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养生就要养五脏》全新修订版吴中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养生就要养五脏》全新修订版吴中朝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

11.8 2.4折 49 全新

库存9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中朝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52190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30882014

上书时间2024-09-15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CCTV健康之路、BTV养生堂特邀嘉宾,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吴中朝教授,30年行医经验倾囊相授,教你调好五脏,内外兼养,远离小病小痛,摆脱各种慢性病。

作者简介
吴中朝,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科学、科研工作3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功底深厚,具有较高医疗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对肝病防治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治疗肝病导致的各种痛证,诸如头痛、肝区疼痛、两肋疼痛、目痛等。
曾经受邀在《养生堂》中讲解中药天麻可用来平肝息风,葛根能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正常肝脏机能。另外,也在《养生堂》中讲解了多种中药的用法,让重视身体健康的人获益匪浅:在个人网站上为患者解答多种肝病问题,诸如肝血不足如何调养、肝火旺眼睛疼痛怎么解决等各种问题。
先后主持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等6项,发表专业论文论著60余篇,专著5部,曾出版《吴中朝补气血养五脏》《吴中朝10分钟拔罐》《吴中朝10分钟艾灸》《经络穴位传统疗法全书》《500种中药速认同鉴》《吴中朝100个对症穴位方》:个人网站访问量高达两百多万次: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养生靠内养,内养就是养五脏
心主神明、主血脉,是人体的“君主”/15
肝主疏泄、主藏血,维持身体平衡/16
脾主运化、统血,是人体粮仓、气血源头/20
肺主气,一呼一吸关乎生命/22
肾主藏精,是一个人的“根本”/24
五脏协调工作,才能常保健康/25
第二章  遵循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顺应四季,养出不生病的五脏/29
十二时辰暗藏养生的智慧/33
酸甘苦辛咸,吃出平和好身体/38
喜怒哀乐也关乎五脏健康/40
第三章  养肝就是养气血,气血足,人不老
8 个信号提示肝脏有问题/45
别让错误的生活方式伤了你的肝/47
女人养血先养肝,肝好人才能如花般绽放/52
丑时熟睡是最好的养肝方式/53
养肝要善动,3 种运动要常做/54
肝经蕴藏肝脏健康的密码/58
青色食物让肝轻松舒畅/67
酸味食物最对肝的“胃口”/78
养肝最有效的5 味中药/82
第四章  养心就是养精神,神定五脏才谐和
心脏求救信号,你能读懂几个/97
心喜静,这几件事切莫做/99
做好4 个细节,安然度盛夏/102
大喜也会“伤心”,谨防乐极生悲/107
每晚泡泡脚,呵护好心脏/109
注意!心脑血管意外多发生在起床瞬间/110
经常快步走能增强心肺功能/111
疏通经络,让心气充足、心血通畅/113
红色食物能让心脏变强劲/123
苦味食物是心血管疾病的克星/127
养心最有效的5 味中药/131
第五章  养好脾胃,少生病、不生病
脾胃不好的几个信号/139
这些生活方式最伤脾胃/141
思虑过度,难有好食欲/144
给脾胃减负,关键在吃对/145
长夏养脾胃,重在除湿/146
化愤怒为食欲,小心引发肠胃溃疡/147
超简单运动,帮你健脾胃、助消化/149
让脾胃保持强健的经络调养法/155
黄色食物最能补脾胃/166
吃点甘味食物,让脾胃很舒服/172
藏在身边的养脾胃中药方/178
第六章  养肺就是养气,气足生命就旺盛
肺脏有问题,可不仅是咳嗽/185
5 种生活方式,不经意间伤害你的肺/187
好心情让肺气更畅达/191
3 种运动增强肺功能,让你远离感冒咳嗽/193
按对穴位,呼吸好、少感冒/197
两类食物肺最喜欢/205
滋阴润肺最有效的5 味中药/216
第七章  养肾如养命,肾好命就长
肾好不好,先看这几个信号/225
5 种生活习惯让肾压力大/227
遇事莫惊恐,否则易伤肾/233
每天都能做的养肾小运动/234
调好经络,肾气足、少生病 /240
养肾也要靠吃,你选对食物了吗 /253
适当吃咸味,能滋阴补肾/268
居家养肾,就用这5 味中药/270

内容摘要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五脏。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二章,认识中医所讲的五脏各是什么,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什么作用,简单介绍了五脏与五行、五味、五色、五情等之间的关系,让读者对养五脏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三~七章,具体讲述如何调养肝、心、脾、肺、肾,内容包括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中药调养、经络调养,以及相关疾病的调治等,都是从《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出发,做具体阐释,方法具体且实用。

