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刺史考全编:增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刺史考全编:增订本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81.6 5.3折 1280 全新

库存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郁贤皓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7948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0元

货号29554228

上书时间2024-10-13

启灵正版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有唐一代,州郡是重要的地方行政設置。唐朝初年,魏王李泰的《括地志》,分天下爲三百六十個州;中唐時杜佑的《通典》,則分天下爲三百二十八個郡。作爲地方行政長官的州刺史或郡太守,在唐代官僚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頻繁出現在唐代詩文和各類典籍文獻中。唐代的刺史(太守、尹),數量龐大,任職情況複雜,變動較多,却缺少完整、系統的文獻記録,給相關研究帶來很大不便。因此,確定每一個州的歷任刺史,每一個郡的歷任太守,考證他們的任職時間和年限,釐清他們的行蹤和事蹟,對整個唐代文史研究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文獻意義。

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在從事李白等唐代詩人生平事蹟及交遊的考訂工作中,深感唐刺史相關文獻的重要性,便有了撰寫《唐刺史考》的想法。在相關文獻的搜集整理過程中,我得到了卞孝萱先生的積極支持和幫助,業師孫望先生、徐復先生和學界前輩程千帆先生經常予以關心和指導。朱金城先生、傅璇琮先生和周勛初先生不斷給予鼓勵和幫助。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1987年2月,《唐刺史考》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同時,海外版也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香港分局聯合推出。《唐刺史考》出版後,即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此後的十多年裏,隨着一些新的文獻資料的發現,尤其是新出土的石刻、墓誌文獻的彙編和出版,我對原書進行了全面的修改和補充,大量的新文獻,在考訂和甄别無誤後,補入原書。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學界朋友熱心幫助,或提供新的文獻,或匡正指謬,使原書内容更加豐富和完善。在新增唐刺史資料近兩千條、訂正原書訛誤一百多條之後,《唐刺史考全編》於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還新增了當年《唐刺史考》未來得及附上的《州(郡、府)名索引》和《刺史姓名索引》,方便研究者查閲使用。

《唐刺史考全編》書名中的“全編”,還是讓我有一些顧慮的。本書出版後,一些新的文獻,尤其是墓誌,陸續出土或被整理、公佈出來,如《洛陽新獲墓誌》,其中即有多位唐代刺史的資料,《全編》未收,這些都需要增補進來。同時,我也發現書中的個别錯誤,需要修訂。根據這些新發現的唐代刺史文獻,我先後撰成《〈唐刺史考全編〉訂補》(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唐刺史考全編〉補遺》(載《李白與唐代文學考論》,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以補充、完善《全編》。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增補,增補新發現的刺史姓名及其材料,增補已有刺史的重要新材料;二是訂正,訂正刺史的任職年限和名字。這次《唐刺史考全編》增訂,也被吸收進來。

《全編》出版之後,同樣受到學界的關注,也陸續刊發了一些訂補文章,一些學界朋友也提供了新的綫索,在此一併表示感謝。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個别增補刺史的材料,錯誤很多。如有學者根據黄季常墓誌中有“其先江夏太守”一句,即謂“黄季常之祖在德宗貞元間曾任江夏太守”。唐代江夏乃鄂州治所,貞元間鄂州爲節度使駐地,其時根本不稱江夏太守,而其時鄂岳節度使兼鄂州刺史,歷歷可考,黄季常之祖根本不可能插入。類似的錯誤,本書不會採納,但也不便一一指出。又如《文博》2002年第2期《唐刺史考增補》一文稱:“權道璋,開元末年,郢州刺史。見《唐故神策軍先鋒特將兵馬使權季墓誌銘》。”經核查該誌,明明寫的是“詔追贈先考道璋郢州刺史”,是道璋死後的贈官,不能用來説明其生前爲刺史。類似的錯誤甚多。還有一些材料,按照本書體例,已明確説明不收。如所謂“執失州刺史”“太郡太守”等,唐代根本没有執失州,也没有太郡,如果有,必爲羈縻州,而羈縻州的刺史,本書《凡例》已明確説明是不收的。

隨着有關唐刺史的新出土文獻的陸續發現,《全編》仍然有繼續增補和訂正的空間。但因爲本人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近些年來學界新發的關於《全編》的訂補文章,都已認真拜讀,但已没有太多精力逐一核訂正誤,爲穩妥起見,本次修訂没有收入。有熱心的朋友把這些文章做成索引,先後發在網上,亦在此感謝。胡耀飛君對相關文章做了彙總,本書也將其作爲附録,羅列於書後,以供研究者索驥之用。
此前書後所附兩種索引,以四角號碼順序排列。考慮到大多數讀者的使用習慣,現改爲以音序排序。

