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学画记苏海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学画记苏海坡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

21 5.7折 37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海坡

出版社人民美术

ISBN9787102067360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7元

货号3111890

上书时间2024-08-2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苏海坡编著的这本《学画记》中,黄宾虹、刘海粟、钱松喦等13位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自述了学画的心路历程,故事多多,再现了画史上名流云集的经典场景,谈绘画合作,论笔墨探索,说个人感悟,给予人的启发如同晤对良友,读起来轻松喻快,有一种携大师同游的幸福感。

目录
黄宾虹自叙
  黄宾虹
我的道路
  刘海粟
学画溯源头
  钱松喦
学油画的回忆
  颜文樑
缅怀吾师阵师曾
  六十年前从师学艺追忆
  江南蘋
学画回忆琐谈
  沈子丞
求师学画纪实
徐悲鸿先生怎样教我们学习绘画
  安敦礼
我的艺术生涯
  何海霞
艺海无涯苦作舟
  吴作人
陆俨少自叙
  陆俨少
我的老师齐白石
  娄师白
起步
  古元
根深才能叶茂
回忆从贺天健恩师学画
  苗重安

内容摘要
苏海坡编著的这本《学画记》由黄宾虹、刘海粟
、钱松喦、颜文樑、江南蘋、沈子丞、安敦礼、何海霞、吴作人、陆俨少、娄师白、古元、苗重安13位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的自传性文章结集而成。这些文章的篇幅长短不一,行文风格各异,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艺术真
挚的热爱却是一样的浓烈。学艺不易,尤其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势家运紧密地纠缠在一
起,更显学艺精神的可贵。或可以说,是生活的艰辛和对艺术坚韧不拔的追求造就了他们,造就了中国这些近现代书画大师的艺术人生。

