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印迹胡静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印迹胡静力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可开发票

31.9 5.3折 59.8 全新

库存6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静力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4238549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215685

上书时间2024-07-13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寻(代序)
诗集《印迹》以诗人胡静力孩提时期的乡村生活与进城求学、工作后对故土的思念为主线,讲述了成长于农村的80后诗人对童年的追忆,并带着读者领略他心目中桃源美景的模样。
“流光容易把人抛”,越是平凡无声的岁月,时间流逝得越匆忙而又掀不起波澜。在诗人笔下,我们有幸窥见碎片化时代里的镏金色彩,它裹挟着“印象乡愁”的绵绵情意,衔带“行在路上”的心灵美学,更是“陌上性情”的自我放逐。诗人胡静力用岁月和生命捡拾往昔,又将其酿造成久久弥漫的甘醇甜酒,在一吟一诵间染醉众生。
一、忆
诗集的第一部分“印象乡愁”围绕诗人记忆中的画面缓缓展开,向读者勾勒了诗人几番梦寐的昔日温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自古往今都是令人沉醉的梦幻词汇,它使个人不经意地回望从前,饶有兴趣地咀嚼它泛黄的褶痕里所流露出的淡淡忧伤。
开篇《梨花巷》和《桃花雨》相映成趣,诗人用极能代表家乡的两种花渲染出江南女子的温婉可人与顾盼生姿,将印象中的故乡倒映在南方小镇的绵绵柔情中。与静态描写相辉映的是故土充满朝气的人间烟火,从《草垛里的童年》《久违了菜市场》《走入农田》《方桥集市》到《照片中的农景》《观春雨》《油菜花开》《冰冻》,诗人从小处着墨,而后过渡至自己和其他乡村人民生命的轨迹,将整个乡村的质朴与充实展露无遗。
同时,“印象乡愁”篇的总体架构也是以诗人所塑造农村的“旧翻新”为主。随着国家“共同富裕”政策的大力实施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想的成功实现,中国的新农村已经是一批能够经得住人民和时代考验的幸福新农村。在新的岁月里,邻居家的太阳花开得更热烈奔放,南方的冬天也不再凛冽刺骨,村庄的气息更是随着远处起伏的山岗发出更广阔的生命呼唤,呼唤着每一个游子的漂泊心灵。
虽然诗歌中还隐约地让人感受到一丝一缕的忧伤,但这份特殊的情感实际上是源于诗人那朝思暮想却经不住流逝的童年,更源于作为异乡客的自己无法常回这片故土而萌动的爱恋与思念。在对家乡一草一木、一些变化的细微记录中,在对回忆的点点捡拾下,诗人凭借着新农村里的一砖一瓦重构了心中的最美家园。这是赋予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孩子以莫大归属感的精神家园,这里永远承载着他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时间给予它多大的沧海桑田,也始终不会改变它最初动人的模样。
还记得艾青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小时候,故乡是一个温暖的摇篮,呵护我们慢慢长大;少年时,故乡是一方无拘束的天地,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长大后,故乡就成了一曲歌谣,久久飘荡在彼此的心房。就像大海和浪花,浪花依偎在大海的怀抱,我倚靠在故乡的臂弯;浪花为大海编织新衣,我为故乡谱写新曲,无论此时此刻身在何方,依旧是彼时彼刻。
二、追
而第二部分的“行在路上”则以“行”为轴心铺展方桥老街、西北黄土、紫禁皇城、德清婺源等全版图、多领域的“路上”风貌,用一首首诗连串成一个个与自然接轨的美学镜头,馈予读者沉浸于诗歌中的第一阅读体验,在字里行间感悟自然生命的灵动。
由于诗人对未经现代都市文明习染的古朴风土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石板铺就的回廊、狭窄的老街小巷、夜空下的点点星光,这些乡村、古城中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致成为他最为偏爱的创作素材。诗人曾表达过自己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般闲云野鹤式生活的向往,而品读这一篇章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它恰是诗人心灵皈依的准确演绎,面前仿佛已浮现诗人走过的桥、路过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
