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赵凤昌评传李志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赵凤昌评传李志茗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40.1 5.1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志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1695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30633274

上书时间2024-06-13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志茗,1970年出生,福建省仙游县人,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讲师职称;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获副编审职称。2006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转评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史研究,出版《晚清四大幕府》、《大变局下的晚清政治》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引论
  一、无名之豪士
  二、研究回顾
  三、写作构想
第一章  身世及家庭
  一、早年身世之谜
  二、家乡家世
  三、同怀五人
  四、婚姻家庭
第二章  游幕生涯
  一、幕僚的时代
  二、走上游幕之路
  三、作幕广东
  四、湖北罢归
  五、是替罪羊还是罪有应得
  六、幕僚生涯得失
第三章  影响东南大局
  一、在甲午战争中
  二、参与策划东南互保
  三、积极投身立宪运动
第四章  共和建国佐群贤
  一、转向革命
  二、成立临时国会
  三、调和南北
  四、筹建临时政府
第五章  从在场到退场
  一、支持袁世凯政府
  二、调停宋案
  三、由拥袁到弃袁
  四、反对帝制复辟
  五、最后的声光
  六、晚年生活
第六章  收藏历史与历史书写
  一、《赵凤昌藏札》:从私藏到公用
  二、“惜阴堂笔记”:外间不经见之事实
第七章  人际网络
  一、幕主
  二、实权人物
  三、幕府同僚
  四、革命党人
  五、幕缘造就的人生
附录  赵凤昌年谱简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赵凤昌评传》是赵凤昌的传记及评论。本稿首先是传记,对赵氏生平作系统叙述。其次是评论,对赵氏的影响作点睛之论。

精彩内容
 光绪三十四年,张謇为赵凤昌新建成的住宅惜阴堂题写一副楹联,收在《张謇全集》里的版本是“有闭关却扫之风,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以运甓惜阴为志,方轨前秀
,垂范后昆”,而赵凤昌后人所说的版本却是“有闭关却扫之风,左顾孺人,右弄稚子;以运甓惜阴之志,门有通德,家藏赐书”。[1]相形之下,显然后者更加真实一些,毕竟光绪三十四年之前的赵凤昌还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谋生之余,闭关却扫,享受家庭之乐是其生活的常态。但后来他的作为和影响力称得上“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却因其功成不居,甘为幕后,而成为大家眼里的神秘人物和私议对象。于是,口口相传,以讹传讹,逐渐失真,离他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因此,有必要沿波讨源,鉴别真
伪,恢复其原貌。
一、早年身世之谜有关赵凤昌早年身世的说法五花八门,详略不一,但材料基本来自赵凤昌的后人和好友的记述。赵风昌后人所
言较简略,其儿子赵尊岳说:“先公号凤昌,字竹君,江
苏武进人。生咸丰六年丙辰。初任粤藩姚觐元记室,旋人署粤督曾国荃幕府。张之洞督粤调鄂,均留任。”长孙女即赵尊岳女儿赵文漪则云:“先祖讳凤昌,字竹君,原籍江苏武进。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祖妣走粤垣。蚤岁
游张香帅幕,深受器重。”[1]而赵凤昌好友则相对详细些,刘厚生在所著《张謇传记》中是这么描述的:他幼年失学,在某钱庄做学徒,常常到一个姓朱的家里送银钱。那时他年纪不到二十岁,人极机警。因为家贫之故,私自挪用了钱庄之款,被经理停职。他就向那姓朱的诉苦。姓朱的很有钱,就向他说:“看你人很聪明,你最好还是读书,可望上进。”凤昌说:“我读不起书了,还是请你荐一件事情吧!你家店铺很多,我只想你荐我到铺子里当一个小伙计。”姓朱的说:“你不是当伙计的人,你既不愿读书,我索性多送你几个钱,你去捐一个小官,到省候补,一定可以出头。”于是这姓朱的不由分说,替他捐一个县丞,并送了他旅费,分发到广州。混了几年,后来张之洞做两广总督,就很赏识他,让他做总督衙门文案,参与一切机密。后又随之洞到湖广总督任内,格外亲信。[2]上述赵尊岳说赵凤昌“初任粤藩姚觐元记室”,不确,赵凤昌初次游幕地是武汉,并非广州,详见本书第二章。赵文漪言其祖父“幼失怙,因避洪杨乱,随先祖妣走粤垣”则完全错误,因为赵凤昌的父亲死于光绪十六年,母亲次年去世,当时赵凤昌已过而立之年,根本不是“幼失怙”;“洪杨乱”在同治四年也就是赵凤昌十岁时已被扑灭,他走粤垣在光绪六年,并且不是跟着他夫人去的,而是随姚觐元到广州做其幕僚,其时他二十五岁。[1]至于刘厚生所述声色并茂,有鼻子有眼,但只是一面之词,没有旁证,实际也不可信。不必说赵凤昌私挪钱庄之款,合不合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也不必说朱财主是否会对行为不检点的赵凤昌大发善心,慷慨伸出援手,单是替赵凤昌“捐一个县丞,并送了他旅费,分发到广州”就很可疑。
因为捐纳虽然是秕政,在晚清司空见惯,但毕竟它是国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