主编推荐
★非常不错性。作者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常在电视台做节目,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普遍适用性。中医养生讲求内外兼养,尤其注重内养五脏。养好五脏不仅能防病,更能祛病,所以无论是否身体有疾,本书提供的养护方法都适用。
★实用性强。不管是食物、中药还是经络、运动,自己就能随时操作,不花钱防大病。

精彩内容
五脏协调工作,才能常保健康《黄帝内经》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短短的一句话,揭示的却是一个大道理。虽然自然界的事物千变万化,却总逃不过五行生克的规律。自然界有着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变化,在五行的运行准则之下,又有生、长、收、藏的特性,还有着寒、暑、燥、湿、风的气候。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大至四季,小到人体五脏六腑,都有五行阴阳之分。天地之中男为阳,女为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人体的五脏也是如此,五脏因其各不相同的生理活动特点,而秉承了不同的五行属性。如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黄帝内经》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很形象地把身体比作一
个国家,而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整个国家才能够正常运转。
五脏虽然各负其责,有着各自的功能,但却不是相互独立的,五脏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身体才能得以正常运转。
比如,肾(水)之精可以养肝,肝(木)藏血可以济心,心(火)之热可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可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可以助肾水。
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滋养,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反之,五脏亦如五行一样存在着相克的关系。
如: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亢烈;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太过。
举个例子:肝属木,如果出现肝阳上亢,即木有余,说明金不足,金对应肺,那么平抑肝阳的同时也需要补肺,即平肝补肺以抑肝木。反之,如果出现肝阳虚,即肝木不足,说明肺金过旺,木受到了克制,那么补肝阳的同时也需要泻肺,即补肝泻肺以升肝木。
所以,养生不能只是孤立地补养某一脏,某一脏出了问题,也不能单单拘于此处来治疗,一定要将其与其他脏腑联系起来,只有明确了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调养合理,补泻得当,才能使五脏始终处于一个平和稳定的环境中,从而维护身体的健康。
顺应四季,养出不生病的五脏四季的变化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春萌、夏长、秋收、冬藏,善于养生的人必定会追随四季的脚步,做到内外一致、阴阳平衡,如此,方可让身体和谐少恙。
☉春养肝,忌酸忌怒宜温补从五行来看,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所以,中医认为春气通肝。春季是万物萌生的季节,大自然欣欣向荣,一切都是向上生长的,人体肝气也逐渐增旺,如果肝失疏泄,就会出现肝火旺或肝气不舒的情况。所以春季应当顺应自然的特点,做好肝的养护,让其疏泄与藏血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无阻。
肝主酸味,所以春季不妨适当吃点酸味食物,以利于滋阴养肝。不过,春季吃酸味也不要过量,吃得太多,肝气就会过于充盛而伤及脾气,而且还有可能导致肝功能偏亢。
春天,阳气未盛,余寒尚存,所以可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以助阳气的升发;少吃性寒食物,如黄瓜、茭白、莲藕等。
精神方面,则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动怒。肝阳、肝火在春季处在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生气发怒易使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而且春季本就是肝病等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所以更要加以注意。
要保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一方面是要自己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运动,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就是不错的选择。运动之后,人体气血顺畅,吐故纳新不受阻,肝气疏泄正常,心情也会变好,肝脏健康,身体也强壮起来。不过运动也要适量,过于激烈的话,身体过热过燥则容易伤及肝阴。
☉夏养心,喝粥静心忌贪凉夏季属火,五脏之中心与之对应。夏季的特点是暑热多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是会伤心的,所以夏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心。
暑为阳邪,容易耗气伤津。喝粥是夏季比较好的选择。夏季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添加一些具有清心解暑功效的食物或中药,养心效果更好。如荷叶粥解暑润肠,冬瓜粥利水消肿,百合粥润肺安神。
虽然清凉食物能解暑,但也不可过度食用。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人们往往会因为天热而忽视了对阳气的保护,很容易使人体阳气不足,发生腹泻等症状。像冰激凌、冰镇饮料、冰粥等只可偶尔食用,且一定要适可而止。
夏季的作息,也要符合季节特点,《黄帝内经》上说夏季应当“夜卧早起”,就是说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如果是晚上睡得不够,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中午是心经运行的时间,睡好午觉本就是很好的养心方式。心主神明,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够正常发挥。
☉长夏养脾,健脾祛湿忌冷饮长夏是指阳历的七八月份,阴历的六月份,小暑到立秋这一段。长夏,意即从夏天生长出来。夏为火,火生土,故长夏属土,五脏之中与脾相应,所以此时节重点在于养好脾胃。
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最容易伤害脾。因为天热,一般人喜欢吃冷饮、水果,但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恰恰应当避免,而适宜吃热饮熟食,以免寒凉食物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暑湿感冒、暑湿腹泻等往往最容易在此时发生,与饮食不当有很大的关系。脾受湿邪困扰,还很容易出现身体水肿的现象。
