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李金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李金山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41.5 6.9折 6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金山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91610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3713520

上书时间2024-10-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温庭筠,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精)》是一部严谨、客观的传记作品,作者李金山先生在对温庭筠的研究方面颇有心得,此次创作过程中,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温庭筠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研读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李金山,山西夏县人。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现供职山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作品包括文学评论、散文、小说、传记等,散见于《黄河》《山西文学》《都市》《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燕赵都市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等报刊,作品入选做多中文选本;著有《司马光:自信不疑的保守派》《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重说司马光》《禹都沧桑》等。

目录
第一章 温八吟
第二章 家世
第三章 江南
第四章 入蜀
第五章 逐香车
第六章 从太子游
第七章 出塞
第八章 与宗密禅师
第九章 等第罢举
第十章 吴中行
第十一章 越中行
第十二章 归帆渡
第十三章 闲居京郊
第十四章 菩萨蛮
第十五章 累举不第
第十六章 襄阳幕
第十七章 温李
第十八章 广陵辱
第十九章 与鱼玄机
第二十章 国子助教
尾声
附录一 温庭筠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花间词祖(温庭筠传)(精)》是一部严谨、客观
的传记作品,作者李金山先生在对温庭筠的研究方面颇有心得,此次创作过程中,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温庭筠的研究进行了认真研读并进行了深入思考。作品
对著名词人、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的生平、文学艺术成就、性格勾勒、理想抱负等方面,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各个细节有诗为证,有史为证,不夸张不虚构,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严密、工整的创作风格。

精彩内容
 温庭筠,又作廷筠、庭云,字飞卿,本名岐,关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讲得极到位:晚唐时代的代表作家,无疑是温庭筠与李商隐,“其余诸作家,除杜牧等若干人外,殆皆依附于他们二人的左右者”。关于晚唐时代的文学,则说:“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其风起云涌的气势,大似开元、天宝的全盛时代。但其作风却大不相同。”文学与国运盛衰,没什么直接关联,盛唐文学与晚唐文学,只有文学风格的不同,没有水平高下的差异。
郑振铎所讲的地位,主要指的是诗歌。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们是晚唐绮艳诗风的代表人物。此外,温庭筠又以花间词祖驰名,是晚唐五代香艳词风与词史上婉约词风的开拓者,与稍晚的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祖的定位,缘于一部词集。五代后蜀人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收入唐、五代间十八位词人的词作五百首,开卷便是温庭筠词六十六首。《花间集》标志着“花间词派”的诞生,这是中国词史上的第一个流派,是后来婉约词派的直接源头。温庭筠被花间词人尊为鼻祖,他开启了词史上的婉约词风。在中国词史上,婉约词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影响长达千余年。刘毓盘《词史》说:“温氏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言词者必奉以为宗。”谈词绕不过温庭筠,他被后人奉为宗主。
我们来说词的起源。
词盛于宋,关于词的起源,宋人说法应较为有力;可是宋人观点也不能统一,有“晚唐说”“中唐说”和“盛唐说”。陆游主张“晚唐说”。《渭南文集》卷十四《长短句序》说:“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倚声,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季世,衰世、末世。沈括主张“中唐说”。《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贞元”是唐德宗李适年号,七八五至八〇五年,共二十一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年号,八〇六至八二〇年,共十五年。李清照则主张“盛唐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李清照语:“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
靡之变日烦。”“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七一
三至七四一年,共二十九年。“天宝”也是唐玄宗李隆基年号,七四二至七五六年,共十五年。
以上三种说法似乎水火不容,但梁启超《中国文学讲义》认为都对。他说大概新体的“乐府声诗”,在盛唐的开元、天宝间已兴起;“以词填入曲中”,实际开始于中唐的贞元、元和间;至于严格的“倚声制辞”,则要经历晚唐及五代。本书作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从发轫到成熟要经历好多年,作为独立文体的词也不例外。如果把词比作河流,“乐府声诗”“以词填入曲中”,可以看作两条支流
,到了晚唐时代,两条支流汇合,渐成滔滔大河,“倚声制辞”一发而不可收。这一点从花间词人、官至后蜀宰相的欧阳炯为《花间集》所作序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欧阳炯在序中说:“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荃集》。”《清平乐》属于乐府声诗。温庭筠生当晚唐,李白生当盛唐。盛唐的词仍如涓涓细流,所以李白词作少,仅有《清平乐》等;晚唐的词已经滔滔汩汩,所以温庭筠词作多,有词集《金荃集》。
起初的词与诗形式接近,后来才有了特殊的形式。晚唐时代的词如滔滔江河,因为晚唐时代有温庭筠。
温庭筠是第一位大力填词的人,一生写了大量的词,流传至今的,就有七十首。而且,现存温庭筠的词作当中,所用曲调达十九种,其中多为温庭筠所创。调名常与词的内容相关,如此多样的曲调,为表现丰富的内容与情感,提供了可能。温庭筠用他的大量作品,为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立,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刘毓盘《词史》说:“其所创各体……虽自五七言
诗句法出,而渐与五七言诗句法离。所谓解其声故能制其调也,宜后人奉以为法矣。”温庭筠精通音律,有能力“倚声制辞”,词与诗得以分道扬镳。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温庭筠是个里程碑,词从此成为独立文体。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