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我在成都做手艺蓉漂
  • 【假一罚四】我在成都做手艺蓉漂
  • 【假一罚四】我在成都做手艺蓉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我在成都做手艺蓉漂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36.5 4.7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蓉漂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ISBN9787807702146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035498

上书时间2024-10-0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我在成都做手艺》,天府之国成都,深藏有不尽的古老手艺。本书数位作者深探蓉城上百种手艺,精选20种地道成都好物。无论是千年银花丝,针针蜀绣艺,还是气质漆器,成都的历史韵味都在一门门手艺里传承流淌。本书集20个手艺人的故事,在历史文化和生活美学里,邂逅工艺之美。这本书不仅是成都濒临失传手艺的珍贵记录,更是对匠人一生专一事精神的传承,带领读者领略成都手艺人的匠人心,发现成都的传统文化与美学记忆。



作者简介
“蓉漂”中国知名内容创作与运营品牌,“考拉看看”旗下机构,是一个内容事务团队,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记录和推动成都的美好。“蓉漂”公众号持续分享成长和有趣成都的人与事。“蓉漂”场景中心储蓄选产成都文化,并以此开展书籍、杂志和图册的策划、采编,以及趣味活动的组织、策展等。“蓉漂”的撰稿人、活动和策划人,活跃于多个领域。

目录
目 录

食用之器
土与火之歌中,烧一窑惊喜——传统柴烧守护者 火痕工坊
三万锤,敲出一把壶——成都“一把壶”李小毛
明如镜,清如油,漆器照见美人头——成都漆艺传承人王俊林
丝丝竹编绕瓷胎,倾尽手艺心——瓷胎竹编传承人谭代明

经纬之上
裁衣裁心裁岁月——旗袍大师罗三裁
剌统又一针,花开芙蓉城——蜀绣传承人赵崇延
织机出经纬,手上现风景——蜀锦手艺人胡光俊
柔韧如发,编出成都千年味——银花丝传承人道安
笔画时光
从写作到出版,用内容打开新世界——职业写作人、出版人考拉看看
“刀光剑影”堆花簇,游戏画间抹金沙——堆画手艺人Matt (加拿大)
铜勺为笔,糖汁作画——糖画传承人陈启林
懂得生活,再懂得设计——空间设计大师欧阳杰
艺术设计
剪窗花,暖万家——萝纸手艺人龙玲
山海之间的微观缩影——川派盆景大师陈志贵
小蛋壳大世界——蛋壳画传承人陶荣
蓝染一抹天空色——蓝染传承人青黛染坊

人间风味
尽欢哪能缺茶香——茶艺掌门人素池茶室
树蓿巷里的成都小食——抄手手艺大师翟大爷
月琴优美,曲调悠扬——清音传承人龚素清
植物留下的时光印记——标本手艺人荒石公园

后记

内容摘要
天府之国成都,深藏有不尽的古老手艺。本书数位作者深探蓉城上百种手艺,精选20种地道成都好物。无论是千年银花丝,针针蜀绣艺,还是气质漆器,成都的历史韵味都在一门门手艺里传承流淌。本书集20个手艺人的故事,在历史文化和生活美学里,邂逅工艺之美。这本书不仅是成都濒临失传手艺的珍贵记录,更是对匠人一生专一事精神的传承,带领读者领略成都手艺人的匠人心,发现成都的传统文化与美学记忆。

主编推荐
本书细致、真实地记载了成都传统手艺中的文化精粹
本书涵盖了20万字的真实记录,60小时的深度访谈,与二十位传统手艺人面对面,真实记录下成都的本土风貌和手艺中的文化魅力。

内容涵盖广,把成都这座老城的有名手艺人一一涵盖于此书中
《我在成都做手艺》此书涵盖了成都这种千年古城的有名手艺人的名人名事,通过采访和编纂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
双封设计,彩色印刷,大开本、高品质,还原传统工艺之美
精美装帧,双封设计,随书附赠精致书签一枚!

精彩内容
食用之器土与火之歌中,烧一窑惊喜——传统柴烧守护者火痕工坊古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今有泥火缠绵羽化成瓷。
只见窑洞中火光通明,一根根松枝被劈裂后放入灶内,火舌迅速卷起松枝,吞没成灰。
拉好的泥胚经过高温裸烧,逐渐显出成釉后的风华。
廖天浪看着被火光映得通透非常的器物,被热得通红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抹开心的笑容。
从古走来的柴窑人类文明史上,陶器出现得极早。火是大自然的艺术,泥土则是大自然的馈赠。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火种与泥土相遇,能够改变泥土的性质,让它变得坚硬,从而得到一种新器物:陶器。
陶制器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十分受人欢迎。因此,陶瓷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层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人烧制陶器时,为追求器物的完美无瑕,常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了陶器与灰尘的接触,陶器的釉色面貌得以保持一致。
如今廖天浪所追求的“火痕柴烧”效果则与之相反,这与现代审美追求息息相关。
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
柴烧起源于中国古代,这种烧制方法利用木材作为烧窑最主要的燃料。上等松木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形成独有的松烟。烟富含碳素,加上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天然灰釉,依附在器物上。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耗尽心血投入的原因所在。
在现代,柴烧陶瓷更注重自然、自由。在烧制作品时,人们让木灰烬与泥土尽量达到自然结合,这样,烧成的器物所产生的“瑕疵”才会与思想接轨。
追求自然美的廖天浪会避免使用匣钵,利用木灰烬在釉面上落灰或火苗接触到胎体的偶然性行为,达到真正的“火痕”。
在廖天浪看来,柴烧是一种低调的传统手工艺术,是人与窑贴近交流后的情感对话,是火与土携手共舞的能量释放。这种方法更加倾向于柴烧过程观念的重塑,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这有悖于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但其偶然性却充满了美学上的魅力。
当代的陶瓷雕塑创作者们,关注的并非集中在确定的造型和设计的装饰上,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因素上。
作品的细节也因这些原因呈现出偶然性的特征,也因这些细节呈现出作品的品格。
这种品格也许不会立刻惊艳世人,但随着时间沉淀,但久经审视后,它会展示出一种雅朴耐看的独特风姿。它是大自然的馈赠,和大自然一样平和自然、内敛低调;它是国风雅士的生活态度,就像古代名士一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媒体评论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张艺谋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余秋雨《文化苦旅》

竹子是那么多!紫草竹花、楠竹、鸡爪竹、佛肚竹、风尾竹、碧玉竹、道筒竹、龙鳞竹……漫步进去,天是绿绿的,地是绿绿的,阳光似乎也染上了绿。信步儿深入,遇亭台便坐,逢楼阁就歇,在那里观棋,在那里品茗。再往农家坐坐,仄身竹椅,半倚竹桌,抬头看竹皮编织的顶棚、内壁,涮湿竹的绿青色,俯身看柜子、箱子漆成干竹的铜黄色,再玩那竹子形状的茶缸、笔筒、烟灰盒盘,蓦地觉得,竹该是成都的精灵了。——贾平凹《入川小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