在诗人自持的素朴气质的萦绕下,诗集的语言也整体呈现出“泥土”般的淳朴韵味。“一轮红日/一个菜篮/一把锄头”,白描的表达方式与至简的农家生活方式和谐地营造出鸡鸭相鸣、耄耋垂髫相欢的牧歌境界。除了诗性的表达外,诗歌还荡涤着古今年轮的微微涟漪。褪色的旧时记忆与当下的特殊情绪共鸣,在诗人自我建构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宽全篇历史感的纵深维度,气韵生动。
此外,“行在路上”还展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色彩洞察力与高超的描摹再现力。昏黄的炊烟、古朴高耸的红墙、泛着青色的马头墙、弥漫着清晨火炉的青烟……他将一路见闻、一些灵感跳跃的重要瞬间定格,使得悠闲适意的农家小院图景在多彩的涂染下熠熠生光。至于诗人日夜魂牵梦萦的古老土地,则被赋予了与之截然相反的暗淡光色,不偏不倚的纪实刻绘与残破缺失的实际暴露并不会使人们误解诗人的真实情感,其背后反倒蕴含着诗人对其苦苦找寻的地域空间饱含的所有复杂情感。毕竟只有真正透彻尊重它的人才能获得其独有的审美观照,究其奥义,是诗人躯体里对它无法自拔的热忱与朝朝暮暮的眷恋。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次以“外乡人”的孤独形象介入诗歌,他自言道,“我一个外乡人观望着/但我已习惯了这种孤独行走”,试图从第三视角觅得更为真实且直观的第一感受。只有一人的漫漫旅途,面对全新的陌生环境,飘零不定的隔阂感自然地表现在字里行间。人来人往、门庭若市的固有热闹与初临当地的他确无多大关联,而他却在这样的体验中自得其乐、优哉游哉,暂时疏离于灯红酒绿和繁华喧嚣,自顾地徜徉于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和浓浓的乡里乡情中,俯仰回首间尝试与矛盾的自我和解。
的确,在滚滚红尘的世间,人心浮躁与名利诱惑已然成为主流,而诗人却执意挣脱纷扰,自辟一隅圣洁纯净的桃花源地,站在矮矮的山岗远望缕缕白云,一草一木一街一屋,皆落笔幻化为他“行在路上”的眼中景、心中情。
三、归
到了第三部分的“陌上性情”,诗人已然踏上归程,用文字记录沿途景致,定格温暖回忆,反思旅行的意义——是自我放逐,还是救赎?是逃离现实的尘嚣让一切归零,还是去陌生的远方找寻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是现实压力下的爆发与抗争,还是对未来的觊觎与躁动?诗人在此篇章中将现代人的困境与日常的光影揉搓,在纠缠中体验岁月与生命。
恍惚还在昨日,睁眼忙碌,只为追寻自己所想的岁月,蹒跚却执着,微弱而固执。然而偌大的城市虚伪乏味,“雨城”“埠头”,诗人不自觉陷入城市的泥沼,恍然间觉察“我站在荒凉之地/没有人烟”,在城市的狂奔不是为了寻找,而是逃离。灯火阑珊背后,还是看得见故乡的影子,听得见远方的呼唤。《寻找夏末的自己》便是诗人感受城市呼吸后,对心灵绿洲的憧憬。
踏上返乡归途,心中的阴霾化作一滴滴淋漓的泪水,在疲惫的面庞上冲刷出一道道安宁与纯粹。诗人将过往的心事点墨成诗:于醉酒的夜晚,单坐村口静默,感受青蛙叫破了村子的黎明;于水涨船高处,一条不认识的路上,与岸上的枯树对视;于车水马龙处,品一位顶着“驼峰”的老人的辛酸。诗人敏锐地觉察自然与人世的微妙细节,素笔描绘点点柔情,而这柔情背后不乏他对生命与未来的思考。
于宁大校园中,诗人仿佛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灯光下的军训、一个人的自习室都成为他笔下温馨的回忆,朴素的白描将心事勾勒,满腔真挚自然流露。同时,诗人也将年少的情愫化为墨守的一抹暖笑,为失恋的陌生朋友送去宽慰的拥抱。一腔悠悠的深情,沉淀着岁月不朽的梦,静静读来像是与老友握手寒暄,阵阵婆娑,仿佛亲切的喃喃絮语,久久回荡。
除了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将“赤诚热血编织成了红色的旗帜”,于新农村中绽开笑颜,在生活中寻回被消磨的热情。在人生的渡口选择方向,拥抱蓝天,拥抱梦想;在下雨的夜晚聆听雨声,沉醉在音乐的海洋;即使是在疫情封闭的校园中,也簇拥热烈的暖阳,为灿烂辉煌的晚霞鼓掌。诗人把人生所有的风景与旋律串联,连同季节的蒙蒙絮语,将来自心灵深处千山万水似的呼唤与葱郁年华里编织的梦,汇编成诗集,繁华世界就此别过,一切美好如期而来。
欢喜或忧伤,也不过是浮生的一叶扁舟。不如跟随诗人,从故乡出发,轻轻拂去那裹挟的岁月尘埃;在旅程中,默默与自我和解;最终归来,淡然与过去告别,勇敢拥抱未来。
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陈玉珂、周晓恬、金乐乐


