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江苏读本(精)叶兆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江苏读本(精)叶兆言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

18.1 4.5折 40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169236

出版时间2016-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589268

上书时间2024-08-30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叶兆言编著的《江苏读本(精)》以“必要的访古”开篇,从李白着笔,删繁就简,讲述江苏的历史渊源。对江苏十三个省辖市的解读,势如破竹,酣畅淋漓。南京、苏州、扬州这些给人印象中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不用说了,而徐州、淮安、南通、无锡、常州、镇江,作者也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为之搜求爬梳细细打量反复咏叹。

目录
第一章  必要的访古
第二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章  文化这玩意儿
第四章  南京
第五章  苏州
第六章  扬州
第七章  徐州
第八章  无锡
第九章  常州
第十章  镇江
第十一章  南通
第十二章  盐城
第十三章  连云港
第十四章  淮安
第十五章  泰州
第十六章  宿迁
后记  我们身边的历史

内容摘要
 叶兆言编著的《江苏读本(精)》介绍了,在作者眼中,江苏是“不南不北又冷又热地势平坦的水乡泽国”,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和人灾天祸的“江北”。在“文化这玩意儿”中,举重若轻一改诸多沉潜在机关大院或者闲衙冷曹中的冬烘木鼓或暮气沉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瞻前顾后,而是纵横捭阖,直言江苏的“中原情结”,大胆的判断和见地估计会让一些以所
谓文化研究为命根子的人大跌眼镜。对当下十三个省
辖市的解读,势如破竹,酣畅淋漓。南京、苏州、扬州这些给人印象中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不用说了,而徐州、淮安、南通、无锡、常州、镇江,叶兆言仍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为之搜求爬梳细细打量反复咏叹。

精彩内容
 诗人李白眼里的江苏1300多年前的一个烟花三月,正是江南好时节,心情舒畅的大诗人李白沿长江而下,乘风破浪进入江
苏地界,来到了今天的省会南京。风吹柳絮满店飘香,吴姬压酒劝客品尝,李白与前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一
起开怀畅饮,临别之际依依不舍,望着滚滚而去的大江,诗兴大发,不禁脱口吟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对于诗仙李白的感慨,没人能回答清楚。世上许多提问本来不需要答案,逝者如斯夫,通过奔腾东流
的长江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我们可以清晰地感
受到诗人当时深厚而又无形的依依不舍。浮云游子之意,落日故人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对金陵的好感显然是异乎寻常的,有着很强烈的怀旧情绪,对六朝人物充满留恋。有人通过对《全唐诗》的粗略检
索,发现他写的与金陵有关的诗篇,竟然多达25首,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
大家都知道李白不是个好政客,一辈子想当官,政坛上的遭遇十分失败和狼狈。他总是去巴结那些不该阿谀奉承的官员。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李白的谋略难免天真,对东南这片神奇土地的主观判断,也过于浪漫和不切实际。他的一个很不现实的政治理想,便是让处于动荡不安中的唐王朝“避地东吴”,迁都金陵,建立偏安的“东唐”或“南唐”。当然,不只是李白有这样的想法,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解释,安史之乱动摇了盛唐的根基,当时“黄河流域的地主阶级”都有南奔吴越的念头。经历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大唐帝国,真像李白希望的那样,在洋溢着失败的气氛中,在一群书呆子的鼓噪下,冒昧地迁都江苏的南京,东去长安万里余,其前景会是如何不堪,实在无法想象。
好在历史从来不相信虚幻,只在乎证据确凿,在李白身后的200年,南唐李后主“仓皇辞庙”,在金陵成了亡国皇帝,终于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李白送去一个迟到的答复。1300多年过后的今天,重温那一段早已逝去的历史,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别开蹊径,赶一回时髦,进行一场‘‘开心辞典”似的测试,来一次“无厘头”的问答,让李白描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江苏,他的表情一定非常茫然和困惑。我们都知道这位大诗人知识非常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他听到“江苏”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目瞪口呆。
李白生前不仅没听说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也没听说过南京,没听说过镇江,没听说过淮安,更没听说过连云港,所有这些我们今天常常可以见到的江苏城市地名,对唐朝的李白来说都是一些陌生词汇。
李白的足迹曾经遍布江苏这块神奇的土地。他是位喜欢周游天下的艺术家,一身去国六千里,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见闻多知识广趣味浓厚,但是面对江苏这道竞赛题目,只能是一筹莫展,他肯定没办法提供正确答案。即使是想象无比丰富的大诗人,也
无法预测在未来的中国版图上,会出现江苏这么一个省级行政区域。李白不可能想象到,原本只是一些政治不太相干的板块,经济完全不同的地区,会因为明清两位伟大皇帝的文经武纬,因为非常个人的意志,仿佛几块不同色彩的面团一样,被十分神奇地糅合在了一起。很久以前很久以前,江苏境内就有人类在活动。最新的考古发现,南京汤山一个石灰岩溶洞里,挖掘出两块与北京猿人相似的头盖骨,还有一些肢骨化石。这些古人类遗迹距今究竟有多少年,专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有人认为有30万年的历史,有人认为还可以再久一些,最极端的说法是应该有50万年,这真是一个太遥远的过去。
还是说说稍近些的历史。大约在一万年以前,长江下游的江南除太湖还是一片平原外,其他区域的古地理环境,与现今苏南的低山丘陵十分相似,气候却远比现在凉爽。这里是中国南北方生物的过渡地带,在苏州吴县(今吴中区)太湖中的三山岛上,有一个晚期智人的文化遗址,它是当时原始人制造石器和狩猎的地方,考古已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还发现了5000多件旧石器晚期的打制石器,这个遗址被定名为“三山文化遗址”。
“三山文化遗址”是江苏南部古人类文化的代表,代表江苏北部的是“爪墩文化遗址”。差不多同时期,在苏北沂沭河两岸到黄海之滨,也分布着一些原
始氏族部落。其中,以东海县境内爪墩山附近发现的文化遗址最典型,挖掘出数以千计的石制品,有石锤和石球,有砍斫器和刮削器,更让人惊奇的是有2O多件石镞,加工精细,镞尖锐利,两边还有刃。石镞是石箭头,安装在箭杆上就可以成为箭,它的出土,表明当时的古人已具备相当发达的智力。
到了距今7000年或者6000年的时候,江苏境内古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已开始搭建房屋。当时大江
南北氏族公社的公共住房,一般都是土木结构的茅屋,由于地处长江下游,地势低,为了防潮避水,房屋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干栏”,即在地面上竖立若干木桩,然后再在上面盖房子,就像著名的意大利水城威
尼斯那样。江南江北不少地区都发现过这类建筑的遗迹。在丹阳甘草河遗迹的200平方米范围内,考古人员曾发现过200多根长约2米、直径约30厘米的木桩,一端削尖了,三五根一处密密地排在一起。海安青墩遗迹也发现了木桩和木条,木桩的下端都削成了圆锥形或斜面,有些木条一端甚至还有榫卯痕迹。
江苏最北部由于地势高,气候干燥,远古人根本不需要那些复杂的工艺,黄淮地区的先民更像是地道的北方人,一般都是在地面直接立柱砌墙。譬如邳县的大墩子遗址,就发现五处大小不等的烧土地面,墙壁是用植物杆涂上泥,然后再经火烤干。古人的生活方式显然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就文明程度而言,江
苏北部似乎要比水乡泽国的南部高一些。然而不管北部南部,不管它们有着多么大的差异,江苏的先民因为地处中原文化统治中心的东部,是中原王朝的东土
,因此也被泛称为东夷或蛮夷。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