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12.4 4.8折 26 全新

库存2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四光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703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3961442

上书时间2024-10-25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作为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科学随笔集,本书收录了他长时间跨度下的诸多生动有趣、科学严谨的文章,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地震与震波、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并阐明了一些作者本人关于这一学科乃至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有关的观点。本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增设“语文与地理”等栏目并配有精美插画,对关键情节进行提示和分析,以帮助孩子把握阅读重点,明辨阅读方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目录
本书作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科学随笔集, 本书收录了他极长时间跨度下的诸多生动有趣、科学严谨的文章, 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 地震与震波、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 并阐明了一些作者本人关于这一学科乃至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有关的观点。本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增设“语文与地理”等栏目并配有精美插画, 对关键情节进行提示和分析, 以帮助孩子把握阅读重点, 明辨阅读方向, 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摘要
    本书作为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科学随笔集,收录了他长时间跨度下的诸多生动有趣、科学严谨的文章,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地震与震波、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并阐明了一些作者本人关于这一学科乃至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有关的观点。本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增设“阅读与感悟”等栏目并配有精美插画,对关键情节进行提示和分析,以帮助孩子把握阅读重点,明辨阅读方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主编推荐
这套“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系列图书,依据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选择书目,达到与教材、教学的无缝衔接。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众多名师共同研究新教材,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制定了阅读方案,通过各种栏目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理解名著,以期让学生得到更丰厚的收获,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信这样一套紧扣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品质图书,定会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

精彩内容
地球年龄“官司”

地球的年龄,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在那上古的时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那迦勒底人(Chaldeans)的天文学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龄为21.5万岁。波斯的琐罗亚斯德(Zoroaster)一派的学者说世界的存在,只限于1.2万年。中国俗传世界有12万年的寿命。这些数目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古代的学者因为不明白自然的历史,都陷于一个极大的误解,那就是他们把人类的历史、生物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乃至宇宙的历史,当作一件事看待。意谓人类出现以前,就无所谓宇宙,无所谓世界。
中古以后,学术渐渐萌芽,荒诞无稽的传说,渐渐失却信用。然而1650年时,竟有一位有名的英国主教乌雪(Bishop Ussher)曾大书特书,说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造的!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地质学、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同一步调,向前猛进。德国出了维尔纳(Werner),英国出了赫顿(Hutton),法国出了布丰(Buffon)、拉马克(Lamarck)以及其他著名的学者。他们关于自然的历史,虽各怀己见,争论激烈,然而在学术上都有永垂不朽的贡献。俟后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赫胥黎(Huxley)诸氏,再将生物进化的学说公之于世。于是一般的思想家才相信人类出现以前,已经有了世界。那无人的世界,又可据生物递变的情形,分为若干时代,每一时代大都有陆沉海涸的遗痕,然则地球历史之长,可想而知。至此,地球年龄的问题,始得以正式成立。
就理论上说,地球的年龄,应该是地质学家劈头碰到的一个大问题,然而事实不然,赫顿以后,地质学家的活动,大半限于局部的研究。他们对于一层岩石、一块化石的考察,不厌精详;而对过去年代的计算,都淡漠视之,一若那种讨论,非分内之事。实则地质学家并非抛弃了那个问题,只因材料尚未充足,不愿多说闲话。
待到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关于地球的年龄发表意见的时候,地质学家方面始有一部分人觉得开氏所定的年龄过短,他的立论也未免过于专断。这位物理学家不独不顾地质学上的事实,反而嘲笑他们。开氏说:“地质学家看太阳如同蔷薇看养花的老头儿似的。蔷薇说道:养我们的那一位老头儿必定是很老的一位先生,因为在我们蔷薇的记忆之中,他总是那样子。”
物理学家既是这样地挑战,自然弄得地质学家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地质学家方面,就有人起来同他们讲道理。
所以地球年龄的问题,现在成了天文、物理、地质三家公共的问题。

阅读与感悟
现在,我们很容易就能从书本中了解到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然而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是经过了几百年来历代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与争论才得出的。他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个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们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比较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能够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只有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侦察呢?有。这就是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消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对我们现在生活上的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还是石圈的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往石圈里要原料。只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都是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查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就越来越进步了。
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地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的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了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于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近几年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所注意,并且他们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很明显,要靠现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中,一项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地球内部那么深,那样热,我们既然钻不进去,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怎么能了解它呢?办法是有的。我们除了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还可以通过各种间接的办法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发生爆炸,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可能。
在这些工作获得成就的同时,对现时仍然作为一个谜的有关地球起源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样来的,人们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各人有各人的说法,各人有各人的理由。在这许多的看法和说法中,主要的要算下述两种。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另一种说法,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他们说,地球本身的热量,是由于组成地球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它们不断分裂而放出大量热量的结果。随着这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分裂,地球的温度,在现时可能渐渐增高,但到那些放射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逐渐变冷下去的。
少年朋友们,从这里看来,到底谁长谁短,就得等你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的时候,再提出比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更高明的意见了。
我相信,等到你们成长为出色的科学家,和跟着你们学习的下一代和更下一代的年轻科学家们来到世界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掌握更丰富、更确切的资料,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本身和我们太阳系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这样,你们就有可能对地球起源的问题,做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也可以相信,再经过多少年,人类必定会胜利地实现到星际去旅行的理想。那时候,一定会在其他天体上面发现许多新的生命和更多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新的物质,人类活动的领域将空前地扩大,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无穷无尽地多。这一切,都必定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使人类的聪明才智比现在不知要高多少倍,人类的寿命也会大大地延长,大家都能活到一百几十岁到两百岁或者更高的年龄。到那个时候,今天那些能够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在这些真正高龄的老爷爷眼前,他们也就像你们的教师在今天的老人前面一样要变成青年人了。
少年朋友们,你们想想,这么大的变化,多有意思呀!
我们不能光是伸长脖子,窥测自然界奇妙的变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掌握那些变化的规律,推动科学更快地前进,来创造幸福无穷的新世界。

阅读与感悟
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岩石圈、矿物、能源,乃至地核终将冷却的命运。在文章的后几段,作者畅想未来,呼吁少年朋友们好好学习,并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等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应当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读《看看我们的地球》有感

同学们,你们对李四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我们的课本里面,你们也一定见过他的名字。
李四光博学多才,他散文写得好,旧体诗写得也不错,即使是地质学的文章,他同样写得有声有色。《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从他的大量著作中精选了一些篇目,它能让你了解很多关于地球、地质的知识,读完后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这本书里有31篇文章,其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篇文章是我感兴趣的,它让我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还有很大一部分等着我们去探索。在这巨大无比的宇宙空间中,还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它们大家族中无比渺小的一个成员。它们有的还在不断生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成熟的阶段,有的已经消逝。
而我读完《地热》这篇文章后,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地热》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来越高。据资料记载,亚洲在向下40米左右上升1℃,欧洲在向下28米~36米上升1℃,北美在向下40米~50米上升1℃。我们假定每向下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千米,温度就得增加1200℃了,地球真让我们捉摸不透哇!
除了这两篇,我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文章,比如《风水之另一解释》,它讲了科学家们对风水的研究与解释;《人类起源于中亚吗?》则讲了人类起源的问题……
整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地质学太有趣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像李四光爷爷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做贡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