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

正版全新塑封,质量问题包退换

64.4 5.0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晓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1-02

坠入爱情的斯万先生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葛晓音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40042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13千字
【内容简介】
《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将唐代天宝至元和年间诗坛兴起的尚奇之风视为唐诗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揭示出奇诗作者所坚持的儒家古道与其创作理念之内在联系的前提下,着重寻找隐藏在风格、意象、修辞等表现元素背后的深层艺术要素,尤其是各家求奇思路的一致性和独特性,及其对联想方式、艺术视野、构思创意乃至体式声调方面的影响。意在理解这派诗人深蕴于超现实想象中的心理感觉和思维逻辑,以及从其苦吟中透射出来的生命力和悲剧美。同时《中唐古诗的尚奇之风》还论述了诗人们基于对汉诗和杜诗的深切理解,从多个角度将古诗的表现功能拓展到极限的意义和得失,解释了中唐古诗之所以成为奇险诗驰骋场域的原因。
【作者简介】
葛晓音,女,1989年起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八代诗史》《汉唐文学的嬗变》《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唐诗流变论要》《杜诗艺术与辨体》等等。
【目录】
总 序

绪论 中唐古诗尚奇之风形成的背景 

节 中唐古诗尚奇之风与复古思潮同步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奇险诗创作高潮形成的地域原因和思想基础 

第三节 “补元化”的哲学思考和创作理念

章 《箧中集》诗人和顾况的另类古调 

节 《箧中集》的苦涩语调及其对传统声调的逆反 

第二节 顾况“逐新趣异”的苦调奇思 

第三节 古调变异的创作背景和心理原因

第二章 中唐前期古诗中超现实想象的变化 

节 神仙世界的落实及其与凡俗生活情景的互融 

第二节 想象方式的变异与体式的关系 

第三节 中唐前期文人神仙想象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三章 “诗囚”的视野变异及其艺术渊源 

节 历代诗论对孟郊诗境和艺术视野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R天蹐地”与“胚胎造化”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邃于天根月窟”之思的艺术渊源

第四章 孟郊五古的比兴及其联想思路的奇变 

节 孟郊的风雅观和传统比兴的思理更新 

第二节 生活逻辑的推演和场景的比附 

第三节 印象的表现和感觉的强化

第五章 韩、孟探索古诗句调的意义和得失 

节 平顺句调中的节奏追求 

第二节 艰涩声调和词句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难易两极探索的得失和意义 

第六章 从尚古到求奇:韩愈险怪诗风形成的内在逻辑 

节 上追秦汉诗歌体式的奇格 

第二节 善用古事翻新出奇的思路 

第三节 困境中的感激怨怼所激发的奇思 

第四节 与复古同道斗奇争险的豪气 

第七章 韩愈古诗中的“性情面目”与人物百态 

节 中唐以前诗歌中的人物描写 

第二节 韩愈的“疾恶甚严”及其对僧俗人物的描写 

第三节 韩愈的“爱才若渴”及其对寒士同道的刻画 

第四节 韩诗“全见面目”的原因和创新意义 

第八章 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节 从历代诗论看“以文为诗”界定的模糊性 

第二节 五古长篇节奏的推进方式以及叙述功能的拓展 

第三节 七古篇体节奏的处理方式与古文“文法”的区别 

第九章 李贺诗歌“求取情状”的两种思路 

节 以实写虚的场景提炼和表现效果 

第二节 难以名言的“情状”和钩深穿幽的“求取” 

第三节 两种思路的结合和“非全无畦径可寻” 

第十章 李贺部分七古中的“断片”现象及其内在脉理 

节 典故融合中隐蔽的意脉 

第二节 意象跳跃中的思路转折 

第三节 绮碎细节中暗示的情思 

第四节 七古跳跃跨度的探底 

第十一章 李贺“短调”的体式特征和创作背景 

节 “短调”的体式特征和李贺的辨体意识 

第二节 从中唐五言歌诗的兴盛看李贺“短调”的创作背景 

第十二章 贾岛奇思“入僻”的理路及其古、律之分 

节 从历代诗评看贾岛的“奇”与“僻” 

第二节 贾岛五古对孟郊思路的效仿和拓展 

第三节 贾岛五律思路的“入僻”及其与五古的联系 

小结 关于奇险诗艺术表现的若干思考 

节 奇险诗的诗意来源和内在的悲剧美 

第二节 天人对应的思路和“笔补造化”的创意 

第三节 深层感觉的综合和印象的再造 

第四节 古体特征的强化和创作传统的逆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