【书摘与插画】

梨花巷
顺着青石板走进巷子
弥漫的春雾浸润着人家
瓦楞上依稀可见的水珠
吸附着墙门外梨花的芬芳
梨花般的少女
走进静谧的巷子
融入梨花的芳香
少女绣花鞋下透着油光的青石板
嬉戏着瓦楞上滴落而下的水珠
倒映满是春雾的绿点
许是雾的重影
许是泥的生息
又许是少女的旗袍
静谧的巷子
一个少女般的身影
她静默地走过
留下那阵梨花般的清香

 

桃花雨
乡下的桃花已经化为了雨
高高的田埂上下着桃花般的雨
沟渠洗涤着春女的长发
染上桃红的油彩
抹一方淡淡的唇膏,那是恬淡的晨光
乡下的桃花映着春女的容姿
交相辉映
借着柳枝婀娜的身段,伴着桃花雨随风起舞
暗黄的泥土混着桃红、草绿、青水
顷刻间色彩斑斓
桃花雨下是春女的美梦
枕着浓浓的气息飘香愈远

 

回到了乡下
一直在城里求学和工作
回来了
回到了这片土地
又躺在熟悉的空气里
一望无际的稻花
就着秋收的阳光
美美地睡了一觉
醒来看着田埂里每一簇稻根上新生的绿
像是舞蹈的精灵
时而摇曳,时而低头
一群私藏的蚂蚁经过
稻香里大快朵颐
我站在渐红的水杉树下
听着乡下的风
望着农人镰刀下的每一簇金黄

 

沉浸在冬天乡村
我喜欢乡村的农家院子
和那棵有了年头的老樟树
也喜欢院子里的篱笆和朴实的农民
还有他们之间的憨实欢笑
农家院里冬天白雪柔情缠绵的姿态
也是我喜欢的
南方少雪
因而对它的印象不深
脑海里有这么一抹儿时淡淡的痕迹
年前回家
又是一个冬季天
我站在南方为数不多的银光世界里
看着那棵老樟树
沉浸在遐想的思绪中
远处几位耄耋老人走过
眼前浮现一段段往事和一处处景象
只觉得周身时间延续
却也是物是人非

 

草垛里的童年
在乡村
在我的孩提时光和玩伴
那时草垛是我的游乐场
秋收冬藏春夏取用
一群孩童如我们
每每都上那里疯
无论天多黑
一双双乌亮的眼睛
映着西山的晚霞
也总能辨认彼此
累了躺在草垛上
闻着草垛的味道
那种泥草味还有久违了的阳光的气息
看着夜空数着星星,看云淡风轻
而今长大了还记得那份依恋
像是一个温暖的家
直到母亲的一声夜喊
将我十几年的思绪拉回
一早醒来
草垛上沾满了夜里的露珠
在晨光下闪亮

