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问题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31
7.7折
¥
43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 王学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11895554
出版时间 2016-06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定价 43元
货号 23982555
上书时间 2024-10-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遏制网络恶意入侵、互联网金融犯罪、计算机信息破坏等行为,计算机犯罪取证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围绕计算机犯罪取证及电子证据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计算机犯罪取证国内外相关立法及规范、计算机犯罪取证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数据鉴定、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王学光,1975年生,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后,国家司法鉴定人。主要从事计算机犯罪取证、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研究。2012~2013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访问学者。2015年6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和参与*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章绪论 节计算机犯罪 一、计算机犯罪特点 二、计算机犯罪状况及发展趋势 三、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计算机犯罪取证 一、计算机犯罪取证背景 二、计算机犯罪取证定义 三、计算机犯罪取证的基本要求 四、计算机犯罪取证的研究情况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问题 一、电子证据效力 二、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形式 三、电子证据保全 四、电子证据获取 五、电子证据出示 六、电子数据鉴定 七、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 第二章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现状 节计算机犯罪法律概况 一、国外的计算机犯罪法律概况 二、国内的计算机犯罪法律概况 三、计算机犯罪法律问题思考 第二节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现状 一、电子证据概述 二、电子证据立法情况 第三节对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情况的思考 一、电子证据的认定需加强 二、电子证据的收集和保全还需规范 三、电子证据立法表现为多层次性,法律规范尚未形成体系 四、计算机犯罪取证规范空白,计算机犯罪取证活动“无法可依” 第三章计算机犯罪取证及其发展 节计算机犯罪取证基本概念 第二节计算机犯罪取证知识体系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取证发展概况 一、奠基时期 二、初步发展时期 三、理论完善时期 四、进步发展时期 第四节计算机犯罪取证基本原则及步骤 一、计算机犯罪取证基本原则 二、计算机犯罪取证步骤 第五节计算机犯罪取证规范性问题 一、计算机犯罪取证存在的问题 二、计算机犯罪取证规范性建议 第六节计算机犯罪取证的工具及相关技术 一、计算机犯罪取证的工具 二、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 第七节计算机犯罪取证发展方向及我国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犯罪取证发展方向 二、我国在计算机犯罪取证方面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计算机犯罪取证立法及规范研究 节电子证据法律地位 一、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确认的必要性 二、电子证据证据资格 三、电子证据法律定位 第二节电子证据法律效力 一、电子证据证明力 二、电子证据证明力力度 第三节电子证据保全 一、电子证据保全必要性 二、电子证据保全原则、方法及技术手段 三、我国电子证据保全状况 第四节电子证据出示 一、电子证据出示原则 二、电子证据出示方式 第五章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数据鉴定 节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概述 一、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基本定义 二、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特点 第二节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内容、类型、技术及法规情况 一、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主要内容 二、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主要类型 三、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常用技术 四、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法规情况 第三节当前我国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法律与制度方面 二、技术方面 第六章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认定 节国外电子证据关联主体责任认定研究情况 一、大陆法系 二、英美法系 三、其他情况 第二节国内电子证据关联主体责任认定研究情况 一、立法情况 二、学术研究情况 第三节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认定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 二、电信服务运营商 三、电子商务运营平台 四、辅助人员 第七章总结及展望 节总结 第二节展望 后记 内容摘要 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遏制网络恶意入侵、互联网金融犯罪、计算机信息破坏等行为,计算机犯罪取证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围绕计算机犯罪取证及电子证据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计算机犯罪取证国内外相关立法及规范、计算机犯罪取证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数据鉴定、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主编推荐 王学光,1975年生,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后,国家司法鉴定人。主要从事计算机犯罪取证、电子证据、司法鉴定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研究。2012~2013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访问学者。2015年6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和参与*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精彩内容 公共安全,是一个社会傍依的柱石。维护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既需要相关国家机关的专门性工作,也需要民众积极参与。周恩来总理曾经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切实发挥公共安全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公安学的理论研究,丰富公安学的学术成果,打造法治公安,是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一环。 公安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相关内容的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就相涉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研究调整有关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之行为规律;就自然科学而言,主要涉及各种侦查、检验等的技术手段。应该说,公安学近年来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11年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公安工作快速发展和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公安学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306),公安学的学科建设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虽然,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安学包含的二级学科内容并没有终确定,但学界普遍认同它应当包括犯罪学、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等二级学科内容。 当前,我国各政法院校和公安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公安学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已建立起较为完整且成体系的公安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体系也基本建立起来。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也已在现有公安类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公安学一级学科。各省所属的公安院校也都积极开展本科层面的公安学教育,同时开始培育公安学学科建设。这是公安类专业高等教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公安学各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公安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的单位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公安类专业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单位。自1984年起,华政已开展犯罪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国内较早开展公安类研究生教育的政法院校。其后,在刑法学专业中,设置犯罪学、青少年犯罪方向,进一步推进公安学专业理论研究。1996年诉讼法专业中增设刑事侦查专业方向获得批准,2002年在诉讼法专业中设司法鉴定方向。随即,开始招收犯罪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招收司法鉴定专业博士研究生。 由此,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在公安学建设中发挥长期积累的学科优势,整合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等专业力量,并依托司法鉴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等学科作为公安学的重要支撑,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为了迎接公安学确立为一级学科后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和资源,进一步夯实、建设、发展公安学学科,我们计划出版一套《公安学文库》,批书目有《侦查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侦查学实务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犯罪侦查》、《刑事专案侦查》、《传统侦查制度现代转型》、《证据调查学》、《犯罪现场勘查技术研究》、《侦查学案解》、《特大城市地铁运行安全风险及防范》、《网络犯罪侦查技术》等数十部专著、教材,力争使公安学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优势领域,成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开放性特色并处于领先水平的公安学学科。 法律出版社沈小英分社长以及责任编辑为本文库的策划、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和发展规划处为本文库的推出进行了指导,司法鉴定中心为本文库的出版提供了经费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当然,对作品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将全部由我们负责。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再版时予以改正。 何勤华杜志淳杨正鸣 于华东政法大学 2016年5月16日 前言 随着信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犯罪势头急速攀升。为了达到对计算机犯罪的遏制及震慑,计算机犯罪取证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对计算机犯罪行为的起诉,只有在计算机取证问题得到解决后,网络恶意入侵、互联网金融犯罪、计算机信息破坏等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约束,犯罪分子才能得到法律的惩罚。 在此种信息安全、互联网安全背景下,依托于本人近几年对计算机犯罪、电子证据等相关内容的研究,结合前些年本人博士后出站报告的相关研究成果,完成了本书的撰写。 本书主要围绕计算机犯罪取证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做的工作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取证及其立法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2)对计算机犯罪取证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阐述其当前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问题。(3)对计算机犯罪取证立法及规范进行了探讨。(4)对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数据鉴定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当前电子数据鉴定方面的状况,并给出电子数据鉴定在技术及立法、规范上的相应建议。(5)对计算机犯罪取证中电子证据关联主体的责任认定进行了研究,明确其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应具有的义务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书是关于计算机犯罪取证及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的研究,力求为我国相关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帮助,在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指正,笔者虚心接受各界批评。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