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湖 草原 李若冰散文选
  • 山 湖 草原 李若冰散文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 湖 草原 李若冰散文选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2 4.2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若冰 著;李珩 选编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505842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8520350

上书时间2024-10-13

启灵正版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代 序

 

——李若冰散文论

 

冒炘  江滨

 

  

 

 

 

 美国作家梭罗曾说:“诗人可分成两类,一类耕耘生活,另一类注重艺术。”这种区分虽不能视为创作现象的完整概括,但它无疑是有根据的。即作家在创作中往往会历史地形成自己特殊的个性。作为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由于作家对创作对象的观照方式不同,必然呈现出鲜明的差异。前者的艺术创作和生活呈直接交融形态。艺术创作自然成为他人生内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后者的艺术创作常常与生活有所距离,艺术创作被作为一种与其人生现实内容联系松散或没有联系的精神活动。虽然二者在创作中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也许并无轩轾,但造成了艺术作品迥然有别的风范。

如果用这样的观点看待著名散文家李若冰的作品,那么毫无疑问,他当属于“耕耘生活”那一类作家。他的散文创作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它是作家热烈拥抱生活、拥抱创作对象的三重交响的产物。

令人注目的是,李若冰的散文世界是独特的,他对大西北情有独钟,形成了他的视野恢宏、纷繁多彩而又专注不移的特定题材,他迷恋那飞沙走石、剽悍狂放的大自然,热爱那些可爱的大无畏的创业者。他以自然美和心灵美的勘探者的献身精神和独特工作方式,几十年勤奋不倦地在那方天地里耕耘、采掘、收获,奉献给读者一篇又一篇描摹大西北神奇壮丽的姿影,记录开拓者不朽功业的报告,向人们披露了新中国代建设者们战斗在人类处女地上的感人事迹。

大西北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冰雪覆盖、风沙肆虐、荒芜沉寂的世界,一个生命被冷落的世界。当共和国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时,它也在历史的震颤中苏醒了。地质工作者在那里发现了沉睡的宝藏,开发大西北的壮举便展开了。

时值1953年,年轻的李若冰刚从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结业,他直觉地感到他的生活理想仿佛就在那沙原之上;那里有他生命中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在呼唤着他,他便毅然投身到大西北的开发热潮中去,作者后来回忆说:“从50年代初,我到陕北石油探区跑了一转,发现感情上有某种难以割舍的缘分,于是就欣然加入了石油勘探队伍的行列,我跟随他们奔向大西北,越过长城线,走出嘉峪关;……野外勘探生活是飘荡不定的,日日夜夜地跑,长年累月地跑,既尝到了难以意料的苦味,又享受到了人生莫大的快乐,生活充满着幻想、豪迈和绮丽的色彩。我完全沉迷在这种生活里了,我以能够成为勘探者中间的一员,感到由衷的喜悦。”那一阶段,作者曾兼任西北石油管理总局酒泉地质勘探大队副大队长,“虽说是挂职,其实是实干的。我在和各种地质、测量、钻井、地震、重磁力等地球物理勘探者一起的时候,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文学工作者,而想得多的是勘探工作的进度、成果和发展,我不可能把自己排除在勘探工作之外,而是他们中间的一个。”“我愿意做一个地质徒工,和他们一起跋涉、奔波,一起苦恼忧愁,又一起为获得新的工作成果而欢呼。”“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艺术灵魂仿佛就唤醒了。我压抑不住自己的冲动,在工作的空隙里,一抓住笔就写起来。”

柴达木的高山、盐湖、雪河、戈壁、草原,无处不留下他的足迹。远大的理想、坚忍的意志、豪壮的情怀把他和创业者们融为一体。沸腾的生活,艰辛的劳动,在他心灵的观照下,化为时代的风貌。1953年11月,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成名作《陕北札记》,以后陆续写下了《酒泉盆地巡礼》《勘探者的足迹》《在柴达木盆地》《在严寒的季节里》等作品,1956年出版了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