 

落雪后
雪在冬令里飘荡着
没有一丝叹息
静静地
一年的故事在农家的炊烟中结束了
看着泥泞的雪路
望着远去的背影
我会一直坚持着
于是
我睁眼远望前方
一个新的春天就在乡村的秧田里升起

 

我的村庄
我的村庄
是公鸡叫破天晓的声音
是老母鸡下蛋咯嗒咯嗒的低吟
是一群土狗打闹的叫唤
是老人对小孩讲着牛郎织女星的欢声笑语
在春日的稻田里
有螃蟹的小窝
深黑的,蜿蜒的
似乎到处走动着它们的触眼
那么犀利
弄堂里的夏日
凉风徐徐
村口的老樟树吐着迟来的新绿
红黄白地交织在人家围墙上的太阳花向阳生长
风吹稻花香
是村庄秋色摇曳
是祖辈们割稻打稻的秋景
早起瓦楞上的一层霜降
诉说着冬的花絮
春华秋实夏去冬来
无一不是村庄的色彩
这种灵动的色彩霎时间灿烂了我的眼眸

 

农历七月三十
又是一年此时
似乎在城里没有这个习俗和氛围
但在乡下,已延续了数不清的岁月
每逢农历七月三十
听祖辈们说是地藏王的生日
乡里的农人总要祭拜,向他祈愿
在阴间保佑自己已故的亲人
所以每逢此时农人们都很心诚
当然也很隆重
恰巧村里有座不大不小的寺院
供奉着地藏王
平日里香火不断
现如今更是门庭若市
黑夜已经来临
晚饭后,拿着一捆香、一包火柴
开始在农人们看来庄重的仪式
点燃香,就挨个将它们插于自家门前
口里念念有词

 

九月的雨季
九月的雨季
孩子气的心情
潇潇洒洒落了一地
乡下的空气变得分外明朗
伴着四起的炊烟,一群鸟儿的舞蹈
泥泞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路人的鞋帮沾满了乡土的气息
好熟悉的场景
我知道我又将返回城里上学
九月的雨滴落在我头顶,细密水珠停在我头发梢
而后顺着我的发丝,落在我的脸颊上
我知道乡村你在哭
这是道别的泪珠
这是离别的情绪
九月的雨洒了一地
田野里又出现了迟来的新绿
农人们笑了,我的乡村也笑了
九月的雨中我笑着走了

 

久违了菜市场
不知有多长日子
没来看你
长河新街的入口
晨雨中,走过钢铁搭建的方桥
我穿着短袖、迷彩裤和一双黑红的跑鞋
闲逛在你的领域
那场景一片欢腾
卖肉、卖菜、卖鱼、卖鸡、卖鸭……
我数不清
东西一样样地挑拣着
买卖也在讨价还价中一次次成交着
人头却多成了黑点
在我眼前晃悠
我被征服了
平日里我行我素的自己
今天似乎突然间成了别人的腿脚
不由自主地被挤压在人群里
但那种久违的快乐无与伦比

 

记住我在村里的日子
自打西北回来
又回到了自己的村庄
在外的日子好想念自己的村庄
虽说是在农村
但这里有我的乡音乡情
早上趴在屋顶上
当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
像是太阳花绽放了笑容
我的眼前是一片炊烟四起
村庄又开始了平淡的农家日子
老人在屋子里忙前忙后
小孩在院子里玩耍
父辈们骑着摩托车在弄堂里嘀嘀作响
我望着蔚蓝的天空
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无论我走向何方
我的心属于我的村庄
那些年在村庄里的每个日子
都将化为流星
划过我在外的夜空

 

