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李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李辉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16.5 4.6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辉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41293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522508

上书时间2024-10-26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五届和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获得者——李辉作品!
李辉著的《穿越洞庭翻阅大书》告诉我们,那些人,那些事,如同一朵又一朵云彩在流动,装点着历史与文化的天空……幸或不幸,均在其中。其中包含《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沈从文与黄永玉》、《平和,或者不安分——沈从文印象》、《湘西原本多侠气——沈从文与丁玲》等故事。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刊编辑,主要从事传记、随笔写作。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沧桑看云><百年巴金》《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传奇黄永玉》等,译著有《枯季思絮>《福斯特散文选》《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中国故事绘本》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因在《收获》开设的专栏“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故事”,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2006年散文家”奖项;同年,《封面中国》一书被评为全国“十大好书”。2014年,因《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再获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2013年散文家”奖项。

目录
序题《穿越洞庭,翻阅大书》
穿越洞庭
  穿越洞庭,翻阅大书——沈从文与黄永玉
  平和,或者不安分——沈从文印象
  湘西原本多侠气——沈从文与丁玲
  历史之殇——沈从文弟弟沈荃的故事
  落叶——田汉随感
  附:我读《落叶》——田汉长子田海南致李辉
  摇荡的秋千——周扬随感
  往事依然苍老——周扬与丁玲
  珞珈山,历史之痛几人知——缅怀翻译家杨静远女士
  留在纸上的苍凉——整理“杜高档案”随感
  李泽厚走在美的历程上
  “盗火者”柳鸣九缝合历史
翻阅大书
  腾冲硝烟处,名士风流时
  世上已无张佐周,何时再唱石门颂
  风云莫干山
  “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读萧乾书简随感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巴金与文化老人群体
  萧红天空的流云——《黄金时代》随想曲
  美丽如斯——项美丽的中国故事

内容摘要
 人物印象、藏书故事皆可视为流云,装点历史和文化的天空。作者李辉以诚恳和温情的文字,叙写了巴金、沈从文、黄永玉、沈荃、周扬、田汉、袁昌英、杜高、李泽厚、柳鸣九等湖南人物印象,同时还实地寻访、收集原始档案,叙写了李根源、张问德、张佐周、项美丽等人物故事。李辉著的《穿越洞庭翻阅大书》具有较为重要的思想价值,并附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以飨读者。

精彩内容
 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其中,还另有一个特别重要
的原因——沈从文亲历黄永玉的父母相识、相爱的全过程,并在其中扮演着一个特殊角色。
一九二二年的湖南常德,一个小客栈里寄宿着两个来自凤凰的年轻漂泊者,一个是沈从文,另一个是他的表兄黄玉书。沈喜爱文学,黄喜爱美术。在沈从文眼里,这位表兄天性乐观,即便到了身无分文拖欠房租,被客栈老板不断催着他们搬走的境地,他依然于自嘲中表现出诙谐与玩世不恭。根据沈从文的回忆,黄玉书结识了同样来自凤凰的姑娘——杨光蕙,凤凰苗乡得胜营人氏,任常德女子学校美术教员,两人很快恋爱了。
关于黄玉书的这一感情进展,沈从文说得颇为生
动形象:“表兄既和她是学美术的同道,平时性情洒脱到能一事不做整天唱歌,这一来,当然不久就成了一团火,找到了他热情的寄托处。”更有意思的是,沈从文说他开始替表兄写情书。每天回到客栈,表兄就朝沈从文不停作揖,恳请他为自己向杨姑娘代笔写信。沈从文在湘西从军期间,曾是长官的文书,代为起草文件,偶尔还为人书写碑文。当读到这篇《一个传奇的本事》时,我们方知他还是表兄的情书代写者。谁想到,在一九二三年前往北京闯荡社会走进文坛之前,他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了文学写作的预习。
就这样,两个相爱的凤凰人,在另一个凤凰人的帮助下,进行着浪漫的爱情。一九二三年,沈从文离开常德,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开始他的文学之旅。表兄说得不错,几年之后,他所欣赏的表弟真的成了文坛的新星。
沈从文走后,黄玉书仍留在常德。同一年,黄玉书与杨光蕙在常德结婚。一年后,一九二四年八月九日(农历七月初九),他们的长子在常德出生。几个月后,他们将他带回凤凰。
不用说,这个孩子就是黄永玉。
漂泊中“翻阅大书”世上能让黄永玉心悦诚服的人并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最前面。多年来与黄永玉聊天,我听到他提得最多、语气颇为恭敬的,总是少不了沈从文。在黄永玉与文学的漫长关联中,沈从文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我认识黄永玉其实与沈从文有关。一九八二年,在采访全国文联大会时我认识了沈从文,随后去他家看他,在他那里第一次读到黄永玉写他的那篇长文《太阳下的风景》。看得出来,沈从文很欣赏黄永玉。
我的笔记本上有一段他的谈话记录,他这样说:“黄永玉这个人很聪明,画画写文章靠的是自学,他的风格很独特,变化也多。”当时,我主要研究现代文学,对沈从文、萧乾有很大兴趣。这样,我也就从沈从文那里要到了黄永玉的地址。由此相识,几近三十年。
不少人写过沈从文,但写得最好的是黄永玉。一
九七九年岁末,黄永玉完成了长篇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话,总是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感触良多: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的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致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
的确,他们两个人有那么多的相似。
他们都对漂泊情有独钟。沈从文随着军营在湘西山水里浸染个透,然后独自一人告别家乡,前往北京。黄永玉也早早离开父母,到江西、福建一带流浪。
漂泊中成长,在漂泊中执着寻找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两人有很大不同。沈从文到达北京之后,就基本上确定了未来的生活道路,并且在几年之后,以自己的才华引起了徐志摩、胡适(P4-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