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中国诗学史袁行霈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中国诗学史袁行霈等

集团直发,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放心选购。24小时内发货。可开发票

104.4 7.6折 13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行霈等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9703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31233661

上书时间2024-06-12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集笺注》《中国文学概论》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文明史》等。
孟二冬,安徽宿州人,生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4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49岁。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韩孟派诗传》等。
丁放,安徽淮北人,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现任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金元明清诗词理论史》《盛唐诗坛研究》(合著)等。
曾祥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杜诗考释》《宋诗史释》等。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诗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诗与“诗学”的概念
三、中国诗学的特点
四、诗学文献概况
五、诗学史的分期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尚书》到《楚辞章句》
——中国诗学的发轫时期
第一节儒家诗学的始建
一、《尚书》与诗的概念起源
二、诗歌功用论——“诗教”说
三、诗歌鉴赏论——孟子“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二节“发愤”说
一、屈原的“发愤以抒情”
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第三节“发愤”说与儒家正统诗学的论争
一、刘安的评价
二、扬雄的评价
三、班固的评价
四、王逸的评价

第二章从《典论·论文》到《文心雕龙》
——中国诗学相对独立的时期
第一节文学与文学批评的自觉
一、文学价值的提高——在人生和宇宙的层面上思考文学
二、文学创作积累丰富——该时期的诗歌发展状况
三、文学批评的自觉
第二节玄学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自然之道
二、言意之辨
三、人物品鉴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佛教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象教与象外
二、声律论
第四节儒家诗教的转向:“诗缘情”说
一、人的觉醒和情的觉醒
二、“诗缘情”的美学意义
第五节体系化与集大成的《文心雕龙》
一、体系化及其思想来源
二、集大成

第三章从《诗品》到《二十四诗品》
——中国诗学独立发展的时期
第一节本时期诗学理论的核心观念——风格论
一、锺嵘《诗品》的风格论
二、皎然《诗式》的风格论与中唐诗歌新变
三、《二十四诗品》的风格论及其美学趣味
四、张为《诗人主客图》及其风格流派划分
第二节本时期风格论的核心观念——以“自然”为宗
一、锺嵘《诗品》倡导“自然”之美
二、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三、皎然论自然之美
四、《二十四诗品》崇尚的冲淡、自然之美
第三节诗歌风格辨析的深化——“滋味”说与“韵味”说
一、辨“味”原始
二、锺嵘“滋味”说
三、司空图“韵味”说
第四节“言志”与“诗教”的发展——从重风骨、尚风雅到
美刺兴比
一、“言志”——重风骨、尚风雅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诗教”——注重政治功利的诗歌主张
第五节“发愤”说的新变——“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一、“不平则鸣”与“发愤”说215
二、重“心性”到“笔补造化”221
第六节唐诗美学论争
一、初唐四杰之争228
二、对陈子昂的评价232
三、李杜优劣论239
四、元白轻俗论243

第四章从《六一诗话》到《沧浪诗话》
——中国诗学的高潮期
第一节趣味性与笔记体——基于鉴赏的“诗话”产生
一、欧阳修《六一诗话》
二、司马光《续诗话》
三、刘攽《中山诗话》
第二节用事与格律——创作实践论
一、山谷诗法
二、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第三节韵味、妙悟与言志: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
一、东坡诗论
二、批评苏、黄及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
三、理论性诗话的出现
四、理学家的诗论
第四节元好问与论诗诗
一、“挟幽并之气”,重慷慨豪放之音
二、提倡“古雅”
三、提倡“真淳”、“遗音”、“韵外之致”
四、重视真诚,反对虚伪
第五节词论的兴起
一、婉约与豪放的交替
二、推崇苏、辛
三、从婉约到风雅

第五章从《唐才子传》到《原诗》
——中国诗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时期
第一节《唐才子传》与元代诗学
一、以方回为代表的正统诗学
二、辛文房与《唐才子传》
三、“诗格”的复兴
第二节复古的宗唐思潮
一、宗唐的先声:高棅《唐诗品汇》
二、前七子
三、后七子
四、七子的尾声:胡应麟《诗薮》
第三节重个性的尊宋思潮
一、明初的尊宋暗流
二、公安派与竟陵派
第四节诗学体系的建立:王夫之与叶燮
一、王夫之的诗学理论
二、叶燮的诗学理论
第五节词论的中衰
一、元代的词学理论
二、明代的词学理论

第六章从《带经堂诗话》到《人间词话》
——中国诗学理论趋向多元化的时期
第一节王士祯“神韵”说
一、王士祯对“神韵”说的贡献
二、“神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神韵说”的批评
第二节沈德潜“格调”说
一、“格调”说的背景与渊源
二、“格调”说的基本宗旨
三、诗体论
四、章法论
五、风格论
第三节袁枚“性灵”说
一、袁枚对“神韵”、“格调”、“肌理”三说的批评
二、“性灵”说的具体内涵
三、对“性灵”说的修正与批评
第四节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与“诗界革命”
一、“诗界革命”的先驱——龚自珍
二、黄遵宪对“诗界革命”理论的贡献
三、“诗界革命”的代表著作——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第五节清代词论
一、清初词论
二、“浙西派”与“阳羡派”词论
三、“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
第六节中西诗学的融合与王国维“境界说”
一、“意境”辨始
二、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

引用书目

内容摘要
《中国诗学史》是一部通过梳理中国历代重要诗学批评著作和重要诗学概念,阐释中国诗学的发展历程与诗学思想特色的著作。全书内容按照时代次序分为六章。作者对中国诗学史的历史时段划分与众不同,他们以重要的诗学文献为分水岭,并着重介绍这些文献所涉及到的诗学概念,阐释其思想脉络,阐发其价值。《中国诗学史》是在《中国诗学通论》基础上化繁为简、补订充实的修订本,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将诗学文献考论与诗学观念分析密切结合的佳作,前后贯通,逻辑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