远去的村庄
童年的记忆是母鸡咯嗒咯嗒的下蛋声
我拖着草底鞋拽着狗尾巴草
奔跑在村上的石板弄
热燥的八月降临在我的童年
夏日凝重的气氛使我慵困着
一场雷雨后
划着木船穿行在池塘里
我摘着莲蓬闻着荷香
童年就这样渐渐逝去
乡村也渐渐地长大远去
只有村边渡口的老樟树还在固守
时间泛起了老樟树青苔的油绿
阳光照着早已改造的村道
晚风闻过那段记忆里的旧时光
先前的农人渐渐入土
年轻的已经见老
时间带走了村庄的童年
我也按时长大
但我的眼眸里仍然留有村庄旧时的记忆
一排一排新房
一条一条新路
一个一个新人
在我离开的若干年之后
我已经辨别不清
但红红的太阳还是在村庄的东方升起
记述每一天的远去

 

乡村的微笑
山坳上
一群群羊羔慢慢远行
亲吻山脚的红日
一阵阵炊烟
呼唤晚归的农人
梯田上已是落日的红霞
农人的影子还在劳作
我踏在回家的山路上
一路的花草朝着我微笑
微风下欣然点头
槐树、桃树、梨树和水杉
还有阳光和假期都清香清香地
飘在我的衣袖里
我闭上眼睛深呼吸
呼吸着这乡村的泥土气息
脚下是蚯蚓的窝
蚯蚓也在晚归中微笑着忙碌
乡村微笑着
每一个农人微笑着
悠悠地压过每一粒飞扬的尘土

 

照片中的农景
村庄的照片
一幕幕在我眼前放映
那记忆还在
六月结束了
七月已开始
过段时间又该是农忙了
一群群农人
手舞足蹈地劳作着
晨曦中那身影
早已披紫戴红
戴着草帽
扛着锄头
穿梭于机耕路上
电线杆上的麻雀
叽叽喳喳早已开唱
田里的青蛙也不闲着
一片欣欣然
远处的炊烟在照片里格外显眼
那是早饭的声音
于是早起归来的农人
嘴角打起了卷,哼着小调儿
自在而惬意
手里攥着新鲜的西红柿、黄瓜、带豆……
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
伴着自家养的鸡鸭
一桌丰盛的农家饭
一幅幅农景的照片

 

走入农田
看着西瓜藤上的瓜
拳头般大泛着白
我没有闯入它的梦境
只是静静走过
活跃的藤枝
蹿上了枯树的树梢
夕阳的光懒散地照着
天空下农田黄绿
我从初夏的农田走过
那熟悉的田埂边,鸭群嬉戏
处处是景
我的鼻腔里装满了泥土的芬芳
远处是耕田机嗒嗒的马达声
穿着拖鞋
泥花溅在我的脚趾缝间
一丝清凉一丝喜悦
我大声喊着
我对这土地的眷恋

 

农村人
小四轮开出了村庄
隆隆的声响热闹了农家
又是一年的播种时节
走在田埂上
背着农具
撒一把种子溅起希望的泥花
声声欢笑笑出满天的彩霞
躺在田间脸朝天空
春去秋来稻香飘飘
火红的日子围转在身边
农村人促膝长谈
谈笑间
端起自家粮食酿的酒
脸上荡起深深的酒窝

 

方桥集市
传统的方桥集市
逢农历一四八
街上黑压压的人群出奇地多
南来北往
拾级走过刻写着“方桥”两字的钢铁桥
蹒跚的老人、欢蹦的小孩、从容的妇女
成了这集市的基调
长河新街两旁的街市
搭起五颜六色的篷布
长长的一连串
衣服、裤子、鞋子应有尽有
篷布下面是小贩的生意经
篷布外面是行人的火眼金睛
俗话说货比三家
柴米油盐酱醋茶南北通货
都在那里等待
讨价还价声声入耳
我没动静静地站着
身边也早已是车水马龙



 
 
 
 

商品简介

全书以作者孩提时期的乡村生活与进城求学、工作之后对故土的思念为主线,既有诗作者对自己童年的追忆,带着读者领略他心目中桃源美景的模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农人、农田生活的追求。



作者简介

胡静力,男,浙江省宁波人,曾用笔名印天,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九八八年出生在鄞奉平原上的一个小地方,大学念的是美术教育专业,本该挥毫泼墨,却有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希冀。十多年前接触诗歌,慢慢累积成册。其中多篇文字作品被《宁波当代诗人诗歌选》《宁波当代诗歌选》《诗歌月刊》《中等职业教育》《东南商报》《奉化日报》《新江北报》《宁波大学报》 等刊物收录。现供职于宁波大学。