1957年,作家怀着对柴达木的眷恋,第二次来到柴达木盆地。一如既往,他的心灵被艰难而又壮美的建设生活所占有,写下了《茶卡行》《青藏路上剪影》《格尔木纪事》《察尔汗盐桥》《寄给依斯阿吉老人》等脍炙人口的篇章,后来结集为《柴达木手记》出版。

1959年,他又出版了另一本散文集《旅途集》。不久特写集《红色的道路》、散文选集《山·湖·草原》也相继问世。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他是与西北工业建设一起成长的代表作家。他以早反映中国建设者开拓者形象,唱出时代强音的创作实践而蜚声文坛。“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被迫搁笔。1971年,他从“五七”干校出来,便到陕北老根据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陆续发表了一组以反映党中央、和周总理转战陕北为题材的散文,1978年结集为《神泉日出》出版。1980年,他第三次去柴达木,相继写下了一组“西行书简”,如《阳关梦》《昆仑飞瀑》等。1987年,他又把视野投注到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入其境,试图仍用《柴达木手记》的表现方式撰写《塔里木书简》,作为《柴达木手记》的姊妹篇,从已经发表的篇章,诸如《莽莽的塔里木河》《龟兹乐舞之乡》《库尔勒印象》《塔克拉玛干之谜》等,可以看出,作者在自然美、心灵美的勘探上又有了新的求索。岁月的沧桑使他的作品具有更加深沉的感情,更加豪放的气势,更加老到的笔触,更加高远的境界。



导语摘要

该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是李若冰的散文精选集,他的散文大气清正,作品中蕴含着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李若冰(1926—2005),笔名沙驼铃。陕西泾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后任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陕西省文联主席等职。一生情系大漠,钟情勘探者、创业者,其散文文笔优美、真实感人,大都反映我国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生产建设。著有《柴达木手记》《在勘探的道路上》《山·湖·草原》等。



目录

陕北札记   1                


酒泉盆地巡礼   18    


勘探者的足迹      26     


在严寒的季节里   39      


在柴达木盆地       45    


祁连雪纷纷        59


玉门,温馨的摇篮      70 


冬夜情思       76              


怀念你呵,柴达木      78   


山·湖·草原      84    


茶卡行           91      


戈壁夜行车       102


青藏路上剪影    106      


格尔木纪事      114       


察尔汗盐桥      133 


姊妹湖            139     


伊克柴达木湖畔     145  


朱夏和“六三二”   153


冷湖的星塔  158


沿着阿尔金山驶行  163


油泉子赞歌   168


油砂山之夜  185


寄给依斯阿吉老人  200


致尕斯库勒湖   204


昆仑飞瀑    212


阳关梦    218


荒漠里的将军  224


跋涉者的自白  231


面向塔里木   233


焉耆与博斯腾湖  240


库尔勒印象   245


燃烧的年华   251 


龟兹乐舞之乡  259


沙雅,荒漠中的翡翠  265


莽莽的塔里木河    272


塔克拉玛干之谜   277  



内容摘要

该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是李若冰的散文精选集,他的散文大气清正,作品中蕴含着丰沛的元气和鲜活的生命力。 



主编推荐

李若冰(1926—2005),笔名沙驼铃。陕西泾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部散文的代表人物、西部文学的拓荒者、“石油文学”奠基人之一。后任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陕西省文联主席等职。一生情系大漠,钟情勘探者、创业者,其散文文笔优美、真实感人,大都反映我国大西北的风物人情与生产建设。著有《柴达木手记》《在勘探的道路上》《山·湖·草原》等。



