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生活与我(精)邹韬奋|编者:聂震宁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35.3
7.2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邹韬奋|编者:聂震宁
出版社上海交大
ISBN9787313168559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856825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邹韬奋是记者、出版人,更是万千读者心里的“好朋友”;在近现代文化史上,他是不可忽略的明亮存在。他的书写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耀眼的新闻出版记事。其显现出来的一代文化人的精神气韵,令人久久萦怀,心向往之。
《生活与我(精)》是一位“好朋友”的自述,现代史上绕不开的文化记事。
《经历》《患难余生记》原貌收录,另录讲述生活周刊社成长之“生活史话”。
目录
经历
开头的话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二 工程师的幻想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四 课外阅读
五 写作的尝试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七 英文的学习
八 修身科的试卷
九 幻想的消失
一〇 青年“老学究”
一一 踏进了约翰
一二 深挚的友谊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一四 初出茅庐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一六 新饭碗问题
一七 编译的教训
一八 英文教员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二〇 一个基本原则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二四 现实的教训
二五 一幕悲喜剧
二六 一年的练习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二九 转变
三〇 几个原则
三一 社会的信用
三二 立场和主张
三三 深夜被捕
三四 到捕房
三五 铁格子后面
三六 高三分院
三七 再被羁押
三八 同情和厚意
三九 地方法院
四〇 押在公安局
四一 高等法院
四二 看守所
四三 临时的组织
四四 我们的“家长”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四九 一个“难妹”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五一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五五 一个难关
五六 新闻检查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五八 种种尴尬
五九 一只大笨牛
六一 封诚恳慰问的信
附录
六一 我的母亲
生活史话
一 生活书店的前身
二 空手起家的《生活》周刊
三 光杆编辑
四 四毛钱一千字的特约撰述
五 光杆编辑兼光杆书记
六 生活与服务
七 《生活》周刊的发展
八 第一批同事的增加
九 怎样扩充起来
一○ 拉洋广告
一一 大拉广告与自力更生
一二 广告的广大联系
一三 赚钱干什么?
一四 第二批的老同事
一五 请不起三十元一月的总务主任
一六 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
一七 第一件轰动的事情
一八 第二件轰动的事情
一九 第三件轰动的事情
二○ 少不了的会计师
二一 长足的发展
二二 惊风骇浪中迈进
韬奋自述
韬奋自述
患难余生记(未完成稿)
第一章 流亡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内容摘要
邹韬奋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堪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典范。《生活与我(精)》收录了韬奋围绕其自身经历、生活书店的创办经历所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经历》全文、《患难余生记》及讲述生活书店创办始末的一组短隽文字。从这些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韬奋自艰苦求学到全力办刊,先后经历了牢狱和流亡的,为大众、为文化的一生。其中有超然乐观的意志,有面对读者的热诚,也有对国计民生的苦痛思索和困境之下的坚守。
精彩内容
二工程师的幻想我的父亲所以把我送进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因为他希望我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当时的南洋公学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工程学校,由附属小学毕业可直接升中院(即附属中学),中院毕业可直接升上院(即大学),所以一跨进了附属小学,就好像是在准备做工程师了。我在那个时候,不知道工程师究竟有多大贡献,模模糊糊的观念只是以为工程师能造铁路,在铁路上做了工程师,每月有着一千或八百元的丰富的薪俸。父亲既叫我准备做工程师,我也就冒冒失失地准备做工程师。其实讲到我的天性,实在不配做工程师。
要做工程师,至少对于算学物理一类的科目能感到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机敏。我在这方面的缺憾,看到我的弟弟在这方面的特长,更为显著。我们年纪很小还在私塾的时候,所好便不同。当时我们请了一位老夫子在家里教着“诗云子曰”,并没有什么算学的功课,但是我的弟弟看见家里用的厨子记账的时候打着算盘,就感觉到深刻的兴趣,立刻去买了一本《珠算歌诀》,独自一人学起什么“九归”来了。我看了一点不感觉兴味,连袖手旁观都不干。我只有趣味于看《纲鉴》,读史论。后来进了小学,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当时教算学的是吴叔厘先生。他的资格很老,做了十几年的算学教员,用的课本就是他自己编的。我看他真是熟透了,课本里的每题答数大概他都背得出来!他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着一个题目,或在书上指定一个题目,大家就立刻在自己桌上所放着的那块小石板上,用石笔的的答答地算着。不一会儿,他老先生手上拿着一个记分数的小簿子,走过一个一个的桌旁,看见你的石板上的答数是对的,他在小簿上记一个记号;看见你的石板上的答数不对,他在小簿上另记一个记号。我愈是着急,他跑到我的桌旁似乎也愈快!我的答数对的少而错的多,那是不消说的。
如我存心撒撒烂污,那也可以处之泰然,但是我却很认真,所以心里格外的难过,每遇着上算学课,简直是好像上断头台!当时如有什么职业指导的先生,我这样的情形,一定可供给他一种研究的材料,至少可以劝我不必准备做什么工程师了。但是当时没有人顾问到这件事情,我自己也在糊里糊涂中过日子。小学毕业的时候,我的算学考得不好,但是总平均仍算是最多,在名次上仍占着便宜。
刚升到中院后,师友们都把我当作成绩优异的学生,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实际上是不行的。但是大家既把我误看作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为着虚荣心所推动,也就勉为其难,拚命用功,什么代数哪,几何哪,我都勉强地学习,考的成绩居然很好,大考的结果仍侥幸得到最前的名次,但是我心里对这些课目,实在感
觉不到一点兴趣。这时候我的弟弟也在同一学校里求
学,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里。我看他做算学题的时候,无论怎样难的题目,在几分钟内就很顺手地得到正确的答数;我总是想了好些时候才勉强得到,心里有着
说不出的烦闷。我把这些题目勉强做好之后,便赶紧把课本搁在一边,希望和它永别,留出时间来看我自己所要看的书。这样看来,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机敏?这只有你自己知道,旁人总是隔膜的。
我进了中院以后,仍常常在夜里跑到附属小学沈永癯先生那里去请教。他的书橱里有着全份的《新民丛报》,我几本几本的借出来看,简直看入了迷。我始终觉得梁任公先生一生最有吸引力的文章要算是这个时代了。他的文章激昂慷慨,淋漓痛快,对于当前政治的深刻的评判,对于当前实际问题的明锐的建议,在他的那枝带着情感的笔端奔腾澎湃着,往往令人非终篇不能释卷。我所苦的是在夜里不得不自修校课,尤其讨厌的是做算学题目;我一面埋头苦算,一面我的心却常常要转到新借来放在桌旁的那几本《新民丛报》!夜里十点钟照章要息灯睡觉,我偷点着洋蜡烛在帐里偷看,往往看到两三点钟才勉强吹熄烛光睡去。睡后还做梦看见意大利三杰和罗兰夫人!(这些都是梁任公在《新民丛报》里所发表的有声有色的传记。)这样准备做工程师,当然是很少希望的了!
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