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2019民生散文选古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2019民生散文选古耜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19.4 3.2折 59.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耜

出版社中国言实

ISBN9787517132882

出版时间2020-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34620

上书时间2024-06-02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古耜,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曾长期供职于产业和地方文联,并主持《地火》《海燕》文学杂志,业余从事文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先后在靠前230多种报刊发表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的理论评论文章及学术随笔和散文约500万言;出版个人著作《分享生活的诗意》《美文之美》《鲁迅和他的周边》等多部;参与《金瓶梅词典》《中国散文百家谭》等10多种大型著作的撰稿;主编各类选集、文丛、书系20多种,80余册。文章收入近百种选刊、选集、合集,并多次被选为高中和高考试题。先后获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的多种奖励。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作协顾问、荣誉评论家。

目录
进京赶考/丁晓平
我的两个梦/袁隆平
夜来风雨连清晓/王巨才
芒果树/南帆
徽饶古道坚强树/梁衡
生命里的祖国/剑钧
点滴乡愁说童年/高洪波
我是中国人!/赵丽宏
在稻田里泥步修行/陈晨
家住百万庄(节选)/彭程
波涌浪卷西沙情/刘上洋
书与岁月/鲁枢元
生命密约(节选)/王兆胜
山上来客/陈涛
我有一匹马/鲍尔吉·原野
微记/郭文斌
我与母亲的十二年(节选)/梁鸿鹰
捡拾记忆/甫跃辉
春风一过天地宽/李舫
种菜去/女真
父母医道/徐风
驻村扶贫手记/周伟
我与现代舞/冯秋子
如是我闻/王雪茜
延安纪“食”/李青松
寻豚记/罗张琴
目送/马卡丹
八桂馋经/欧式林
散落在故土的生灵/许俊文
当年高考发榜的日子/程树榛
醒来/沙爽
一个人的珠峰/简默
解词与造句/汗漫
拾忆书/维摩
梁间燕子岂无情/张金凤
从清明日到桐花逝/陆梅
面朝大海(节选)/杨海蒂
毛笔西施/刘江滨
睡眠唯美/傅菲
河水中有我童年快乐的基因/李美皆
江上/钱红莉
海风中的虎皮鹦鹉/陈美者
饭是钢/第广龙
仰望一棵草/沈俊峰
唐山母亲/刘云芳
此岸或彼岸/吴佳骏
秘密/向迅
跟山水/李迪
与海为邻/王海津
军大衣的绿,留给了油田的春天/孙德贵
牵牛花的心事/东珠
候诊区/王晓莉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了王巨才、南帆、梁鸿鹰、丁晓平等50余位有名作家2019年发表在全国主要文学刊物上的各类很好散文。这些文章或寓意深刻、老辣独到,或文风清新、温婉圆润,无论议论、叙事,写人、咏物,无不在表达真挚情感的同时,也让我们听到伟大祖国新时代的足音,碰触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民生情怀。

主编推荐
全景民生气象,深度人文关怀
聚焦当下民生热点   谱写时代文化谐音
数十位名家2019年近期新力作,触动万千读者心灵的挚情暖文

精彩内容
 进京赶考丁晓平1949年春天,中共中央的驻地香山,对外称“劳动大学”。安顿好宿舍,叶子龙打开背包,拿出毛泽东离开西柏坡时送给他的那本书,才发现这是延安整风运动时的必读书——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叶子龙清楚地记得,毛泽东曾经不止一次说起过这篇文章。1944年底,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写道:“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让叶子龙没想到的是,在离开西柏坡的最后时刻,毛泽东还在阅读这本《甲申三百年祭》。这不禁让他想起,毛泽东上车时与周恩来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赶考!决不当李自成!还要考一个好成绩!
现在,毛泽东把进城执政当作是“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呢?在旧时的中国,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十年寒窗苦读,成败一朝赶考。赶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进京赶考是人生的大事,金榜题名是家庭的大事。现在,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自1921年成立,已经28年,历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无数优秀儿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胜利来之不易啊!
赶考,谁都希望要考个好成绩。
现在,谁来考中国共产党人呢?
毛泽东心里明白,是人民,也是国内外的反动派和敌人;是历史,也是现实和未来一一他们都在出题,考验着
共产党人。也正因此,毛泽东念念不忘郭沫若写的这篇《甲申三百年祭》。现在,自己进京赶考的时刻到了,他要
重温一遍,用李白成进京的殷鉴警醒自己。
那也是一个春天。1944年3月,抗日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正全力以赴夺取最后的胜利。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郭沫若在纪念李白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分析了这次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3月19日,《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四天。4月,《群众》杂志刊载了柳亚子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翦伯赞的《桃花扇底看南朝》、鲁西良的《明末的政治风气》一组关于明王朝灭亡的文章,配合《甲申三百年祭》,形成一股舆论风潮。
自1644年进京,到1645年以失败告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之所以从巨大胜利的顶峰迅速跌落下来,主要
原因就是部分首领骄奢淫逸,生活腐化。李自成打了18年的仗,做了18天的皇帝。进京后,几十万大军贪图享乐,纪律废弛,人心涣散,作风蜕变。一场本为划时代的农民起义,由盛而衰、从成功到失败、从顶峰跌落谷底,只用了短短的40天。这天翻地覆的4JD天,也是自取灭亡的40天。可见,作风一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延安,熟读史书的毛泽东阅读了郭沫若的这本仅30多页的小册子后,分析时局,不仅对李自成的失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对中共党内提出了要引以为戒的警示,决定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运动的学习资料印发给高级干部学习。1944年4月12日,《甲申三百年祭》刚刚发表20多天,毛泽东便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然而,当毛泽东在延安号召高级干部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的时候,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则认为这篇文章是“影射当局”,组织人马以《中央日报》为阵地,发起了“围剿”,围攻郭沫若。那个时候,从对《甲申三百年祭》的态度上来对比,有识之士就已经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正在政治、军事上相互角力的国共双方,延安的毛泽东虚怀若谷、不断自省,而重庆的蒋介石则是掩耳盗铃、盲目自大——泾渭分明,实则胜负已分矣。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