《唐刺史考》《唐刺史考全編》的先後出版,得到了江蘇古籍出版社和安徽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多年以來,相關文獻的增補和訂正,友人陶敏、陳尚君、蔣寅等諸位教授和榮新江先生,給予許多幫助,或提供新的資料,或匡正拙撰中的訛誤,讓我大受教益。近年,朱玉麒、胡可先君又幫助我找到了一些新的唐刺史資料。一些學者的補遺文章,其中有價值的合理意見也予以採納。對這些友朋的幫助,在此一併感謝!兩書出版後,受到了海内外學術界的重視,許多著名學者撰寫評介文章,給予我很大的鼓勵,讓我深爲感激和惶愧。在此,謹向這些先生表示謝意。尤其要感謝的是,傅璇琮、卞孝萱兩位先生爲《唐刺史考全編》賜序,對全書不乏溢美之詞。兩位先生已先後作古,讓人不勝唏嘘。

《唐刺史考》早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35年後,《唐刺史考全編》的增訂本又將由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推出,半個多甲子的歲月,一個堪稱完美的輪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學術總是在不斷地進步,回顧從《唐刺史考》到《唐刺史考全編》再到此增訂本的出版歷程,讓人深感“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新的文獻會陸續發現,而本書進一步的全面增訂,以俟來者。

 

郁賢皓
2022年秋於金陵



导语摘要

刺史(太守、尹)是唐代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唐代诗文中出现频率的职官名,在唐代制度史和文学史的研究领域,是文献阅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书在遍求各种文献典籍、出土石刻拓片的基础上,增订内容,修正讹误,参互排比,勾稽考订,汇编成书。本书以州为单位,以时代为经,人物为纬,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历任刺史(太守、尹),将有唐一代三百年间十五道三百六十州郡刺史可考者,网罗殆尽,统于一编。并附有《州(郡、府)名索引》和《刺史名索引》,便于研究者使用。本书无论是体例的明晰性,资料的穷尽性,考证的缜密性,还是对唐代州郡长官搜辑的全面性,都堪称唐代职官研究的重要成果。



