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罚四】江流有声颜长江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
31.2
5.3折
¥
5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颜长江
出版社中国摄影
ISBN9787517903505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439200
上书时间2024-10-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颜长江编著的《江流有声》介绍了,这是颜长江的三峡,是他收入近万幅胶片和六十万字日记随笔中的三峡;这也是所有中国人的三峡,是藏在历史沟壑中为无数文人骚客所咏叹的三峡。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水底了。没去过的人,后世的人,永远想象不出水底下曾有如何的活的世界、好的故事,想象不出,屈原当初顺着这条溪谷走出家乡的情景。”于是你听到他痛失风景的呼喊:“谁掠夺了我们的沉醉?我宁愿当初没有遇见!”你看到他挽回风景的执着:“如果看不到流水,作为三峡人,我觉得很丑。我会尽量让每个人看到流水,哪怕只有二百米。”你随他一起沿着这峡江溯流而上,如痴如醉,追问是什么在吸引着我们。
他说:“是因为承接了几千年的三峡史诗传统。你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和思考着命运,不想着殉道与奉献的命运主题,不进行着几无间断的自然与人性的审美。在这里我可以不停早起晚睡,可以免去午餐,甚至长久没有生理欲望。你为一种崇高感所征服,你有巨大的精神享受,一言以蔽之——长江,就是我们的教堂。”愿,山高水长,江流有声。
作者简介
颜长江,广东梅县人。1968年生于湖北省秭归县。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居广州,任《羊城晚报》图片总监。出版有《广东大裂变》《最后的三峡》《三峡日志》《我就是为它而来》等著作。2002年至今,“三峡”“夜间动物园”和“纸人”系列摄影作品在中国平遥、北京、上海、广州、连州和韩国首尔、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瑞士伯尔尼以及意大利等地展览,被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旧金山MoMA、重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目录
序
三游洞
三斗坪
桂林村
乐平里
归州新镇
秭归
我和哥哥去泄滩
巴东
火焰石
碚石夜话
青石
大昌
龙溪
大溪上下
夔门奏乐
2002年1月在奉节
2002年10月在奉节
万世桥
坝上
故陵
云阳
云安镇与述先桥
下岩寺
古佛寺
无名之桥
利济桥和海安桥
西沱
上祠堂
临江渔父
悟惑寺
涪陵
龚滩
龙门桥
一段无人理会的江流
洛碛
王爷庙
佛堆
木洞
鱼嘴
寸滩
后记
内容摘要
颜长江编著的《江流有声》是关于长江三峡市库区沿岸的故事合集,以地理为顺序写川江蓄水前的沿岸风物,即长江犹是流水的最后年华。这些短章,主要写作于2005-2010年,部分为近作。前半曾在《万科周刊》之《山峡》专栏刊登,后半曾在《城市画报》之《涉江抽思》专栏刊登。
精彩内容
桂林村大约是1996年的一天,在广州,旅居法国的摄影师曾年,得意地告诉我:他这次拍摄了长江边上一个古村,全是大宅门。
我有点不信,我也来往过几回,怎么没看到过,三峡边上哪还有完整的古村落?
