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

10 5.0折 2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柏岭 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3一8

上书时间2024-05-3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柏岭 著
  •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0528771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0页
  • 字数 290千字
【内容简介】
本课题所说的“晚清民初”,上限起自清代乾嘉之际的词学新复兴期,下限基本以“五四”运动为界,但根据论题的需要,本着词学思想发展的规律,也多有延伸,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时期词学思想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历史意义,不仅处于传统词学理论的辉煌时刻,也保留着向现代词学过渡的痕迹。因此,集中解读这时期的词学思想,颇有意义。

   本课题在研究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寻找词学思想的单位入手。这个单位应当可以相对完整独立,依此并紧扣此时期词家的认识程度,寻觅其中的个性及时代特色。通过解读并组合这些可以相对独立的单位,整体观照这时期的词学思想。研究工作将始终以历史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依据“反思、辩证、会通、创新”的治学思维模式,紧扣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历史学、地理学、美学、艺术学、文化学等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局部与整体谐调,力求构建一个适合我们所知的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综合模式。

  “总论”部分在追寻词学思想的历史和时代延续、新变中,整体审视这时期的词学思想,试图确立研究对象的时空坐标。

  “上篇”遵循艺术理论体系逻辑,组合此时词家对词人、词体、词体艺术问题中相关主题的探讨,揭示他们大多具有词学观念。

  “下篇”遵循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依次选择了此时著名词家的特标一义之说。
【目录】


前言

总论 复古求瓣的时空观览

  第一章  正变说与晚清民初词家的词学史观念

  第二章  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

  第三章  比兴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构建

  第四章  词史观念与晚清民初词学思想的时代共感

上篇  原人尊体的慧心之游

  第五章  词人意识:词人心性的理性解读

  第六章  词心观念:词家心性的审美诠释

  第七章  多层定位:词体地位及体性的思考

  第八章  艳情风骚:艳词体性的文化诠释

  第九章  笔法慧心:词之笔法的艺术体认

  第十章  声调之美:词体音乐性的审美阐释

  第十一章  品第之辨:词品观念的孕育发展衣其意义

  第十二章  妙境之悟:境界观念的词学走向及其意义

  第十三章  感、雅、远:词作趣味的结构层次

  第十四章  浑化理念的门径追寻——周济的宋四家门径论

  第十五章  鼓荡个性的浑涵 ——蒋敦复“有厚入无间”辨

  第十六章  人文俣一的儒雅——刘熙载“厚而清”词说的评介

  第十七章  忧生念——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介

  第十八章  本末难修的忠厚顿挫——评陈廷焯“沉郁”词说

  第十九章  折中求宜的含蓄浑成——沈祥龙“词有三要”析

  第二十章  气格蕴厚的静穆浑成——王鹏运、况周颐的“词之三要”论

  第二十一章  新旧共存间的对主知——况周颐、王国维词学思想比较研究

  第二十二章  传统词体现的终结——梁启超词学思想评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