,跟我的客户解释得越多,我就越发认识到它与呼吸的相似性。
我们的自主呼吸并不需费多大力气,因此我们也只是在觉得呼吸困难的时候,才明白呼吸的重要性,才知道呼吸会因多种方式而变得紊乱。与此类似,当我提出“边界”的概念时,人们都露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很简单,我们不会重视它。
那么,我所说的“边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我和你是不一样的,我也不是你,你自然也不是我,那么我们也就明白了,“我”和“你”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之处就是你与他人的“边界”。确实,弄明白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边界”,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生活中也是存在“边界”的,我们的问题就是,要认识并接受这些“边界”,并让自己的行为保持在“边界”之内。
这是一条众人皆知的理论。
如果你能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这一点了,那么,你就站在了正确的轨道上。我在本书中提到的,我认为更为有效的理论都是大家容易接受的,并不会要求你们抛弃以往的思维模式,而接受全新的、非同一般的理念。有了这些对“边界”的理解和认识,一旦遇到困境,我们就能够
区分什么是“我的问题”,什么是“你的问题”,而不会产生内疚感。这一差别就是“边界”理论的核心内容,有时候,我称之为“边界焦点”。 如今的许多心理学辅导
似乎都涉及树顶式分析:专家们总是先分析遇到的状况、
问题和行为,并提供多种方式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也被称之为“问题案例”)。然而,出现问题时,我们想通过专家提供的方式去找答案,却总会遇到其他的问题。 我发现,对于那些困惑不已或已经疲倦于寻找答案的人而言,树顶式分析并不能为他们提供多少帮助。这种方式可能还会让解决方案比最初的问题更复杂——因为这可能引出寻找答案的人之前所未曾想到的新问题,并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减轻他们的压力。
缓解压力新客户进入我的咨询室后,总会感觉紧张、窘迫,我就和他们聊一些其他话题——能够让他们感觉更轻松、更舒适、更自在的话题。
在很多情况下,要了解他人在焦虑和紧张时的脑部活动,就要鼓励他们放松下来,这时,焦虑紧张的人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陷入“绝境”。这种方法对来做心理咨询的客户非常实用,会让他们明白,他们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的头脑还在如常运转。如果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大脑在正常运转,他们就会试图抑制自己的焦虑和紧张,而不是试图探究症状发生的缘由。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无论是与家人朋友相处还是在职场上与同事相处,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处理。
经过20多年的研究,我逐渐认识到,让我们焦虑紧张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机制,它们解释了我们在做什
么,为什么要这样做。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