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经典常谈朱自清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9.6 2.7折 35 全新

库存1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56281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31753125

上书时间2024-06-17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从事国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成果,内容是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国学经典的解读,共13篇,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全书对这些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既简洁精辟,又通俗流畅,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了解国学,助力语文进步,同时传承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目录
序……………………………………… 01 
《说文解字》第一……………………… 001 
《周易》第二…………………………… 011 
《尚书》第三…………………………… 019 
《诗经》第四…………………………… 029 
三《礼》第五…………………………… 037 
《春秋》三传第六……………………… 043 
“四书”第七…………………………… 050 
《战国策》第八………………………… 057 
《史记》《汉书》第九…………………… 062 
诸子第十……………………………… 079 
辞赋第十一…………………………… 093 
诗第十二……………………………… 103 
文第十三……………………………… 117 

附? 录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143 
《古诗十九首》释……………………… 185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233

内容摘要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从事国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成果,内容是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国学经典的解读,共13篇,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全书对这些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既简洁精辟,又通俗流畅,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了解国学,助力语文进步,同时传承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主编推荐
1.八年级下册语文推荐阅读书!各中学老师推荐课外阅读书!2.《经典常谈》是一部讲述国学经典文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3.全新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古诗十九首〉释》两篇经典解读。4.解读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5.《〈古诗十九首〉释》是其他版本所没有!!《古诗十九首》也是中学语文常考知识点哦!!!6.字大行疏不伤眼,特选11.35磅字号,专为学生打造!7.朱自清所作注释全部保留,一字未删!8.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

精彩内容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的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需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需乎那样严格的。末了儿,编撰者得谢谢杨振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引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我抄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三一年二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