总的来说,长夏季节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湿健脾功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白扁豆、四季豆、黑豆、青豆等。
长夏天气湿热,易使人心情烦躁,因此还要注意保持好心情,心情舒畅,气机调和顺达,脾胃才会正常工作。
☉秋养肺,滋阴润燥防悲愁
肺属金,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此时可借天时以养肺。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加之燥邪旺盛,所以肺此时又是最为脆弱的脏器。肺喜润恶燥,所以,秋天如果不注意肺的养护,就会出现唇干、口鼻咽喉干、咳嗽、手足皮肤干燥皲裂、肌肤干燥、大便秘结等肺燥症状,也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饮食方面,宜多吃具有滋阴润燥、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白萝卜、百合、柿子、葡萄、荸荠等。且要注意秋季少吃或不吃姜,因为生姜味辛性热,吃了容易上火,加重秋燥。
除了饮食得当,起居也很重要,秋季起居应着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早睡早起。秋季白昼缩短,黑夜变长,宜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应略长于夏季,以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二是要适当“秋冻”。进入秋季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过早添加衣物无法锻炼身体的防寒能力,不利于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到了冬季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所以秋冻不能冻脚,特别是女性,脚部受凉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
此外,腰腹部、肩颈部也不能受冻。慢性肺炎患者、关节炎患者、风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老人、孩子不适合秋冻,应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悲秋的情绪古来有之,秋雨连绵、秋风肃杀、万物凋零,这些景象很容易使人触景生情,心底生出悲凉之感。悲忧伤肺,进入秋季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想办法排除环境带来的忧伤情绪。
☉冬养肾,避寒就暖护肾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草木凋零,兽藏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肾是主藏的脏腑,肾储藏有充足的精气,人有了充足的能量,才能安然度过冬季,并为春季的升发做好准备。
黑色食物具有补肾、固摄肾经的功效,因此冬季养肾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
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所以要注意多吃具有温肾补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泥鳅、鳝鱼等。
适度运动对养肾是很有帮助的,运动可鼓舞阳气生长,补充肾精。像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缓和的运动,都适合冬季做。不过,冬天锻炼时,如果是在室外,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冻伤。另外,运动后如果出汗,要及时换下湿衣服,将汗擦干后穿上干净的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冬季的作息与夏季正好相反,应当做到与天地同步,即“早睡晚起”,在太阳出来之后起床。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而晚起则可保养人体阴气。
十二时辰暗藏养生的智慧我们现在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古人是不这样分的,而是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中医认为,这12个时辰正好与身体的12条经络相对应,掌管着五脏六腑以及三焦经络的气血运行。在合适的时辰保养相应的经络,养生就能事半功倍。
子时2点至1点)养胆经子时是胆经经气旺盛的时段,此时人体应当处于睡眠状态,这样胆才能完成代谢,很好地排毒。而且子时前入睡,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子时不能入睡者,久之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这都是胆气损伤的表现。
丑时——(1点至3点)养肝经丑时是肝经经气旺盛的时段,《黄帝内经》中说:“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脏具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睡眠时身体大部分血液就会流入肝脏,不仅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加快新陈代谢,还能促进血液的更新和再生。
如果丑时还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会导致肝脏无法完成正常的新陈代谢,以致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长期熬夜会耗损肝血而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症状。
寅时——(3点至5点)养肺经寅时是肺经经气旺盛的时段,人应当熟睡,因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进而通过肺送往全身。人在此时如果睡得很好,清晨起来就会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肺功能较差的人,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醒过来,咳嗽的人此时咳嗽会加重,哮喘患者也易在此时间段发作。如果这段时间醒了睡不着,可以按一按太渊穴,调理一下肺气,古人就有“寅时醒来揉太渊”之说。
卯时——(5点到7点)养大肠经卯时是大肠经经气旺盛的时段,之前的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推送到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然后排出食物残渣和身体毒素,所以5~7点就应该起床如厕排大便,如果还在睡,体内的毒素就会再次被身体吸收,对健康不利。
辰时——(7点到9点)养胃经辰时是胃经经气旺盛,消化功能强劲,所以是吃早餐的最佳时机,吃进去的食物易消化,吸收效果也最好。早餐可吃些温和养胃的食物,如稀米粥、麦片粥、包子等,避免生硬、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胃,而过于燥热的食物容易造成胃火旺盛,也要避免。
