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读与新思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读与新思

58.85 6.8折 86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学斌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23421

上书时间2024-10-09

古人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学斌 著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5
  • 版次 1
  • ISBN 9787201157818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290.000千字
【内容简介】
全书对儒学与民主的关系、中国的治国之道、政治哲学思想、近世早期政治思维等重要思想史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深阐释,以期由重读获新知,梳理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勾勒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代风貌。
【作者简介】


刘学斌,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学术期刊政治思想史编辑。曾在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参加并完成高等学校青年骨访问学者项目。先后入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助计划,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政治、政治制度研究。

精彩内容:

如何认识和理解三纲五常的历史含义林存光三纲五常可以说是中华中对影响为持久而深远的核心价值观。它在中国历是如何形成、传衍并不断得到强化的,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政治一历史语境下形成、传衍并不断得到强化的,其具体意涵究竟应如何理解,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着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伦理文明形态及其人文精神特的问题。反之,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伦理文明形态及其人文精神特,也直接关系着对三纲五常之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历如何形成、传衍并不断得到强化及其具体意涵的问题。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套用陈寅恪在为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所作“审查报告三”中的那句话讲,①中国自秦以后,迄于,其政治体制架构和政治传统、伦理文明形态和人文思想观念及其精神特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三纲五常之教的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一、中华文明演进的共同特与独特道路中华文明衍生与进化之形态和过程,既有人类的共同特点,亦有民族的独特历史路径。人类是一种社会的群居动物,群体的生活需要维持的秩序,具备某种组织的形式,具有共同的人类特质。然而群体与群体之间差别和殊异的发生也是不可避的,乃至在长期的历史演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其组织形式便逐渐形成了形态上的千姿百态和上的千差万别,血缘的亲疏、族群的不同、地域的远近、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分化,以及地理生存环境的殊异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差别,共同塑造了一个和民族所特有的文明形态和演进道路。大体而言,中华文明的衍生亦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由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社会(氏族一部落社会)向有组织形式的社会过渡、发展的历史进化过程。这一过渡和发展意味着社会或集体的同一的根本变化,即“要求把部落的同一相对化和建立一种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不再把个人的成员资格归结为共同的血缘关系,而是归结为对一个领土上受的组织的共同的从属关系”。不过,也正是在这一过渡、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域、族群和文明开始逐渐走上殊途分异发展的不同道路,当然,到发展形成其各自不同的真正成熟而完备的组织和文明形态时,还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中华民族而言,究竟是如何由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社会向有组织形式的社会过渡发展的,有关中国早期形成的研究虽然还难以为我们提供终的结论的明确,但有一点却是相当明确的,是早期的形成(不管是通过部落联盟的和合并的方式还是通过部落战争的武力征服的方式)并未造成由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断裂,相反,早期或早期的高度文明社会与此前的古代部落社会之间在由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以家庭和宗族为纽带和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及其组
【目录】
001/ 儒学新认识     

003 如何认识和理解三纲五常的历史含义林存光

031钱穆的“明夷待访录”任锋

047 试论朱子经世思想中的“公论”观念苏鹏辉

068秩重建的政治之维

--黄宗羲与近世政治思维的突破 顾家宁

086 叶适与浙东学派近世早期政治思维的开展任锋

111/ 历史与观念研究     

113 章太炎与辛亥革命

--以清学史的政治困境为线索 杨际开

142 厉始革典

--中国专制君权之萌生李若晖

157 试论“熙丰变礼”及其思想史意义雷博

176 制度与思想互动视角下的汉末清议 季乃礼

 

197/重要思想家与观念研究

199 孔子仁政、德治、礼范的治国之道 徐大同

212 梁启超的公民民族主义及其困境 高力克

235公德与对抗力:张东荪对民初共和政治的反思高波

 

 

251/ 经典作品研究

253帝国的政治哲学

--《春秋繁露》的思想结构与历史意义 陈明

270推原治道

--程伊川《尧典》解引义任文利

289 重塑“不变之道”:甲午战后严复四篇时评研究 胡其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