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假一罚四】茶经解读吴茂棋

全新正版书籍,假一罚四,可开发票。

42.7 6.3折 68 全新

库存3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茂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2921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876508

上书时间2024-05-24

朗朗图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余杭是陆羽的著经之地(参见书后附录的相关史料),有义务在《茶经》的研究、宣传、推广方面努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苎翁、东岗子,江湖上称其为竟陵子、茶仙、茶神。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唐德宗贞元末(804)卒,一生经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部茶书,而且也是*部茶道之经。这部《茶经》,虽然已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了,但对当代茶界而言仍有其研究价值,尤其是他倡导的”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则仍不失为是一种正能量。

 

 

 

《茶经》原文共分上、中、下三卷,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十章,全文七千余字,但其文古涩,甚至可用奥质奇离来形容。本文是在《茶经》研究方面许多现有成果基础上着手编撰的,其中*主要的是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本书所采用的《茶经》版本,除句读上有所变动外,也基本上以吴觉农《茶经述评》中的校本为准。本书在编撰方法上,为了便于原文与译文、释注、解读的一一对照,故而把《茶经》原文各章都分成为若干节,并根据内容给予一个尽可能适当的标题。

 

 

 

陆羽撰写的《茶经》,思想性强,其中重点就是宣传他”精行俭德”的茶道理念,且大有以此教化天下之宏愿,故而也因此自名其著为”经”。《茶经》中所说的”茶性俭”,即茶道的核心理念是俭。

 

 

 

本书重在解读,其中比较新颖的观点有:◎《茶经》是茶以载道的经典著作;◎”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的”嘉”是”善”的意思,正如《道德经》所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紫者上”中的”紫”是比喻,实质是嫩黄色;◎《经》中的”俭”是约束的意思,主要是要约束私欲,从而才能达到无私的*境界;◎陆羽将茶篓名之为籯,其意是为了引出”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这一典故;◎《经》中的”笋者”,既是指茶芽饱满如笋,更是指整个新梢鲜嫩如笋,鲜嫩得像刚出土的豌豆苗,或刚破土的紫蕨;◎陆羽把茶道具名之为器,是为了器以载道,即以形而下者之器,表达形而上者之道;◎风炉是陆羽立鼎铭志,器以载道的经典之作;◎”炭檛”引出”河陇”之痛,彰显了陆羽对唐朝廷失俭误国的感伤;◎”四之器·鍑”中的”正令””务远””守中”是说修习茶道需要正身和知行合一,需要有远大理想,修道时要守住虚无清静的心境;◎陆羽认为银鍑”涉于侈丽”,再次彰显了陆羽所推崇的是精行俭德之道;◎”四之器”中”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句,说明花茶技术起源于唐,比传统说法至少要提早二百多年;◎唐代饼茶应归类于黄茶,甚至是黑茶类;◎”五之煮”中的”乳泉”是指”甘美清洌的山泉”,而决非”石钟乳上之滴水”;◎”五之煮”之”茶性俭,不宜广”中的”广”,其主意是”奢侈”;◎”六之饮”中”荡昏寐”一说中的”昏寐”主要是指人们心灵上的种种昏寐;◎《经》中的”九之略”应翻译为”茶事活动筹备概略”;◎”十之图”中”图”的主意是”慎迺俭德,惟怀永图”的意思,图的是”精行俭德”的茶道理念能得以”永图”;◎《毁茶论》的正确译义应该是”通论茶道的被毁”;◎吴觉农先生践行和发展了陆羽的茶道精神。

 

 

 

研究认为,陆羽之所以终身以坚持”茶性俭”为己任,这是与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分不开的。陆羽生于盛唐*期,长于酿乱期,目睹了大唐朝政由俭转奢,盛极而衰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典型的戏剧性人物当以唐玄宗李隆基莫属。李隆基在其即位之初(712),应该说是一个躬行节俭的典范,并启用宋璟为相,朝廷政治清明,从而开创了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是,唐玄宗在躬行节俭,励精图治,达到极盛顶点后,就以骄侈代替了节俭,奢侈无度。结果是朝廷统治层的一切消极因素都乘机活跃,上行下效,物欲横流,为追求”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陆羽语)的目标相互倾轧,*终开启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酿乱期。史学界通常都把开元二十四年(736)作为中唐酿乱期的开始,这年玄宗启用李林甫为相,而李林甫*的本事就是摸透了玄宗的骄侈心理,让他放心纵欲,而且信任有加,直到病死。天宝三年(744),玄宗谋取寿王(唐玄宗第十八子)妃杨玉环,封为贵妃,从此进一步沉迷在声色之中。李林甫死后,唐玄宗启用杨国忠为相,他和李林甫一样,善于迎合上意,同好同恶,还善于搜括民财,广受贿赂,连他自己也曾对人说,我偶尔碰上机会,谁知道日后是什么下场,不如眼前享它个极乐。天宝年间的这种奢侈乱象,对当时像陆羽等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而言是非常反感的,其中*著名的有:诗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仙李白的”宫中谁*,飞燕在昭阳””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等诗句,直指杨贵妃即西汉的赵飞燕,是亡国的祸水;诗人元结于天宝六载所作的《乱风诗·至惑》中序云”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至于崩亡”,显然是直斥唐玄宗。