巳时——(9点至11点)养脾经巳时是脾经经气旺盛的时段,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调者。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气血就充盈,所以巳时是健脾的大好时机。这段时间一般人都在工作,不妨适当起来走动一下,对胃的消化和脾的运化是很有帮助的。
午时——(11点至13点)养心经午时是心经经气旺盛的时段,心主神明,心气能够推动血液运行与全身,所以要养好心神,避免心气涣散。午时小憩片刻,最能安神养气,使人整个下午都精力充沛。
午睡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5分钟到1小时。如果睡不着也没关系,闭上眼睛眯一会儿,对身体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午餐最好选择在12点半左右,这样接下来就能交给肠胃去消化,既能充分吸收营养,又可以很好地为心脏提供保护。
未时——(13点到15点)养小肠经未时是小肠经经气旺盛的时段,小肠的功能是分辨清浊,将水液归于膀胱,把糟粕送入大肠,精华则上输于脾。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适当动一动,并注意多喝水,以利于小肠排除毒素、清肠降火。
申时——(15点至17点)养膀胱经申时是膀胱经经气旺盛的时段,膀胱的功能是排除水液、运行津液,所以此时应当做些适当的运动,以利体内津液循环。此时大多数人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基本达到了全天最疲劳的状态,不妨抽空活动一下,喝些滋阴泻火的茶水,既能让头脑清醒一下,对膀胱运行水液也是很有帮助的。
酉时——(17点至19点)养肾经酉时是肾经经气旺盛的时段,经过申时膀胱经的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了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身体要收藏,所以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也不宜大量喝水。适当刺激肾经,有助于肾的收藏,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可以做做四趾抓地的动作,让肾经经气从脚底升腾。
戌时——(19点至21点)养心包经戌时是心包经经气旺盛的时段,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要为入眠做准备。晚餐后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否则容易使大脑太兴奋而影响入睡。可以在这时散步,散步的时间以30分钟以内为宜。也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让身心平静下来。
亥时——(21点到23点)养三焦经亥时是三焦经经气旺盛的时段,三焦经主持诸气,疏通百脉。此时要准备睡觉,使百脉得到休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如果此时段还不能入睡,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看会儿书,或者练练瑜伽等,让情绪舒缓下来,有助于入睡。
喜怒哀乐也关乎五脏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之气化生出五志,于是人有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这些情绪如果过于激烈,也会让身体发生某些变化,对健康不利,即“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养生还需要控制好情绪。
养护心,勿过喜《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范进中举,突然而来的喜悦让这个多年考试不中的书生发了疯。这可谓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因为过于欢喜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损伤心气,心气大动则精神易散,就会出现心悸、失眠、健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所以,即便是遇到开心的事,也要注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否则心气消耗过度,神志涣散,喜事恐怕一下子就要转而成悲了。
克制怒,能保肝肝主怒,主疏泄,性喜顺畅豁达。人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某种目的和愿望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或事情跟自己的意志发生冲突,使紧张的状态逐渐加深,最后形成怒气暴发出来。当人发怒时,肝气上逆,血气上涌,而肝是藏血的器官,因此发怒直接伤害到肝脏。
怒的程度不同,对肝脏和健康的伤害也会有所差异。电视剧里经常见到某人大怒时心脏病发作,血压升高,口不能言,最后住进医院。
其实,这样的情景设置一点都不夸张,是有依据的。因为“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会影响到肝的功能。“小怒”使人气血不和,有烦躁易怒、头昏目眩、食欲不振等症状。“大怒”可导致肝功能失常,出现气血逆乱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过于忧,伤害肺《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要算是过于忧愁的代表人物了,她常年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咳嗽,咳嗽跟肺关系密切,说明她的肺是很不好的。这与她性格内向、长期愁忧、抑郁有关,因为这样的情绪容易导致肺气闭塞。忧愁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肺气闭塞而致病,肺气不畅,反过来又会使人很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看,胸闷、气短、呼吸不利、喘促咳嗽的人,大多都是肺气阻滞导致的,很大一部分也都有长期忧愁抑郁的表现。
思虑重,脾损伤现代人生活都很累,一方面是身体累,另一方面是心累,思虑的事情太多。思虑太多,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会受影响,食物运化会出问题,出现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同时,因脾统血,脾伤还会因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引发心神失散等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现代人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也与思虑过度有一定的关系。
避惊恐,保护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意思是长期的过度惊恐会损伤肾精,从而出现骨节酸痛、足部萎软、遗精、滑精等症状。
过于恐惧会导致肾气不固,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死亡。
不过,《黄帝内经》中同时也指出:“恐伤肾,思胜恐。”当感到恐惧时,不妨静下来思考、分析一下,或许事情并没那么值得恐惧,神志清醒了,思维正常了,恐惧也就消散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