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回归真教育/教育发现梁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回归真教育/教育发现梁好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12.9 4.0折 32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好

出版社山东文艺

ISBN9787532944583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870801

上书时间2024-05-28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梁好先生的新浪博文,更新非常快。或讴歌,或批驳,或鞭笞,或立论的时文刊发于《中国教育报》等国内30余家期刊,它们宛如鲁迅先生如刀之笔,解剖着当下的教育事件,十分辛辣。他说:“有很多教师,教书不是目的,赚钱才是真理。教育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是一种捞钱的工具。卖教辅、办辅导班,将教育与金钱挂上了钩,将师生关系演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编入《回归真教育》的百余篇一事一议的短文,是他近年来针对教育热点事件、偶发事件、司空见惯事件的针砭犀利之文。

作者简介
梁好。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首届兼职督学,宿州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员、专职督学,曾获市教育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全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省教师博客大赛一等奖、全国师德论文大赛一等奖,曾被《班主任之友》等杂志评为优秀作者,是《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等报刊特约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开设个人专栏,参与编写《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案例分析》等教师专业培训教材。千余篇教育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德育》《班主任》《小学语文》等报刊,出版教育专著《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教师如何深度透视现代教育》。

目录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序)
自序
第一辑  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
  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
  种葫芦的育人之道
  每棵小树都有存在的价值
  每一棵小草都有露珠滋润
  发现每个孩子的“五角星”
  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
  一个也不能少
  静听孩子的心声
  慢慢地走向远方
  乌龟为什么要跟兔子赛跑
  教育不能削足适履
  总有一根弦会触动孩子的心灵
  用什么态度对待差生
  饮茶原理对教育的启示
第二辑  “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
  “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
  虚假的演讲如何进行“真教育”
  教育之累何时不再有
  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99分的哭泣
  别让统一抹杀了学生个性
  关于雷声的不同解读
  给学生留下点自由的“空间”
  起跑决定不了胜负
  还原考试的意义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业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分层教学
  童真迷失的“小大人”
  教育并没有那么多“新”
  行动才有收获
  教育如茶
  教育需要培养“人中人”
  给学生努力去够的机会
  让师生平等成为教育的共识
  师不必贤于弟子
  原则更为重要
第三辑  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深扎根以求高成长
  挖口自己的专业之井
  教师需要专业的“匠心”
  “见缝插针”的智慧
  深度决定高度
  跟摄影师学“专业情意”
  打破关住自己的门
  老师,你知道船长多大吗
  猴子跳水的启示
  守住专业发展的自信
  走出“毛毛虫怪圈”
  做只对新鲜桑叶敏感的蚕
  每只鱼缸都是一片大海
  今天,我们为什么而教书
  “磨砖作镜”的教育境界
  师者的幸福
  也谈普通教师
  请喊我老师好吗
  真正的教师眼中只有学生
  俯身倾听的教育境界
  教育学生,需要留有一段距离
第四辑  寻找高效管理的“标牌”
  鞋子的管理哲学
  寻找高效管理的“标牌”
  随手关灯背后的人文管理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
  图书馆全开放背后的管理智慧
  校长的名望在哪里
  校长的职责与使命
  校长承诺值得提倡
  莫让“烟头”烧毁了教育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根雕原理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乔布斯用人之道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学校要善于分享教师的成功
  也给教师多发几个奖
  教师展牌请少些“称谓”
  教育不需要刻意的“特色”
  从垃圾筒看学校管理文化
  村小的气质
  校园应少些“苦学”标语
  学校不该提倡“竞”文化
  名校的气度
第五辑  向上的种子成就魅力教师
  陶行知对教育家成长的启示
  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从解放学生开始
  可贵的并不是糖果
  对课堂充满敬畏
  学习陈寅恪的“四不讲”
  听魏书生报告随想三题
  魏书生惩罚教育的启示
  李镇西的教育智慧
  守住朴实的教育心
  记录教育的幸福与精彩
  “学生第一”——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
  “道歉日”彰显管理智慧
  理想的课堂是“学生不愿下课”
  超越自己的课堂
  “错”出的精彩
  “临时换课”的智慧
  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
  有感于余映潮的“三术”
  把课堂变成点石成金之地
  让表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向上的种子成就魅力教师
后记