 

 

 

唐玄宗由俭转奢所致的种种乱象,*终招致的恶果是天下大乱。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公开叛乱,次年六月,关门不守,唐玄宗逃出西京,到马嵬驿,六军不进,随行兵士杀杨国忠,又迫唐玄宗杀杨贵妃,唐玄宗也被迫退位,算是平息众怒,李亨即皇帝位(唐肃宗)。这段历史,史称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对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陆羽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故而不仅仅是深知”俭”对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意义,而且其感受是特别深的。他在《自传》中说:”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即:两篇诗文的内容都表达了对当时朝政乱局的感(伤)与激(愤),并到了行哭涕泗的程度。至于《四悲诗》悲什么?《天之未明赋》又是什么内容?都未传世,但陆羽对中唐时期由于朝廷由俭转奢,以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悲愤程度是可以想见的,甚至是到了偏激的程度,”天”者朝廷也,矛头直指当时侈靡腐朽的唐皇朝。陆羽一生著作很多,除《四悲诗》《天之未明赋》外,还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三卷等,但除《茶经》得以传世外,其余皆不传。陆羽在《自传》中说:”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讽谕”是诗的一种表现方式,通常用来讽谏统治者。看来陆羽之文大多不传的根本原由,大概就盖出于”多所讽谕”,有伤朝廷体面之故吧!*终只得载道于《茶经》,或隐或喻地谏议统治阶层应该精行俭德。对此,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笔者是受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委托撰写《茶经解读》的,并蒙出版为感。不过需申明的是,我俩虽系茶界一员,但都是从事基层茶叶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退休后才开始涉足茶文化,才疏学浅,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茶二代”吴步畅也积淀尚浅,故而就只能伏望各方批评指教了。幸运的是,本书初稿出来后,便得到母校(浙江大学)刘祖生教授、胡月龄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精心指点,纠正了不少谬误,并热情地为本书作序,不胜感激。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陆羽撰写的《茶经》,思想性强,但其文古涩,不易理解。本书重在解读,同时也是本书的亮点,对原文上、中、下三卷,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设章,每章按内容分成若干节,然后逐节为原文、译文、注释、解读。



作者简介
吴茂棋,1944年生,杭州临安人。于1964年考入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1968年毕业后分配到杭州市余杭县工作,从事基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涉足茶文化研究,著有论文十余篇。

目录
茶经卷上
  一之源
    第1节  茶的品行和特征
    第2节  茶的名和字
    第3节  宜茶土壤及栽培
    第4节  宜茶生态与品质
    第5节  茶的药用、养生及人生修为价值
    第6节  关于茶害
  二之具
    第1节  茶籯
    第2节  饼茶加工工具
    第3节  饼茶的计件单位及工具
    第4节  饼茶的藏养工具
  三之造
    第1节  茶叶采摘
    第2节  饼茶的工艺流程
    第3节  饼茶品质的鉴别
茶经卷中
  四之器
    第1节  二十四器名录
    第2节  风炉的设计
    第3节  生火用器  筥  炭檛  火?的设计
    第4节  煮水用器  鍑及其交床
    第5节  炙茶用器  夹和纸囊
    第6节  碾茶用器  碾  罗合
    第7节  煮茶用器  则  水方  漉水囊  瓢  竹夹  鹾簋  熟盂
    第8节  饮茶用器  碗
    第9节  清洁用器  畚  札  涤方  滓方  巾
    第10节  收纳用器  具列  都篮
茶经卷下
  五之煮
    第1节  炙茶及碾末
    第2节  煮茶用火
    第3节  煮茶用水
    第4节  煮与酌
    第5节  茶性俭  不宜广
  六之饮
    第1节  荡昏寐饮之以茶
    第2节  唐前的著名茶人
    第3节  知茶不容易
    第4节  饮茶方法
  七之事
    第1节  涉茶历史人物
    第2节  三皇时代的茶事记载
    第3节  周及春秋时期的茶事记载
    第4节  汉及三国时期的茶事记载
    第5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事记载
    第6节  相关地理志上的茶事记载
    第7节  当朝医书上的茶事记载
  八之出

内容摘要
 《茶经》思想性强,但其文古涩,不易理解。本书重在解读,同时也是本书的亮点,对原文上、中、下三卷,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设章,每章按内容分成若干节,然后逐节为原文、译文、注释、解读。

主编推荐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首部茶学专著,是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余杭是茶经的著经之地。本书由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推出,按《茶经》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设章,每章按内容分成若干节,然后逐节为原文、译文、注释、解读。解读是本书的重点,同时也是亮点,在解读中进一步阐发得茶道精神,重点宣传“精行俭德”的茶道理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