目录

001 ❘ 寻(代序)

第一辑印象乡愁

002 ❘ 梨花巷

003 ❘ 桃花雨

004 ❘ 回到了乡下

005 ❘ 沉浸在冬天乡村

006 ❘ 草垛里的童年

007 ❘ 落雪后

008 ❘ 我的村庄

010 ❘ 农历七月三十

011 ❘ 九月的雨季

013 ❘ 久违了菜市场

014 ❘ 记住我在村里的日子

016 ❘ 远去的村庄

018 ❘ 乡村的微笑

020 ❘ 照片中的农景

022 ❘ 走入农田

024 ❘ 农村人

025 ❘ 方桥集市

026 ❘ 叫醒了

027 ❘ 村上春

028 ❘ 观春雨

029 ❘ 留恋乡村

030 ❘ 油菜花开

031 ❘ 我的眼睛

032 ❘ 雾锁乡村

033 ❘ 太阳雨

034 ❘ 雨

035 ❘ 新农村小康

036 ❘ 农家小日子

037 ❘ 市井小说

038 ❘ 农村人

039 ❘ 求佛记

040 ❘ 大红灯笼高高挂

041 ❘ 鸡犬不宁

042 ❘ 余晖

043 ❘ 中午时分

044 ❘ 鸭司令

045 ❘ 月光下

046 ❘ 冰冻

047 ❘ 午后晒谷

048 ❘ 冬日芋头

049 ❘ 乡间泥路

050 ❘ 村庄的渡口

051 ❘ 石板路

052 ❘ 生气

053 ❘ 染织

054 ❘ 青皮甘蔗

055 ❘ 芦苇花

056 ❘ 蚕豆花开

057 ❘ 残荷

058 ❘ 邻居家的太阳花

059 ❘ 樟木箱子

060 ❘ 再见年糕

061 ❘ 走月亮

062 ❘ 渐远的村庄

064 ❘ 滂沱的季节

065 ❘ 南方的冬

067 ❘ 村庄的气息

068 ❘ 乡村夜风

070 ❘ 外婆和村

071 ❘ 冬天的晨光

072 ❘ 徘徊

073 ❘ 退潮

074 ❘ 屋顶上的暑假

075 ❘ 一个年迈的妇女

第二辑行走路上

078 ❘ 方桥老街

079 ❘ 驶入省外

080 ❘ 前往西安

081 ❘ 庄浪行走

082 ❘ 行走庄浪

083 ❘ 走在朱湾村

084 ❘ 朱湾印象

086 ❘ 习惯于西北的生活

087 ❘ 大西北的诱惑

089 ❘ 老街庄市

090 ❘ 印像德清

091 ❘ 断叶后

092 ❘ 城市绿风

093 ❘ 小憩古镇

094 ❘ 坐反公交

095 ❘ 黑色流线

096 ❘ 我触摸的地方

097 ❘ 漂离北京

099 ❘ 转悠京城胡同

100 ❘ 湛蓝的岛

101 ❘ 海的湛蓝

103 ❘ 雨中通济桥

104 ❘ 蛙声婺源

105 ❘ 婺源清晨

106 ❘ 西塘随笔

107 ❘ 夜感西塘

108 ❘ 乡村黑夜

109 ❘ 飘

110 ❘ 象牙塔中的双桥村

111 ❘ 双桥村的流水账

112 ❘ 游台所感

113 ❘ 车站下

115 ❘ 在临安的暮起到夜归

117 ❘ 再游西天目山

119 ❘ 白云深处保国寺

121 ❘ 我在象山吹晚风

123 ❘ 走远的庄市老街

第三辑陌上性情

126 ❘ 簇拥温暖的花

128 ❘ 爱若迎风遇见你

——致所有鹭园里的白衣战士

130 ❘ 寻找夏末的自己

132 ❘ 走了散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