作者简介

郁贤皓,1933年生,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目录

目次



前言郁賢皓1
序一傅璇琮1
序二卞孝萱1
自序1
凡例1
編京畿道


卷一京兆府(雍州)上3


卷二京兆府(雍州)下39


卷三華州(太州、華陰郡)67


卷四同州(馮翊郡)102


卷五岐州(扶風郡、鳳翔府)137


卷六邠州(豳州、新平郡)168
第二編關内道


卷七鄜州(洛交郡)193


卷八坊州(中部郡)215


卷九丹州(咸寧郡)228


卷一〇延州(延安郡)233


卷一一寧州(彭原郡)244


卷一二慶州(安化郡、順化郡)253


卷一三涇州(安定郡、保定郡)262


卷一四原州(平凉郡)282


卷一五隴州(汧陽郡)288


卷一六夏州(朔方郡)299


卷一七綏州(上郡)313


卷一八靈州(靈武郡)317


卷一九鹽州(五原郡)338


卷二〇會州(會寧郡)346


卷二一銀州(銀川郡)348


卷二二豐州(九原郡)353


卷二三宥州(寧朔郡、懷德郡)363


卷二四勝州(榆林郡)366


卷二五單于大都護府372


卷二六安北(燕然、瀚海、鎮北)大都護府386
第三編隴右道


卷二七秦州(天水郡)395


卷二八成州(同谷郡)409


卷二九渭州(隴西郡)413


卷三〇蘭州(金城郡)417


卷三一鄯州(西平郡)421


卷三二武州(武都郡)431


卷三三河州(安鄉郡)434


卷三四洮州(臨州、臨洮郡)436


卷三五岷州(和政郡)440


卷三六廓州(寧塞郡)445


卷三七疊州(合川郡)447


卷三八宕州(懷道郡)450


卷三九凉州(武威郡)452


卷四〇甘州(張掖郡)470


卷四一肅州(酒泉郡)475


卷四二瓜州(晉昌郡)479


卷四三沙州(瓜州、燉煌郡)485


卷四四伊州(伊吾郡)494


卷四五西州(交河郡)498


卷四六安西大都護府(鎮西都護府)502


卷四七北庭都護府(庭州)513
第四編都畿道


卷四八東都(洛陽宫、神都、東京)525


卷四九河南府(洛州)上558


卷五〇河南府(洛州)下586


卷五一陝州(陝郡)605


卷五二懷州(河内郡)637


卷五三鄭州(滎陽郡)663


卷五四汝州(伊州、臨汝郡)686


第二册


第五編河南道


卷五五汴州(陳留郡)711


卷五六宋州(睢陽郡)742


卷五七滑州(靈昌郡)760


卷五八虢州(弘農郡)782


卷五九許州(潁川郡)804


卷六〇陳州(淮陽郡)827


卷六一豫州(汝南郡、蔡州)842


卷六二潁州(信州、汝陰郡)861


卷六三亳州(譙郡)870


卷六四徐州(彭城郡)886


卷六五泗州(臨淮郡)909


卷六六鄆州(東平郡)923


卷六七濮州(濮陽郡)945


卷六八曹州(濟陰郡)956


卷六九兖州(魯郡)969


卷七〇沂州(琅邪郡)987


卷七一密州(高密郡)996


卷七二海州(東海郡)1002


卷七三齊州(臨淄郡、濟南郡)1011


卷七四淄州(淄川郡)1024


卷七五濟州(濟陽郡)1033


卷七六青州(北海郡)1040


卷七七萊州(東萊郡)1060


卷七八登州(東牟郡)1067
第六編河東道


卷七九蒲州(河中府、河東郡)1075


卷八〇絳州(絳郡)1110


卷八一晉州(平陽郡)1133


卷八二慈州(汾州、南汾州、文城郡)1152


卷八三隰州(大寧郡)1159


卷八四汾州(浩州、西河郡)1168


卷八五沁州(陽城郡)1186


卷八六潞州(上黨郡)1192


卷八七澤州(高平郡)1214


卷八八儀州(遼州、箕州、樂平郡)1229


卷八九太原府(并州)上1234


卷九〇太原府(并州)下1254


卷九一代州(雁門郡)1273


卷九二蔚州(安邊郡、興唐郡)1286


卷九三忻州(定襄郡)1294


卷九四嵐州(樓煩郡)1299


卷九五石州(昌化郡)1304


卷九六朔州(馬邑郡)1309


卷九七雲州(雲中郡)1314


第三册


第七編河北道


卷九八魏州(冀州、魏郡)1323


卷九九博州(博平郡)1346


卷一〇〇相州(鄴郡)1353


卷一〇一衛州(汲郡)1370


卷一〇二貝州(清河郡)1381


卷一〇三邢州(鉅鹿郡)1392


卷一〇四洺州(廣平郡)1407


卷一〇五趙州(趙郡)1422


卷一〇六恒州(常山郡、鎮州)1430


卷一〇七冀州(魏州、信都郡)1444


卷一〇八深州(饒陽郡)1456


卷一〇九滄州(景城郡)1462


卷一一〇德州(平原郡)1477


卷一一一棣州(樂安郡)1488


卷一一二定州(博陵郡)1496


卷一一三易州(上谷郡)1516


卷一一四瀛州(河間郡)1525


卷一一五莫州(文安郡)1535


卷一一六幽州(范陽郡)1538


卷一一七嬀州(北燕州、川郡)1564


卷一一八檀州(密雲郡)1569


卷一一九薊州(漁陽郡)1574


卷一二〇平州(北平郡)1577


卷一二一營州(柳城郡)1582


卷一二二安東都護府(安東都督府)1592


附燕州(歸德郡)1595
第八編淮南道


卷一二三揚州(兖州、邗州、廣陵郡)1599


卷一二四楚州(淮陰郡)1630


卷一二五滁州(永陽郡)1646


卷一二六和州(歷陽郡)1657


卷一二七濠州(豪州、鍾離郡)1671


卷一二八舒州(同安郡、盛唐郡)1682


