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化学(第2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分析化学(第2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图书皆为单本 套装勿拍

2 八五品

库存31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梅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17225250

上书时间2024-05-27

山东淘书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梅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6
  • 版次 2
  • ISBN 9787117225250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415千字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供中药学等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是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分析化学》及配套教材实施4年教学实践基础上,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对原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重新组合,修订编写而成。全书共分十三章,其中前十章为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和重量分析法等,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范围,后三章为紧扣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在理论部分,为突出专业特点,奠定学生学习中药分析等专业课的必要基础,在**章中补充了“定性分析简介”,便于学生熟悉掌握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虑教学课时的限制,删除了实际教学中难以涉及的“分析质量保证”。在实验内容中,删除十个生僻实验,增加了四个紧密联系理论、实践性*强的实验。为使学生*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书内容,在各章首尾处编有学习目的、学习要点和学习小结等。
【目录】
上篇 分析化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第三节 定性分析简介
一、分析反应及反应条件
二、反应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三、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
第五节 分析化学文献
一、专著
二、丛书和手册
三、分析化学核心期刊
四、常用化学网络数据库
第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一节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一、气体试样的采集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
三、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节 试样的处理
一、试样的分解
二、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第三节 测定方法的选择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
二、试样组分的性质
三、试样组分的含量
四、共存组分的影响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三、误差的传递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四节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t分布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
五、可疑值的取舍
六、相关与回归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特点和分类
二、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三、滴定方式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
二、标准溶液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的计算基础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溶液申各组分的分布
三、酸碱溶液中"浓度的计算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三、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四、混合酸碱指示剂
第四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酸(碱)的滴定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四、滴定终点误差
第五节 酸碱滴定的应用
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应用示例
第六节 非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
一、非水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二、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一、EDTA在水溶液申的离解平衡
二、金属-EDTA配合物的特点
第三节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一、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二、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第四节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二、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三、配位滴定申酸度的控制
第五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应具备的条件
二、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三、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变质现象
四、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第六节 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一、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的条件
二、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措施
第七节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一、配位滴定方式
二、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三、应用示例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氧化还原平衡
一、条件电极电位及影响因素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
一、滴定曲线
二、指示剂的选择
第四节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碘量法
二、高锰酸钾法
三、重铬酸钾法
四、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计算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银量法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二、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第三节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第四节 应用实例
一、中药申无机卤化物和有机卤酸盐的测定
二、有机卤化物的测定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挥发重量法
第三节 萃取重量法
第四节 沉淀重量法
一、沉淀的制备
二、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
三、分析结果的计算
四、沉淀法的应用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及永停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化学电池
二、液接电位
第三节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复合电极
第四节 直接电位法
一、氢离子活度的测定
二、其他阴、阳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三、直接电位法的测量误差
第五节 电位滴定法
一、原理及装置
二、终点确定方法
三、应用示例
第六节 永停滴定法
一、原理及装置
二、终点确定方法
三、应用示例
下篇 分析化学实验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 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常识
第三节 分析化学实验室常用水的规格和检验
第四节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第五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及洗液的配制
第六节 滴定分析器皿及其使用
一、移液管、吸量管
二、容量瓶
三、滴定管
第七节 容量仪器的校准
一、相对校准
二、绝对校准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思考题
第八节 分析天平与使用
一、电子天平
二、使用方法
三、称量方法
第九节 沉淀重量分析法基本操作
一、沉淀的制备
二、沉淀的过滤及洗涤
三、沉淀的干燥与灼烧
第十二章 实验内容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二 混合碱各组分的含量测定
实验三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 食醋中总酸量测定
实验五 返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
实验六 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七 枸橼酸钠的含量测定
实验八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九 锌标准溶液的直接配制
实验十 中药明矾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一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十二 KMnO.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三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实验十四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五 胆矾中硫酸铜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七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八 银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九 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
实验二十 溴化钾的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一 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芒硝中硫酸钠的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三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实验二十四 pH测定
实验二十五 醋酸电位滴定和酸常数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永停滴定法的应用
第十三章设计性实验
选题一 酸碱滴定设计实验
选题二 配位滴定设计实验
选题三 氧化还原滴定设计实验
选题四 电位法与永停滴定法设计实验
选题五 沉淀滴定设计实验
选题六 综合设计实验
附录
附录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2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4 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附录5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附录6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7 一些金属离子的,Igam(OH)值
附录8 金属指示剂的lgain(H)值及变色点的pM值(即pM1值)
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18—25℃)
附录10 某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
附录11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一O)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