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陇上 食事李满强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陇上 食事李满强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

25.2 4.6折 55 全新

库存4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满强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0647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550254

上书时间2024-10-25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温馨提醒:请勿空腹阅读此书!
尖嘴蚊子李满强带你走遍甘肃的角角落落,搜寻意想不到的美食,集结成一本甘肃版《随园食单》。
食物之于人,是一种古老的恩情。本书集中介绍了以甘肃为代表的北方特色美食,包括兰州牛肉面、羊毛套子、荞面凉粉、化心梨等,共分两辑,上辑讲日常的吃食,下辑讲人们节庆、聚会的吃食。语言爽利干脆,三言两语就将美食的色香味全部呈现出来,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做法,以及一些美食的来历、掌故。说的是吃,道的是风情、人情、故土情、文化情。

作者简介
李满强,70后,甘肃静宁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芳草》《星星》《飞天》等刊物,入选数种选本。曾获“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已出版《画梦录》等作品三部。

目录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到了李满强笔下, 饮食不仅仅果腹, 更是雅事。作者以甘肃各地的吃食为主要写作对象, 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笔调优雅风趣, 通过“吃食”这一重要载体, 客观、诗意地反映了陇东和丝绸之路甘肃段的风物、民俗和风土人情, 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卷, 不是为了介绍美食而写美食, 还将每一种美食都置于幽深的地域文化传统中。

内容摘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到了李满强笔下,饮食
不仅仅果腹,更是雅事。作者以甘肃各地的吃食为主要写作对象,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笔调优雅风趣,通过“吃食”这一重要载体,客观、诗意地反映了陇东和丝绸之路甘肃段的风物、民俗和风土
人情,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卷,不是为了介绍美食而写美食,还将每一种美食都置于幽深的地域文化传统中。

主编推荐
温馨提醒:请勿空腹阅读此书!尖嘴蚊子李满强带你走遍甘肃的角角落落,搜寻意想不到的美食,集结成一本甘肃版《随园食单》。食物之于人,是一种古老的恩情。本书集中介绍了以甘肃为代表的北方特色美食,包括兰州牛肉面、羊毛套子、荞面凉粉、化心梨等,共分两辑,上辑讲日常的吃食,下辑讲人们节庆、聚会的吃食。语言爽利干脆,三言两语就将美食的色香味全部呈现出来,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做法,以及一些美食的来历、掌故。说的是吃,道的是风情、人情、故土情、文化情。

精彩内容
 一碗面,一座城兰州,一座神秘之城。
这里因大漠飞天、边塞晓月、金戈铁马的过去而在无数诗词与谣曲里被反复传唱。因为偏安西北一隅,即便是资讯、交通无比发达的今天,许多外地人仍没有完全深入过这个城市的内部,没有感受到他别具一格的气质。有年和浙江的一个朋友喝酒,他甚至极其认真地问我:“你们还是骑着骆驼上班吗?”我哈哈大笑。朋友有些羞赧,又跟了一句:“不过你们兰州的拉面的确好吃,我们这边到处是兰州拉面馆。”我未作反驳,继续喝酒。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外行吃热闹,内行吃门道,在兰州本地人心目中,“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绝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兰州人更喜欢把牛肉面呼之为“牛大”或者“牛大碗”。一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和各地挂着的“兰州拉面”招牌的面食是有着
本质区别的。
这区别,就在于汤料。
话说公元1915年,时年三十五岁的回民青年马保子,在兰州城里开了一
家面食店,这面是由清朝嘉庆年间河南人陈维精所
创的拉面。当时,作为西北重镇的兰州城仍然是一
派繁华景象,过往的商旅、贩夫走卒、政客侠士、
革命者、逃亡者都聚集在这里。这些人里面,以汉族、回族最多。马保子就动起了脑筋:“如何才能招呼这里的回汉居民都来吃我做的饭呢?”起先,他试着做“羊肉拉条子面”,发现并不适合大众口味,为什么呢?因为羊肉有浓郁的膻味,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吃。而拉条子做起来比较慢,根本满足不了高峰期的需求,面种也过于单调,小孩老
人都不太适宜。
但眼前的困难并没有难住这个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在不断地尝试之后,他决定在汤汁上弃“羊”用“牛”,以牛肉牛骨熬成的汤作为拉面的主汤料;而在面的形式上,选用了已经存在百年之久的拉制面条。
没想到这一改,却改出了一副大动静来,成就了一
个百余年久盛不衰的*名品
牌。
我们可以猜想,1915年的某个早晨(大约是冬天),当年轻的马保子为食
客端上一碗“一清(汤)二白(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的牛肉面时,不论回、汉,吃过的人纷纷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大呼过瘾!一时间,他的面馆门庭若市,食客排起了长队。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到手,有些人甚至顾不得体面,撩开汗衫马褂,蹲在餐馆门口就呼哧呼哧开吃了……时至今日,这种盛大的吃面场景,每天都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里重复上演着

作为甘肃人,我也是兰州“牛大碗”的忠实粉丝之一

1995年9月,我背着一
卷行李,从静宁乡下赶到兰州七里河区一个名叫龚家湾的地方求学。
学校的门口就有家牛肉面馆,面积不大,大概二十几平米的样子,门口挂
着牛肉面馆特有的白绿相间的幌子旗,头一回进去,买了票,拉面的回民小师傅问:“要啥的?”我一时间有些发蒙,看旁边的人说:来一碗“细的”,就学着
人家说:“细的吧!”不到两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就从窗口递了出来,自己放了油泼辣子,认认真真地吃,面筋道,汤有味,三下五除二,不到五分钟,一碗面就让我干掉了,连汤也几乎喝完。
回到宿舍,和同学聊起来,才知道兰州牛大碗除了细的,还有大宽、二宽、韭叶子、三细、二细、
毛细、荞麦棱子等许多品
种。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呢!
此后再去那家店里,就坦然多了,几乎将各个品
种都要着吃了个遍。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00块钱,看着色泽诱人的茶叶蛋和大块的腱子肉,舍不得兜里的生活费,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会在要面的同时,来一个“肉蛋双飞”。偶尔有外校的同学来串门,请不起好吃的,但作为东道主,一碗加蛋的牛肉面总是要请人家的。大二的时候,我们一些在兰州高校的静宁学生自发组织了一支足球队,每个周末轮流到各个学校训练、踢球,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再招呼大家到附近最好的牛肉面馆吃上一碗,然后才心满意足地“作鸟
兽散”。
那两年时间,从城关到七里河,从安宁到西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里,几乎都出现过我们的身影。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