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9(增补版)
  • 明朝那些事儿9(增补版)
  • 明朝那些事儿9(增补版)
  • 明朝那些事儿9(增补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朝那些事儿9(增补版)

正版二手书,完整不缺页,实拍图片为准。

6.18 2.2折 28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当年明月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03549

出版时间201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9787550203549

上书时间2024-04-03

启灵旧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图文版)》由当年明月所著,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九部,主要讲述了崇祯二年到明亡十六年间的历史。辽东关外,纵有锦州——宁远——山海关之固若金汤,依然屡遭侵袭!六省直隶,灾难频繁,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如同蝼蚁,灭之不绝!大明臣子,努力不够?崇祯王朝,气数将尽?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经历近300年的统一之后,大明王朝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内忧外患,纷争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终究拆无可拆,补无可补,纵使崇祯千般努力,终难扭转乾坤。故宫,景山,小树,大明王朝,最后一次回眸!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创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杀人第二章 坚持到底的人第三章 阴谋第四章 斗争技术第五章 投降?第六章 纯属偶然第七章 第二个猛人第八章 突围第九章 一个文雅的人第十章 孙传庭第十一章 传奇第十二章 天才的计划第十三章 选择第十四章 没有选择第十五章 结束了后记

内容摘要
 《明朝那些事儿(第9部)(图文版)》由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图文精印版)由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原文一字不少,《明朝那些事儿》(图文精印版)新增四大版块——肖像图、拓展阅读、事件进化图表、古地图超值定价,收藏必选。一、当年明月全新修订,资深明矾五周年纪念回馈版,明史普及最具价值收藏版。1、更权威:当年明月全新修订,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审订并作序推荐,全程演绎明朝三百年兴衰风云。2、更丰富:新增四大版块——肖像图、拓展阅读、事件进化图表、古地图。涉及关键词解析、历史背景及相关插图、作战图、形势图、人物关系图等。图解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3、更精美:图文并茂,追求更加精美、舒适的装帧。二、近三十年来最畅销史学读本,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最易上手的明朝历史普及本。

精彩内容
 ◆致命漏洞袁崇焕很清楚,以战斗力而言,如果与后金军野战,就算是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只能略占上风,要想彻底击败皇太极,必须用老方法:凭坚城,用大炮。而这里,唯一的坚城,就是北京。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必须故意示弱,引诱皇太极前往北京,然后以京城为依托。发动反击。袁崇焕同志已经死了,也没时间告诉我他的想法,但事情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切。十一月十六日,当皇太极终于掉头,冲向北京时,袁崇焕当即下令,向北京进发。袁崇焕坚信,到达京城之时,即是胜利到来之日。但事实上,命令下发的那天,他的死期已然注定。因为在计划中,他忽视了一个十分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漏洞。一直以来,袁崇焕的固定战法都是坚守城池,杀伤敌军,待敌疲惫再奋勇出击,从宁远到锦州,屡试不爽。所以这次也一样,将敌军引至城下,诱其攻坚,待其受挫后,全力进攻,可获全胜。很完美,很高明。如此完美高明的计划,大明最伟大的战略家、城里的孙承宗先生竟然没想到?孙承宗想到了。他坚持在北京外围迎敌,不想诱敌深入,不想大获全胜,并不是他愚蠢,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袁崇焕的计划,还知道这个计划的致命漏洞。这个漏洞。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这里是北京。无论理论还是实战,这个计划都无懈可击,之前宁远的胜利已经证明,它是行得通的。但是这一次,它注定会失败,因为这里是北京。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小城市,里面当兵的比老百姓还多,且位居前线,都是袁督师说了算,让守就守,让撤就撤,不用讨论,不用测评。但在京城里,说话算数的人只有一个,且绝不会是袁崇焕。袁督师这辈子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政治,皇上坐在京城里,看着敌军跑来跑去,就在眼皮子底下转悠,觉都睡不好,把你叫来护驾,结果你也跑来跑去,就是不动手,把皇帝当猴耍,现在连招呼也没打,就突然冲到北京城下,到底想干什么?!洞悉这一切的人,只有孙承宗。所以谦虚的老师设置了那个无比保守,却也是唯一可行的计划。然而,骄傲的学生拒绝了这个计划,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老师。就在袁崇焕率军到达北京的那一天,孙承宗派出了使者。这位使者前往袁崇焕的军营,只说了一段话: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掉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尽力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在史料上,这段话是使者说的,但很明显,这是一个老师,对他学生的最后告诫。孙承宗的判断一如既往,很准。袁崇焕到北京的那一天,是十一月十七日,很巧,他刚到不久,另一个人就到了——皇太极。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我曾查过当时的布阵方位,皇太极的军队在北城,而袁崇焕在南城的广渠门,虽说比较远,但你刚来,人家就到,实在太像带路的,要人民群众不怀疑你,实在很难。更重要的是,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袁崇焕同志实在很有想法,谁都没请示,就到了南城。到这份儿上,如果还不怀疑袁崇焕,就不算正常了。京城里大多数人很正常,所以上到朝廷,下到卖菜的,全都认定,袁崇焕有问题。唯一不正常的,是崇祯。他没有骂袁崇焕,只是下令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召见的地点是平台,一年前,袁崇焕在这里,得到了一切。现在,他将在这里,失去一切。其实袁崇焕本人是有思想准备的,一年过去,寸土未复不说,还让皇太极打到了城下,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皇帝召见,大事不妙。如果是叛徒,是不会去的,然而他不是叛徒,所以他去了。跟他一起进去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而满桂跟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他的部下。此前我曾一度纳闷儿,见袁崇焕,为什么要拉这三个人进去,后来才明白,其中大有奥妙。袁崇焕的政治感觉相当好,预感今天要挨整,所以进去时脱掉了官服,穿着布衣,戴黑帽子以示低调。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崇祯没有发火,没有训斥,只是做了一个动作:他解下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袁督师目瞪口呆。一年多啥也没干,敌人都打到城下了,竟然还这么客气,实在太够意思了。在以往众多的史料中,对崇祯同志都有个统一的评价:急躁。然而,这件事情充分证明,崇祯,是一个成熟、卓越的政治家。一年前开会,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看谁顺眼就提谁(比如祖大寿),看谁不顺眼就换谁(比如满桂),无所谓,只要把活干好。一年了,寸土未复,干掉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皇太极来了,也不玩命打,跟他在城边兜圈子;严重违反治安规定,擅自带兵进驻城下。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正常人,就要解决袁崇焕了。崇祯不是正常人,他是皇帝,一个有着非凡忍耐力和政治判断力的皇帝。以他的脾气,换在以往,早就把袁崇焕给剁了,现在情况紧急,必须装孙子。所以自打袁崇焕进来,他一直都很客气,除了脱衣服,就是说好话,你如何辛苦、如何忠心、我如何高兴等。其实千言万语就一句话:你的工作干得很不好,我很不高兴,但是现在不能收拾你。到这个份儿上,还能如此克制,实在难得,如果要给崇祯同志的表现打分的话,应该是十分。P14-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