内容摘要
 用文字记录教育,用思考通达人生,反思生活,反思课堂,反思教育。《回归真教育》一书见证了草根教师反思的力量。
梁好先生用呐喊呼唤教育正能量。他用或温暖或炽热的文字讴歌坚守教育阵地的普通教师们。他提醒教育同仁:真正的职业幸福,应当源于教师教育行为本身的快乐,而非教育结果的优劣。如果一味放大教育的结果,那么注定会忽略教育过程中师生交往的体验,忽略教育对于教师心灵的自足。
《回归真教育》直击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谛,书中充满理性的教育思考、精辟独到的观点,看似平常却起伏,耐人寻味,相信能够给予一线教师顿悟与启迪。

精彩内容
 一年高考监考我负责的是俄语考场。俄语,对于这样一个少数语种的高考,我们全市每年也只不过一二百人,集中在一个考点的四五个考场,而更为有趣的是,这一二百人大多来自于同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是我们市的一所农村高中,俄语教学是学校的特色教育,也是学校每年高考最大的卖点。据说,俄语考试较之英语要相对容易一
些,也是冲着这一点,这所学校的招生颇为喜人,高考成绩也是相当的可观。
考试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听力测试,听着一段接着一段咿哩哇啦的拼读,看着学生或聚精会神,或迷茫懵懂,或绞尽脑汁,突然一个问题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这些学生学习俄语,真的是出于自己对俄语的热爱?他们选择俄语,今后的出路又在哪里?
众所周知,俄语毕竟是少数语种,不像英语那样是全世界的通用语,使用的范围也颇为狭隘,或许只是为了与俄罗斯交流
。难道这来自同一
学校的一二百位考生,果真都是立志于当外交家,立志于做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使者吗?
显然,这并不可能,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俄语,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指向高考。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能够被高等学校录取,别无其他,至于俄语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意义,对于自己长远人生的影响,他们根本没有去想,也不用多想。因为,应对高考,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当前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何止是俄语的学习,其他外语的学习,不同样如此吗?到底有多少学生是心甘情愿地学习英语的?如果高考中没有英语这一科目,他们还会死命地学记吗?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诋毁外语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容否认,外语对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训练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就这些学生而言,其学习外语的目标终究是唯一的,即为了高考,指向高考。如若高考意味着他们学习生涯的终结,那些没有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学生们,所谓的俄语,甚至所谓的英语对于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吗?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到底能用到多少呢?恐怕苦学三年的成果只能成为永久的记忆,高中死记的那些单词,只能随着
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得无影无踪了吧!
指向高考的俄语学习,虽然能够激发动力,却很难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工具,只是撬开高等学府大门的砖头,至于这块砖头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是否是自己顺手的,他们无权选择,也没有时间去选择。
每日上班的途中,都要经过一家高考复读学校,这所学校打的是美术品牌,学生们走的是艺术高考之路,这对于文化课不是很好的高中生
来说,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学校的外墙上长年张贴着
大幅的广告,上面是学生高考的成绩以及考取学校的名录。正是因为一
定的升学率,这家小巷里的复读学校,每年暑期招生均是生源爆满。
路过这所学校时,每每看着校园内来往走动的学生,再看看校门口硕大的“美术复读学校”校牌,不免心生悲凉。这些学子们果真是热爱美术,钟情于艺术吗?在他们当中有可能诞生出“达·芬奇”,有可能出现“毕加索”吗?如果,他们文化成绩优良的话,又有几个会选择这样的学校?真不知道拿起画笔的他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恐怕过多的是无奈,更多的是自怨吧!
星期日,在路上看见一对母女,母亲一手拎着书包,一手领着女儿,嘴里嘟囔着:“快点,让你早起,你就不早起,看,马上要迟到了吧!学完英语,十点钟我们还得赶去学钢琴,你这样磨磨蹭蹭怎么能行!”女儿木讷地跟着母亲,像一个木偶,完全失去了孩子原本的天真与活泼。
是呀!学英语、学钢琴对于母亲来说,是颇有意义的,她就是要让女儿多才多艺,以至于出类拔萃,在同学面前高人一
筹,但是,母亲可曾想过,女儿是否愿意接受她给予的生活,是否打心眼里喜欢学英语、
弹钢琴呢?没有女儿强烈的学习欲望,外压式的学习,到底能有多少效果,到底又会给女儿带来什么?恐怕除了无趣的童年,就是压抑的生
活吧!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源于内心的渴望,源于对知识的崇拜,源于个人修炼的需要。学习是增长智慧、历练自我、修身养性之举,而非为达求某种目的。事实上,也唯有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
出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学习才能成为快乐的事,才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指向高考的学习,指向功利的学习,只会让学生身累、
心累,而这样的学习终究是学生内心排斥的。
当然,有些时候,学生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学习行为的,甚至作为教育者也不能左右,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却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虽然,这是无比艰难的!P52-5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