他说,他就是在江船上看到的,阵阵飞檐啊。于是上去,还撞上两家人因出殡打架,差点把自己也卷了进去。那村叫桂林村。
我想,他是法国来的,文章要登在《巴黎竞赛》给法国人看,没有点古老的情调是不行的。一定很好,一定要去。
1997年,我很荣幸也很幸运地看到了桂林村。
那时刻,好像已经很遥远。但我仍清晰地记得,那两天的美好,和轻快。
桂林村,在秭归县境的兵书宝剑峡南岸坡上。对岸即北岸,有巨大的滑坡痕迹,从峡山之巅直下千米滑入大江。那是1985年,大滑坡把新滩古镇整体推入长江。新滩没了,文艺一点的朋友们,大多知道还有个桂林村。
在上孝码头下船后,向着上游那桔林掩映中的青瓦白墙行走就行了。也就两三里吧。那种在林中掩映的飞檐、封火墙,非桂林村而何?我们在山路上走着
,早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夹杂着桔树的芳香,和玉米叶随风而兴的声响。移民刚开始进行,一切尚保持原貌,土地,房屋,树林。
走在一个上坡,路边田地之中,突然见到一个石砌的池子,七八平方,一半盖有石板,一半露天。一
头猪正趴在石栏上,对着峡江吼叫。这好像在兆示着
什么?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你这猪有房有院,正是十
多年后,广州地产的广告词形容的:独立别墅,无敌江景。
桂林村,猪圈离宅子都是有一定距离的。要说这秭归,真是屈子昭君的故里,人们都清爽得很,爱干净。
村外第一户人家,很一般的土房子。一个壮男路过这里,背篓打了个杵,停在稻场上歇息。背篓上是一大捆青青的花椒树枝。
这位兄弟叫熊辉权,桂林村四组的人,“自家的花椒树,砍了当柴烧吧。”他属于移民,以后准备“后靠”,但也在恩施买了房子。水淹上来之后,仍会守在这里,“守到老人过世吧”。然后就移往恩施。
“最不习惯的是看不到大河了!”大河?“就是长江,我们喊大河的。”我后来也把长江叫作“我的大河”。起源于此。
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就是心里有些惭愧。”大约是指离开家乡的心情。
这屋门上有几个油漆大字:135M上2.5米。
屋边有一块自留地,上面大朵的葵花稀疏几棵,晨风中艳丽地摇曳,一个老太太正在忙活。上前问候,老人家说自个儿叫杜祥凤,就住在这房子里。生有五个儿子,三个姑娘。大姑娘移民到了枝江,二姑娘到了猇亭,三姑娘在宜昌打工。这些都在三峡外的平原。儿子中,老大本来就在宜昌工作,老二去了董市
,老四去了潜江,也是在平原。老幺在屈原镇深山中。三儿媳住在这里。二线才移民(2002年前)。“我72岁了,我不走!水淹到这里再说!从小就在这里,不习惯走。”“我有些惭愧!”又是惭愧这个词。“一场空,都走了!”继续前行,翠绿的玉米秆子那边,封火墙优美地立着。就那么一两幢,都有七八米高,长宽十
多米。走在屋边,赞叹了一番,却没有多逗留,因为这预示着更大规模的建筑群还在后面。果然没几步便看到链子崖的土黄色背景前,树林掩映着的桂林村。
走上青石板的巷子,立刻觉得走进了清凉。
怎么说呢,桂林村长宽约二百余米,在一个坡上,除了西侧临江边有一栋三层水泥楼作为小学校舍外,均由密集的古建筑组成。整个村的主干道是两条青石板路,交叉成一个十字,竖的一条,通向江边。都是四合院,没有一栋小房子,也没有一栋不精细的。
一堵又一堵的封火墙,几十几百个飞檐落在这山水之间。每个院落构造大致一样,长宽十多米,大致是个正方形,内里多为两层木楼,雕花栏杆。青石条为门,上面顶个木制的阁子装饰并遮阳,门面都像牌坊似
的,在天宇下惊心动魄地立着。
很明显,这村不是一般人能建出来的。十年之后,我断定,三峡古建以此为最,有名的大昌、宁厂等古镇,建筑也是远不能和这里比的。即便安徽的宏村、西递,大院也未必比它强,何况,它是在壮丽的西陵峡口子上!
后来读陆游《入蜀记》,我很惊喜在这里和陆游有了交集。他说:“滩上居民皆利于败舟”,可贱卖船板,做各种买卖。现在读到光绪年间英国人立德的日记《扁舟过三峡》,书中有一张他夫人拍的照片,一看竟是兵书峡背景前的桂林村全景。这村在1883年与1997年间几乎毫无变化!P32-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