精彩内容
 陕北札记在成宋路上从咸阳到宋家川的公路,是西北高原的一条动脉。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它以古老名城为起点,经过八百里秦川,伸入黄土高原。它像蚯蚓般钻人丛林深谷,又像蟒蛇般穿过千百条小河,千百条山沟,最后才到了黄河畔上的宋家川。陕北人民通过这条路,支出收入,和西北以至全国血液汇流。
数不尽的山,蹚不尽的河,看不完的奇山美景!可是,比这些更加吸引着我的是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我还记得,一九四九年春夏,在这条道上,奔走的是解放军的战士,骑兵、步兵、炮兵,一队接着一队,风尘仆仆,浩浩荡荡,向西安进发,向兰州进发。而这时候,天气炎热,我们的汽车已开过关中平川,向黄土高原疾驰着。在峻峭的山巅,还可以看见碉堡的残骸。在那堡子的墙上,还有枪弹打的伤疤。当车从苦泉梁向下走的时候,你会望见曾被敌人烧毁而又修起的发黑的茅屋。一九四七年,在这里,我们的战士曾头顶着暴雨,脚踩着顽石,度过无数个不眠的黑夜。我也亲眼看见,战士的鲜血,和宜君县壕沟的清泉,和洛河的水,流在一起。
汽车向前飞驰着。我们仍然还能看见烂碉堡,塌战壕,和被枪弹打穿的城堡。可是,这一切,眨眼间都闪过去了。
前面,又是尘土飞扬。拐过一个弯,车被堵住了。在灰尘笼罩的大路上,只能看见几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滚动着。等我们斜着插过去的时候,才看清是一辆跟一辆的载重大卡车。卡车上满装着建筑用的木材,足有二十多辆,在缓慢地拐着弯。这些卡车一开了过去,山林上就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过去,我们也有这样的大卡车,它是装载大炮的。那时,山林也披着厚厚的灰尘。但是,短短的几年,换了另一个时代。现在和过去,该有多么大的不同呵!天空,白云浮起,一群鸽子伴着白云,遮住了炎日。
群鸽斜身冲下,又向群山远处飞去。山林变得深绿。天气凉爽起来。我们的眼前,山鸡叫着,蹦着,花雀在做着游戏,还跟着我们飞了很远。
“看,多好的鸽子!”石油地质局长欣赏地说。
“在这些山上,盖上十层大楼,那才好哩!”司机大虎情不自禁地说。车开得更快了。
“你想得真美呵!”大虎好像觉得自己说的话不大实际,就改了口吻说:“那要把这些大山搬到城市里做花园,该美吧!”大虎说的话真逗人,惹得大家都笑了。可是,大虎不晓得,就在这些大山林里,这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我们的人民正做着移山倒海的事业。这一路上,你只要眼勤一点,在山顶上、深林里、沟洼里、河道里,不难看到这样一
些人:他们扛着标尺,拿着榔头,在看着罗盘仪,在爬着
高山,他们是在寻找陕北的地下珍宝。我们在另一段路上,还看见西北大学地质系的许多同学,他们每个人都拿着
小榔头,小本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小口袋,里面装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块。这样的人,一路上,我们见了很多很多。我们看见的这些人,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今天汇集在一起,都是来探宝的。不用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
你要问,他们会说:“祖国需要富强,人民需要石油呵!”花雀仍然在车前飞旋着。突然,它闪过车窗,往深林里飞去。毛毛雨下起来了。本来,我们今天要赶到延安,雨要不停,黄土路又黏又滑,就得误事了。我想局长和地质家们,一定更着急。可是,他们仍然谈笑着,没有一点着急的神气。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不会着急的。这一
路上,哪里都有他们的家,哪里都有自己的勘探队。
前面,黄土山下,那是一架什么机器在隆隆响呢?在铁
架的上端,一个像是飞轮的东西旋转着。专家告诉我,这是顿钻。它在打炮眼。顿钻旁边,站着四个操纵者。这四个人,三个穿着油布雨衣,一个穿着黄军装。那个穿黄军装的人,向着一个小帐篷走动时,我看见闪烁在他帽子上的红星。这颗红星在毛毛雨里,显得特别耀眼。红星闪入了我的心坎。它同时闪烁在咸宋路旁,闪烁在高山深谷里。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