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柳公权/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秦永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柳公权/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秦永龙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11.2 5.1折 22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永龙

出版社山西教育

ISBN9787544030182

出版时间2006-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0902721

上书时间2024-06-1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宦海沉浮洞世情——柳公权生平概述
第二章 壮筋挺骨诤臣色——柳体艺术技巧举要
第三章 铁划青碑撰芳名——柳公权传世作品赏析
第四章 书综两代开新声——柳体书法风格及成因
第五章 笔心皆正任人评——柳公权对后世的影响
附录一 柳公权丰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提起唐楷,很多人一言以蔽之曰:柳公权。柳公生活的时代,国运衰微,世事动荡,盛唐气象不再,书圣先师已亡。柳苦学不辍,自成一家,创柳体楷书,为唐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楷法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

精彩内容
 柳公权从小聪慧,十二岁的时候就能作辞赋,有神童之誉。后人有诗称赞他“诚悬十二工吟咏,元和天子知姓名”。可见他聪颖过人,就连当时的天子都很宠爱他。但即使是神童,也要加上刻苦的练习,才能有出色的成就的。他平生致力于研究经学,对《诗经》、《尚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等古代典籍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通晓音律。柳公权在未入仕之前就开始为人书写碑文。在唐代,科举是入仕的唯一选择,柳公权也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他登进士科,中状元,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官为正九品上),开始了仕途生涯。柳公权在入仕之初并不是很顺利,在校书郎的位子上竟坐了十三年之久。在这十三年中,柳公权发奋读书习字,留下了不少的书法作品。这里面有为佛寺书写的经典,也有应他人之邀写的碑版,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柳州复大云寺记》,这是他应柳宗元之邀而书写的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五月,柳公权被其兄长柳公绰的朋友,夏州(今陕西横山附近)刺史、夏绥银青节度使李听提拔为幕僚、掌书记兼判官、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上),离京去赴任。第二年入京奏事,这一次,柳公权得到了唐穆宗的赏识,进入翰林院为侍书学士。
据《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关于“佛寺的字迹”,在钱易的《南部新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柳公权曾经在佛寺看到朱审画的山水画,于是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赞扬朱审绘画传神,能够表现出傍晚山林之中的雾气,用浓重的墨就能表现出秋天潭水的深邃、沉静。在柳公权的眼里,朱审画在西墙上的山水不仅能乱真,而且比真山水更富吸引力,以至于到了“从此看山不向南”的地步。朱审山水丹青之妙,在柳公权的诗中完全体现出来了。唐代素有“以诗论文,以诗论画”的传统,这首壁上诗体现了柳公权在继承传统的“以诗论画”上,有很高的造诣。虽然我们现在已看不到朱审的绘画和柳公权的题字,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这样的记载想像出当时的情景;也完全可以凭借穆宗的“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的如此深刻的印象,来揣摩柳公权壁上书的精妙。
P10-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