卷一二九廬州(廬江郡)1695


卷一三〇壽州(壽春郡)1709


卷一三一蘄州(蘄春郡)1727


卷一三二光州(弋陽郡)1737


卷一三三申州(義陽郡)1746


卷一三四黄州(齊安郡)1754


卷一三五安州(安陸郡)1762


卷一三六沔州(漢陽郡)1775
第九編江南東道


卷一三七潤州(丹陽郡)1783


卷一三八常州(晉陵郡)1810


卷一三九蘇州(吴郡)1836


卷一四〇湖州(吴興郡)1868


卷一四一杭州(餘杭郡)1897


卷一四二越州(會稽郡)1923


卷一四三明州(餘姚郡)1949


卷一四四台州(臨海郡)1962


卷一四五婺州(東陽郡)1986


卷一四六衢州(信安郡)2001


卷一四七睦州(新定郡)2017


卷一四八歙州(新安郡)2039


卷一四九括州(雲郡、處州)2053


卷一五〇温州(東嘉州、永嘉郡)2068


卷一五一福州(泉州、閩州、長樂郡)2076


卷一五二建州(建安郡)2097


卷一五三泉州(豐州、武榮州、清源郡)2111


卷一五四汀州(臨汀郡)2125


卷一五五漳州(漳浦郡)2129


第四册


第十編江南西道


卷一五六宣州(宣城郡)2139


卷一五七洪州(豫章郡)2167


卷一五八江州(潯陽郡)2193


卷一五九饒州(鄱陽郡)2214


卷一六〇撫州(臨川郡)2232


卷一六一虔州(南康郡)2245


卷一六二吉州(廬陵郡)2258


卷一六三袁州(宜春郡)2274


卷一六四鄂州(江夏郡)2291


卷一六五岳州(巴州、巴陵郡)2310


卷一六六潭州(長沙郡)2322


卷一六七衡州(衡陽郡)2347


卷一六八郴州(桂陽郡)2361


卷一六九連州(連山郡)2370


卷一七〇道州(營州、南營州、江華郡)2380


卷一七一永州(零陵郡)2389


卷一七二邵州(南梁州、邵陽郡)2401


卷一七三朗州(武陵郡)2407


卷一七四澧州(澧陽郡)2419
第十一編黔中道


卷一七五黔州(黔中郡)2435


卷一七六施州(清江郡)2450


卷一七七溪州(靈溪郡)2454


卷一七八辰州(盧溪郡)2456


卷一七九錦州(盧陽郡)2461


卷一八〇巫州(沅州、潭陽郡、叙州)2463


卷一八一費州(涪川郡)2466


卷一八二夷州(義泉郡)2468


卷一八三播州(郎州、播川郡)2470


卷一八四珍州(夜郎郡)2472


卷一八五溱州(溱溪郡)2473


卷一八六南州(僰州、南川郡)2474


卷一八七思州(務州、寧夷郡)2476


卷一八八業州(舞州、鶴州、龍標郡、奬州)2478
第十二編山南東道


卷一八九襄州(襄陽郡)2481


卷一九〇鄧州(南陽郡)2511


卷一九一唐州(顯州、淮安郡)2526


卷一九二隋州(漢東郡)2536


卷一九三郢州(富水郡)2546


卷一九四復州(竟陵郡)2556


卷一九五荆州(江陵郡、江陵府)2564


卷一九六均州(武當郡)2600


卷一九七房州(房陵郡)2607


卷一九八峽州(夷陵郡)2615


卷一九九歸州(巴東郡)2623


卷二〇〇夔州(信州、雲安郡)2629


卷二〇一萬州(浦州、南浦郡)2639


卷二〇二忠州(臨州、南賓郡)2645


卷二〇三金州(安康郡、漢陰郡)2655


卷二〇四商州(上洛郡)2667
第十三編山南西道


卷二〇五梁州(褒州、漢中郡、興元府)2685


卷二〇六鳳州(河池郡)2712


卷二〇七興州(順政郡)2718


卷二〇八利州(益昌郡)2722


卷二〇九洋州(洋川郡)2732


卷二一〇通州(通川郡)2742


卷二一一開州(盛山郡)2750


卷二一二壁州(始寧郡)2757


卷二一三集州(符陽郡)2761


卷二一四巴州(清化郡)2766


卷二一五蓬州(咸安郡、蓬山郡)2774


卷二一六閬州(隆州、閬中郡)2779


卷二一七果州(南充郡)2787


卷二一八合州(巴川郡)2796


卷二一九渠州(潾山郡)2802


卷二二〇渝州(南平郡)2807


卷二二一涪州(涪陵郡)2814


第五册


第十四編劍南道


卷二二二益州(蜀郡、成都府)2823


卷二二三漢州(德陽郡)2861


卷二二四彭州(濛陽郡)2869


卷二二五蜀州(唐安郡)2877


卷二二六眉州(通義郡)2885


卷二二七綿州(巴西郡)2892


卷二二八劍州(始州、普安郡)2905


卷二二九梓州(梓潼郡)2912


卷二三〇遂州(遂寧郡)2930


卷二三一普州(安岳郡)2940


卷二三二陵州(仁壽郡)2945


卷二三三資州(資陽郡)2951


卷二三四榮州(和義郡)2958


卷二三五簡州(陽安郡)2962


卷二三六嘉州(犍郡)2968


卷二三七邛州(臨邛郡)2976


卷二三八雅州(盧山郡)2985


卷二三九黎州(洪源郡)2992


卷二四〇瀘州(瀘川郡)2995


卷二四一茂州(會州、南會州、通化郡)3000


卷二四二翼州(臨翼郡)3004


卷二四三維州(維川郡)3006


卷二四四戎州(南溪郡)3008


卷二四五姚州(雲南郡)3011


卷二四六巂州(越巂郡)3014


卷二四七松州(交川郡)3021


卷二四八文州(陰平郡)3024


卷二四九扶州(同昌郡)3027


卷二五〇龍州(龍門郡、江油郡)302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