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毒药手帖涩泽龙彦 著
  • 【假一罚四】毒药手帖涩泽龙彦 著
  • 【假一罚四】毒药手帖涩泽龙彦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毒药手帖涩泽龙彦 著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20.3 5.1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涩泽龙彦 著

出版社九州

ISBN9787510898860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31161097

上书时间2024-06-04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古人早已知 001
浴血的古罗马宫廷 019
曼德拉草幻想 037
波吉亚家族的天才 053
圣巴托罗缪之夜 067
神奇的解毒剂 083
布兰维利耶侯爵夫人 099
黑弥撒与毒药 113
从毒草花园到近代化学 127
围绕砷毒的学术论争 145
各式各样的毒杀案 161
巧妙的骗保犯罪 175
集体杀戮的时代 191
文库版后记 207

内容摘要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毒药”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精彩内容
 “毒药”这个词,总是强烈牵引着罪犯以及浪漫主义犯罪小说爱好者的心。人们认为它拥有某种魔幻而魅惑的余韵。
记得中学一年级时,一
位英语老师曾借王尔德的著作来说明“押韵”的意思。她告诉我们有一篇名为“Pen,PencilandPoison”的作品①,标题就以“P”为“头韵”。
如人所知,这篇王尔德所写的评传以“绿色研究”为副标题,主人公既是纤弱的艺术爱好者,又是恐怖的毒杀惯犯。该人物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名为“威恩莱特”(Wainewright)。
威恩莱特在自己精美的戒指中藏入印度产的马钱子(nuxvomica),利用这种晶体状毒药在庭园和城堡中杀害了自己的舅父、岳母,又为了1.8万英镑的保险金杀害了妻妹和养父。犯下如
此多罪行的威恩莱特,是个货真价实的毒杀狂魔。
当然,少年时代的我对王尔德的作品尚不熟悉,但从英语老师口中倾泻而出的那个带有魔法般音韵的标题——“Pen,Penciland.Poison”,确实决定了我日后的趣味和美学,种下了一
颗无限延伸的梦幻之核。
其实就算暂且不提我的个人经验,“毒药”这个词也
从古代开始就和魔法、巫术关系密切。听说女巫就热衷使用天仙子(Hyoscyamus,niger)、颠茄(Atropabelladonna)、曼
德拉草①、乌头(Aconitum)、金莲花草(Trolliushondoens)等植物。在科学的死因鉴别方法尚未确立的时代,某人的离奇死亡经常被认为和恶魔、
巫术有关,因而被视作巫师的男女常常要为这类死亡事件负责。
其实,此类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能够证明我们人类精神中寄生的迷信力量是何等根深蒂固的事件,近来也时有发生。1958年10月,德国北部发生了农民毒杀
自己女儿的案件,其理由竟
是“早产的女婴会成为女巫”这样的迷信思维……人们普遍认为投毒者以女性居多。这也是统计学上难以改变的事实。法国著名作家莫里亚克(Mauriac)的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
》(ThereseDesqueyroux)中有这样一幕:女主人公苔蕾丝在旅馆房间里拿起针,对准照片中男子的心脏,猛地扎出了一个洞。这一幕展示了古往今来的女性投毒者共有的眩晕心理,直截了当地证明了“毒杀”就处在古老咒术的延长线上。
据《利特雷辞典》①中的条目,“毒”是指“可以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进入动物体内,损害器官组织,甚至危及生命,造成突然死亡的物质的总称”。
这个定义当然有讨论的余地,不能说在科学上绝对正确。从希腊的迪奥斯科里德斯②及古罗马的普林尼③至今,不同时代的毒药研究者,留下了从各自角度出发的毒物定义。
投毒的方法,也随着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奇异特征。将粉末状毒药藏在戒指的宝石部分,趁对方不注意撒入饮品中;将液体状毒药涂在针尖上,趁握手时刺人对方的皮肤;在对方会接触到的卡片、钥匙上,事先涂抹毒药等一系列巧妙的方法,在混乱的文艺复兴时期甚至被当作权谋术数的艺术而普遍存在。
手套、长靴、衬衫,甚至书籍都可以染毒。传说查理五世的儿子——奥地利的唐·胡安(DonJuandeAustria)就因染在内衣上的毒药而死。蒸气也经常被用于投毒,阿维尼翁教廷的克雷芒七世,就因为吸入火把中的砷散发出的毒气而死。
德意志皇帝①亨利七世,以及路易十三的谋士——黎塞留枢机主教②,均因弥撒时食用了有毒的圣餐面包而死。或许这些会被视作罕见的事例,但事实并非如此,著名的波吉亚家族的僭主和拜占庭帝国的女皇可都把这种渎神行为当作家常便饭。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