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黄纬禄院士传记黄道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黄纬禄院士传记黄道群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49.7 7.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道群

出版社中国宇航

ISBN9787515909035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78039

上书时间2024-06-22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积累精神财富,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组织编写一套《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航天事业“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出版这套《丛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记载航天历史。航天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这套《丛书》不仅是航天院士个人的传记,也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从技术到管理、从思想到精神的真实历史。弘扬航天文化。宣传航天院士,就是站在科学的高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航天事业,弘扬航天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传承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包括航天院士在内的几代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提炼、传承而逐渐形成的,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丛书》全面反映了航天院士的学术成就、科学作风和思想品格,有助于航天精神薪火相传。培育航天人才。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一代航天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丛书》是泽被后世的人才工程,对于培育航天人才、发展航天事业、铸造新的辉煌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丛书》是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奉献航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再攀高峰,使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续写辉煌。
 高红卫 2014年1月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该书描写了黄纬禄的成长经历,记载了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歌颂了黄纬禄的高尚风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黄道群,1952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有过当工、农、兵的各种经历,曾任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副处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有关卫星图像处理系统的技术工作;跟踪、研究国内外遥感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先进前沿技术、卫星地面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动向;承担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关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编写相关研究报告和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曾执笔编写《中国加入“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发表《印度航天遥感发展的研究》等论文。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好先祖,至诚守信
  乖孩童,少而敏学
  1.至诚守信的黄家先祖
  2.勤于思考的乖孩童
  3.不满于私塾之学
  4.痴迷于算术的聪慧少年
第二章  上扬中,少年有志
  善学习,业精于勤
  1.考入扬州中学
  2.名校严规
  3.英语教学,勇克难关
  4.名师栽培,终生受益
  5.为考清华,努力冲刺
第三章  入中大,初涉理工
  逢战乱,艰难求学
  1.入读中央大学
  2.躲避战乱,中大西迁
  3.艰难困苦的大学生活
  4.跟随名师,发奋攻读
  5.处世低调,博学笃行
  6.步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
第四章  出国留学,初识导弹
  立志高远,申请深造
  1.参加“庚款”留学考试
  2.艰险漫长的赴英之旅
  3.初到英伦
  4.导弹威胁下的实习生活
  5.目睹德国v一2导弹
  6.就读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第五章  学成归来,立志报国
  爱国敬业,激情燃烧
  1.归国学子,一展英才
  2.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3.从上海到北京
  4.“黄纬禄同志是个人才”
  5.爱国热情为新中国绽放
第六章  入五院,一生与导弹结缘
  从头学,仿制中攻坚克难
  1.调入国防部五院
  2.仿制导弹,从头学起
  3.向苏联专家学习
  4.从仿制开始的“1059”
  5.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导弹
  6.化关怀为动力
第七章  研制液体弹道导弹
  殚精竭虑善解难题
  1.研制“东风二号”
  2.失败的“经验”也很宝贵
  3.导弹控制系统方案的重大改进
  4.独立研制的“东风三号”
  5.从单级、多级导弹到洲际导弹
  6.善解难题的“导弹医生”
第八章  研制固体潜地导弹
  发展过程勇于创新
  1.担重任,开启新征程
  2.总体部的新主任
  3.理解继承,发展创新
  4.全尺寸模型弹试验
  5.从潜艇上发射模型弹
  6.以身作则,培养队伍
  7.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8.在“三抓任务”中显身手
  9.总是出现在问题最棘手的地方
第九章  固体潜地导弹惊世殊
  陆基机动导弹扬国威
  1.固体潜地导弹陆上飞行试验
  2.固体潜地导弹潜艇水下发射
  3.在曲折的研制道路上迎难而上
  4.潜地导弹“上岸”,实现“一弹两用”
  5.为提高导弹精度豁命干
第十章  善于管理的总设计师
  诚朴谦和的人格魅力
  1.“四共同”原则是航天科研战线的金科玉律
  2.把知识与经验奉献给导弹事业
  3.诚朴谦和的人格魅力
  4.在荣誉面前永怀愧疚感
第十一章  事业爱情两相知
  珍贵亲情似海深
  1.“十字”相约,一生牵手
  2.面对异国真情,心如止水无微澜
  3.他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位亲人
尾声  
黄纬禄大事年表
黄纬禄部分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黄道群编著的《黄纬禄院士传记》,不仅是为了宣传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更是为了传承航天院士的宝贵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主编推荐

该书由黄纬禄院士的女儿黄道群执笔撰写,书中倾注了她对黄纬禄院士的真挚感情。书稿语言平实,情节感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较强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3.不满于私塾之学黄慎闻虽对这个寡言少语的小儿子关注不够,对他的教育却很重视。黄纬禄六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私塾。
私塾的教书先生乃黄慎闻的昔日同窗。尊师随俗,黄纬禄穿着一身棉布褂儿向孔子的画像规规矩矩地行过三跪九叩礼之后,又正式行了拜师之礼。费慎闻叮嘱教书先生:“学兄不必顾及纬禄乃吾之子,定要
严加管教,方可使他成才!”告诫儿子:“好好跟先生习字,切不可顽皮!”黄慎闻一番嘱咐之后离去,黄纬禄从此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先生手拿戒尺,在课桌间边走边念,学生们则一遍遍跟着先生的节拍复诵。很快,先生就发现,黄纬禄虽然口中大声念着课文,眼睛却常常盯着窗外,脸上一副走神儿的表情。可每当先生
的戒尺敲在桌上,想通过罚背书给黄纬禄一些惩戒时,这个熟背长篇书文的学生却不给先生一点借口和机会,这倒使先生发现了黄纬禄的聪慧。这段私塾的启蒙教育对黄纬禄来说,是日复一日地读书、背书却不懂书,先生呆板的教学方式让他厌倦。机灵的黄纬禄便瞅准机会,央告母亲:“我肚子疼,今天别让我去学堂了,行吗?”母亲虽然能看穿小儿子的心机,但毕竟心慈,时有应允,让孩子适当放松一天。
私塾先生也曾找过黄慎闻:“纬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看得出,他对所念的文章并无兴趣,怕是将来在诗词歌赋上永远都没有你这般的造诣,还是早作打算吧,免得误了他的前程!”4.痴迷于算术的聪慧少年八岁的黄纬禄被父亲送进芜关小学。初小的课程设有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共七科;到了高小,又增设历史、地理、理科、英文、农业等课程。比起私塾,可谓种类繁多,算得上德智体全面教育。 芜关小学的教学方式比私塾灵活许多,课程各异,内容丰富,引起了黄纬禄的兴趣。 修身课上,老师也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但改用了较为通俗的语言,或是通过一些历史小故事来启迪学生。黄纬禄逐渐知道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孝顺长辈、
善待他人,举止得体、知书达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道理不仅让黄纬禄懂得了怎样做人,更可贵的是,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
国文课,虽有文言文,但白话文也占了相当的篇幅。最重要的是,老师不再要求学生一味在背书上下功夫,而是要注重理解课文的意思,这对黄纬禄养成善思重行的习惯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手工课也是黄纬禄很感兴趣的,这对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做点什么的他来说,无疑提高了他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能力。
尤其是算术,竟让他到了痴迷的程度。
教算术的程老师,眉宇间透着智慧与活力,镜片后的一双大眼睛总含着微笑。他手中虽然也拿着尺子,但只用于教学,从不打学生的手心。黄纬禄初次见
到程老师,便觉得他和蔼可亲。
P8-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