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作品集 套装共12册)
  • 胡适作品集 套装共12册)
  • 胡适作品集 套装共12册)
  • 胡适作品集 套装共1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适作品集 套装共12册)

正版二手书,完整不缺页,实拍图片为准。

218.89 5.7折 383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适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1952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3元

货号9787301221952

上书时间2023-12-17

启灵旧书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反映这位文化巨人一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树,本社在北大百年校庆的1998年曾隆重推出一套大型胡适作品集——《胡适文集》(12册),对所收作品均作了文字订正和校勘,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后来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因文集早已售缺,多年来,一直有要求重印的呼声。此次重印,此套书的编者欧阳哲生先生又精心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对照已出各种版本的优长,重核胡适本人原始和修订版的文字等,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从《胡适文集》之中精选部分内容,另外推出“胡适作品系列”。《怀人集(精)》便是其中一本。

作者简介
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目录
追悼志摩
国府主席林森先生
追忆曾孟朴先生
刘半农先生挽辞
记辜鸿铭
海滨半日谈
丁在君这个人
《傅孟真先生遗著》序
高梦旦先生小传
张伯苓
许怡荪传
李超传
追想胡明复
追念熊秉三先生
记美国医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改造者弗勒斯纳先生
怀念曾慕韩先生
追忆太戈尔在中国
兴登堡
林琴南先生的白话诗
《师门五年记》序
《胡思永的遗诗》序
介绍一本最值得读的自传
《中年自述》序
《施植之先生早年回忆录》序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小雨点》序
先母行述(1873—1918)

内容摘要
 胡适是“传记文学”的极力提倡者,他不仅为自己敬仰的古代学者(如章实斋、戴东原、崔述)立传、编写年谱;而且留心纪录身边朋友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们的不朽业绩,如徐志摩、丁文江、张伯苓、熊希龄、齐白石等。《怀人集(精)》主要收录胡适纪念和回忆历史人物的文章。
由于所处环境不同,研究视角与方法不同,本书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与通行说法有不尽相同之处,对这些说法。我们未作删改,这并不代表我们完全同意作者的说法,请读者在阅读时认真鉴别。
《怀人集(精)》的人名、地名、标点等,有的与现行用法不同,为保存原貌,亦未加修改。

主编推荐
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拥有靠前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文、史、哲等学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来影响中国文化学术很深的历史人物。他活跃于社会政治领域,是中国自由主义拥有诠释力的思想家。
“胡适著作系列”所选均为胡适一生很有代表性的文字,依据初刊版本校对,力求呈现很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面貌,是目前市面上优选的胡适著作选本。
有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精装典藏。

精彩内容
 《傅孟真先生遗著》序傅孟真先生的遗著共分三编。上编是他做学生时代的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在《新潮》杂志上发表的文字;其中最后一部分是他在欧洲留学时期写给顾颉刚先生讨论古史的通信。中编是他的学术论著,共分七组:从甲到戊,是他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的讲义残稿;己组是他的专著《性命古训辩证》;庚组是他的学术论文集。下编是他最后十几年(民国二十一
年到三十九年)发表的时事评论。
孟真曾说:每一书保存的原料越多越好,修理的越整齐越糟

(中编丁,页40。)这一部遗集的编辑,特别注重原料的保存,从他做学生时期的文字,到他在台湾大学校长任内讨论教育问题的文字,凡此时能搜集到的,都保存在这里。
这里最缺乏的是孟真一生同亲属朋友往来的通信。这一部遗著,加上将来必须搜集保存的通信,——他给亲属朋友的,亲属朋友给他的,——就是这个天才最
高、最可敬爱的人的全部传记材料了。
孟真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
孟真离开我们已两年了,但我们在这部遗集里还可以深深的感觉到他的才气纵横,感觉到他的心思细密;感觉到他骂人的火气,也感觉到他爱朋友,了解朋友,鼓励朋友的真挚亲切。民国十五年,孟真同我在巴黎相聚了几天。有一天,他大骂丁在君,他说:“我若见了丁文江,一定要杀他!”后来我在北京介绍他认识在君,我笑着对他说:“这就是你当年要杀
的丁文江!”不久他们成了互相爱敬的好朋友。我现在重读孟真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同《丁文江
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我回想到那年在君在长沙病危,孟真从北平赶去看护他的情状。我想念这两位最
可爱,最有光彩的亡友,真忍不住热泪落在这纸上了。
孟真这部遗集里,最有永久价值的学术论著是在中编的庚组。这二十多篇里,有许多继往开来的大文章。孟真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eel&,页169--182)里,给他一生精力专注的研究机构定下了三条宗旨:(1)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的系统,而不能丰富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
(2)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
(3)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
但他在《史学方法导论》(中编丁,页1--53)里,曾指出:直接材料每每残缺,每每偏于小事。(若)不靠较为普遍、略具系统的间接材料先作说明,何从了解这一件直接材料?(页5)若是我们不先对于间接材料有一番细工夫,这些直接材料之意义和位置,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则无从使用(页5)。
我们要能得到前入所得不到的史料,然后可以超越前人。我们要能使用新得材料于遗传材料之上,然后可以超越同见这材料的同时人(页6)。
孟真的庚组里许多大文章都是真能做到他自己标举出来的理想境界的。试看他的《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中编庚,页192--235),他看了董彦堂先生
新得的两块卜辞,两片一共只有五个字,他就能推想到两个古史大问题——楚之先世,殷周之关系——都可以从这两片五个残字上得到重要的证实。这种大文章,真是“能使用新的材料于遗传材料之上”;真是能“先对于间接材料有一番细工夫”,然后能确切了解新得的直接材料的“意义和位置”。所以我们承认这一类的文字是继往开来的大文章。
我们重读孟真这些最有光彩的学术论著,更不能不为国家,为学术,怀念痛惜这一位能继往开来的伟
大学人!
胡适1952年12月10日晨四时(原载1952年12月20日《国立台湾大学校刊》第194期。又收入《傅孟真先生集》,1952年12月台湾大学出版)P51-54

媒体评论
胡适是二十世纪影响力优选也很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等普世价值的实现,而且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这一基本方向即使在今天的大陆也还接近适用,一点也用不着修改。更重要的是,他从“五四”时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台湾地区领导《自由中国》,从来没有改变过。
胡适毫无疑问地已尽了他的本分。无论我们怎样评判他,今天中国学术与思想的现状是和他的一生工作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希望中国未来的学术与思想变成什么样子,那就要看我们究竟决定怎样尽我们的本分了。
——余英时
我今天讲的是胡先生对我的影响,他对我优选影响不仅在于民主自由的理念,而是他在践行民主自由的过程当中,是真正能运用民主自由的理念行事之人。换言之,在争取和践行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胡适是一个“道成肉身”的人。“道成肉身”是一个比喻,不是基督教意义上的道成肉身,一言以蔽之,他是个**的人。
——冉云飞
在硝烟弥漫处深思,越发怀念胡适,他对待批评的理性态度,他的“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他对“容忍”的以身作则,都成了这个时代的空谷绝音。
——潘采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