精彩内容
我生在常州市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时值清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卖官捐官,“老爷”满街走,大多敲骨吸髓,无恶不作,加上列强入侵,洋货倾销,城乡贫民饥寒交迫,怨声载道,阶级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父亲刘家凤,字伯鸣,民族意识很强烈,少年时代参加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血战六年,受过重伤,直到义军全部覆没,才回到家中。
祖母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凭着手臂上的痣,才看清是我的父亲。
父亲终生不应科举,在故乡经商,临终遗命以明代衣冠人殓。他平生急人之难,乐于帮助贫苦乡亲,颇有长者之风。
叔父家麟仅做过一任知县,却终生要人喊他“老
爷”,爱摆臭架子,对仆人佃户总是大声呵斥,声色俱厉,等级观念非常显明。
少年时代,我喜欢同守门人薛六的儿子祥福在一
起玩。他大我三四岁,心灵手巧,会糊很漂亮的风筝。有一回,堂
兄长哥哥看中了他制作的风筝,提出要换,他不大乐意,争了两句,被叔父听到,认为“以奴欺主,乱了纲常”,叫仆人将祥福吊在祠堂门前鞭打。薛六叩头求饶,我和长哥哥也请求不要再打,叔父却暴跳如雷,并骂
我“没有出息”。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引起了怀
疑:同样都是人,为什么这样不平等?从此,对叔父非常不满。
十岁前后,有一次过年,大厅里挂满祖宗遗像,全家焚香叩头,只有我行鞠躬礼,不肯跪拜。叔父认为大逆不道,还谴责父亲溺爱不明,将来不可收拾。父亲淡然一笑,我未曾受到责难。
叔父坚决反对我学习绘画。他说:“只有五房刘寿恒那样的哑巴阿叔,才去学没有用处的恽南田派花鸟;七房的跛子是为了糊口,不能登大雅之堂才去习绘事。你是个聪明孩子,应当读书做大官,荣宗耀祖!”我大胆顶了他一句:“你一辈子,不才当上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么?我非学画不可,用不着你来管!”他气急败坏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父亲对这件事的反应仍然是淡然一笑。
我的母亲洪淑宜是文学家洪亮吉的小孙女。她是我文艺方面的启蒙老师。夏天,她让我坐在膝头;冬夜,她坐在被窝中,将我抱在怀里,让她火热的心胸贴着我的背脊,教我一句一
句地念唐诗。
直至她老人家去世,我对这些诗也不能完全理解,只是觉得好听、
有味,很不费力就记住了。
童年,母亲讲得最多的两位文艺家,便是洪北江
先生及其挚友黄仲则。讲到他们生死不渝的深情,她对祖父数千里奔丧迎葬黄景仁一事感到无比自豪,常说:“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包括人品
道德、学识修养。无品而艺高者,杨素、刘豫能诗,蔡京、严嵩工书,钱牧斋诗文俱佳,注杜诗见解不凡,终为人品所
累,见轻于士林,为人不齿。对贫苦朋友要处处关心,生养死葬,遗孤抚恤,一件想不到,便不能算好朋友。只图自己锦衣玉食,胁肩谄笑于权贵之门,趋奉惟恐不及,忘却生灵涂炭、同胞辗转沟壑者最可耻。生无益于人,虽生犹死。夫士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忘却吾民哺育,以能事公卿自傲者,其文艺必无足观。儿其勉乎哉?!”自清代康熙年间开始,迄于民国肇造之初,摹恽南田花鸟,在常州一带地方私塾是必修课之一。我也爱此道,但摹法不同于诸位同窗,苦求笔笔与原作相似,而是师法其意,由自己兴味去驱使笔墨,在形上并不机械地复制。善良而又古板的老夫子无法接受这种破格,被斥为“乱涂”,一定要重来一遍,依样画葫芦。后来我题画时写过“刘海粟乱涂”,出典即在此。孩子的心一片天真,最忌束缚,我有三四个学生,他们的孩子画得很好,其“奥妙”就在于诱导小朋友发挥儿童视觉特点,保持天真,笔墨出于自然。若代拟粉本,或叫孩子去仿老头儿、老太太的作品,很快就完了。我不赞成蒙师教画方法,我的同学中没有一个人成为画家,就是很沉痛的例子。但是,老先生培植了我对艺术的爱,这一点至今不忘。
姑父屠敬山先生见我临画,便向我谈起恽南田甘于贫苦、终生
不仕的品格,指出师其画必知其人:“寿平非雕虫之徒,书法题跋,工绝一时。诗为昆陵六逸之首,写兵荒马乱则‘血雨重城鸡犬尽,黄埃千丈马驼回’,‘鸟鼠穷檐尽,炊烟万井消。流
民犹遍野,哀叹在今宵’,写世态则‘日月无聩聋,江河忽喑哑’,‘沐猴称上客,屠狗散夷门’。要多读他的画外著作。”因为自己稍有体会,后来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比较重视美术史教育,请滕固、潘天寿教中国美术史课,并向中华书局推荐郑午昌的书稿《中国画学全史》出版。我在1928年编辑《海粟丛列》(包括《西画苑》《中国名画大观》)用图近两千幅,辑录马奈、莫奈、马蒂斯、
凡高、特朗、雷诺阿诸家评传,选辑名作,都和普及美术史的知识有关。
由于制版条件的限制,色彩很不理想,只要精力许可,还想做这方面的工作。至于编译《现代艺术论》《十九世纪法兰西美术》《从戈雅到高更》等专著,目的也一样。了解一位艺术家,必须知道他的生平,艺术渊源,同辈人风格如何,社会背景如何,分析比较,方见异同。做学问是艰苦的事,而乐在苦中。至今我也
乐此不倦,再有90年,依然不够用。
在艺海泛舟,多向师友请教也很重要。但凡遇一
难题,先应自寻答案,尽到最大努力。这些努力可以拓宽知识领域
,也可以培养毅力,而毅力是学艺必不可少的美德。不经思考便问师友,易于养成依赖性。学而后问,将他人所答与自己体会比较,新境迭生。康有为、蔡孑民、吴昌硕、梁任公、马相伯等先生都给过我帮助。一
起切磋过艺事的同辈人就更多,也不限于文艺界,去世的有何香凝、
于右任、经亨颐、邵力子、曾熙、柳亚子、黄宾虹、
陈树人、叶恭绰、
陈独秀、李健、夏敬观、沈信卿、黄任之、章行严、
郭沫若、郁达夫、
马一浮、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胡适之、徐志摩、张伯驹、张善孑子、
张大千、吕凤子等先生。健在者就更多,不再一一枚举。
14岁那年,我在上海布景画传习所就读半年,课余时间,常常到外滩外国人开的书店买书。返回常州时,带了格列柯、委拉斯开支、
伦勃朗和戈雅的作品选集,印得很精致,画的思想性、艺术性都较高,就是宗教作品,其中也曲折地反映了人世间的悲欢,使我很喜爱。当时中国买不到油画颜料,我就用亚麻子油调着
色粉在布上试画,干得很慢,色也不匀,干后又变色。周围没有精研此道的同好可以讨论,路是很艰辛的。和我同时起步的人,已经全部作古,我至今怀念那些曾经给我以劳动喜悦的早年习作,可惜全部散失了。
P6-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