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朱元璋十讲陈梧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朱元璋十讲陈梧桐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2.3 5.0折 45 全新

库存3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梧桐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591144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1373116

上书时间2024-06-05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梧桐,知名明史专家,1935年生,福建省安溪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朱元璋研究会顾问。从事朱元璋研究四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 代表作有《洪武皇帝大传》及其增订本《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朱元璋传》《朱元璋研究》《古代民族关系论稿》《履痕集》《散叶集》《晚明悲歌》《明史十讲》和《黄河传》《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主编)等多部著作。论著多次获奖,其中《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黄河传》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讲出生地问题
 第二讲起义早期的活动与江南根据地的营建
 一、逼上梁山,投奔起义
 二、从红巾战士到威震一方的起义首领
 三、江南根据地的营建
 第三讲击灭西东两雄,推翻元朝统治
 一、龙湾之战与北援安丰
 二、西征陈友谅
 三、东灭张士诚
 四、推翻元朝统治
 第四讲创建大明王朝与统一全国
 一、登基称帝,重建全国封建政权
 二、都城的择定
 三、全国的统一与德怀为主的民族政策
 第五讲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一、“躬览庶政”,强化专制集权
 二、加强对户口和土地的控制
 三、《大明律》与御制《大诰》的颁行
 第六讲“锄强扶弱”,安定民心
 一、“安民为本”“锄强扶弱”
 二、整肃吏治,严惩贪腐
 三、抑制与打击豪强巨族
 第七讲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一、对淮西将臣的重用与抑制
 二、胡惟庸党案
 三、蓝玉党案
 第八讲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经济
 一、休养生息,振兴农业
 二、手工业的复苏
 三、商业的逐步繁荣和大明宝钞的发行
 第九讲复兴以华夏文化为主干的传统文化
 一、尊孔崇儒,制礼作乐
 二、兴办教育,推行科举
 三、普施教化,移风易俗
 第十讲和平外交与御倭斗争
 一、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二、御倭斗争

内容摘要
     讲出生地问题 朱元璋出生在什么地方,史籍的记载歧疑迭出,归纳起来,大抵有钟离说即凤阳说,盱眙说及其变种嘉山说和明光说。那么,究竟哪种说法准确呢? 朱元璋在世时,对其出生地其实只有一种说法,这就是依据其“手录”撰写的《皇陵碑》所说的“钟离之东乡”①。元朝的行政机构,在行省之下设路、州、县三级,在少数地方设置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隶于行省或中书省,有的下辖州县,有的不辖州县,不单独构成一级。元末的钟离县属濠州管辖,为濠州治所所在地,上隶安丰路。后来,朱元璋攻占元朝的路改称为府,府下设县,而州则分为直隶州与属州两种,其地位前者与府相同,后者与县相同,不再自成一级,形成行省之下的府、县两级制。朱元璋攻占安丰路后,于龙凤十二年(1366)改为寿春府,吴元年(1367)升濠州为临濠府,而改寿春府为寿州,隶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营建中都,又改钟离县为中立县,三年十一月改为临淮县。六年九月,改临濠府为中立府。七年八月,析临淮县为临淮、凤阳两县,东乡仍属临淮县;同时改中立府为凤阳府,移府治于凤阳。清乾隆十九年(1754),临淮、凤阳两县复合为一县,隶属安徽省凤阳府。朱元璋出生地钟离东乡,在今安徽凤阳境内,所以此说可称为“钟离说”,也可称为“凤阳说”。 朱元璋去世后,民间开始出现朱元璋诞生于“盱眙县灵迹乡”①之类的传说。至明中期,泗州盱眙的地方官借修纂地方志之机,将此类委巷传说采入志书,并在灵迹乡刻石立碑,形成“盱眙说”。盱眙与钟离虽然比邻,但在朱元璋出生之时,盱眙属泗州管辖,隶属于淮安路,与钟离分属两个行政系统,界限分明。朱元璋攻占泗州后,曾于吴元年将泗州改隶临濠府,但洪武二年九月又改为直隶中书省。直到洪武四年三月,才再度改隶临濠府。到清顺治二年(1645),泗州隶江南省凤阳府,雍正二年(1724)改为省直隶州。康熙六年(1667)撤销江南省,设江苏、安徽两省,盱眙县属安徽省。至1955年,盱眙县划归江苏省。可见,不论是在朱元璋出生时的元朝末年还是在今天,钟离东乡与盱眙灵迹乡,都是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存在不同的地方利益,这是凤阳说与盱眙说之争的由来。 1932年,国民政府析安徽省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边缘地区置嘉山县,盱胎的唐兴、灵迹、太平诸乡划归嘉山县管辖,朱元璋出生地的盱眙说于是便演变为“嘉山说”。1994年,嘉山撤县,设立明光市,嘉山说又演变为“明光说”。嘉山说与明光说,实乃盱眙说的变种。可以说,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争论,主要就是凤阳说与盱眙说之争。 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说法可靠呢?在史学研究中,史料是否真实可信,直接关系到结论的正确与否。考证朱元璋的出生地,最为可信、拥有价值的手资料,当推朱元璋本人的文字记载和口头表述。 目前见到的朱元璋最早谈及其出生地的文字,为龙凤九年(1363)他自撰的《朱氏世德碑》。当年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助元进攻宋政权的最后一个据点安丰(治今安徽寿县),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康茂才等将领随自己率领大军渡江,急赴安丰。三月初,朱元璋率部抵达安丰时,刘福通已护小明王往南退入山区。 P1-2

精彩内容
本书在忠实于历史事实、全面吸收朱元璋研究的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以讲座体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从十个方面,对朱元璋一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引起重大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客观阐述,优选程度地让普通大众了解中国历目前这位声名显赫又与众不同的“草根皇帝”。本书视野开阔,资料宏富,深度剖析“治隆唐宋”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