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
¥
32
6.5折
¥
49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张京祥、姜克芳、何鹤鸣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4
上书时间2024-10-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京祥、姜克芳、何鹤鸣 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4181437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31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城市空间转型与再生丛书;城市世纪文库
- 【内容简介】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体系与劳动地域分工格局,随着国际与国内发展环境的巨大转变,曾经支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量产业园区正面临着空间收缩、功能转型的巨大压力,成为制约中国城市产业与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挑战。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资助,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探讨了中国城市收缩的总体背景与类型,产业园区转型的内外动力机制,建构了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总体路径,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剖析了产权制度创新在促进产业园区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以常州高新区的转型更新作为典型实证案例。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适合从事城市经济、城市研究、城市规划等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 【作者简介】
-
张京祥,1973年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区域发展与规划,城镇群、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产业发展等。
姜克芳,1991年生,江西九江人。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参与规划项目及研究课题数10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治理、产业空间规划等。
何鹤鸣,1987年生,福建平潭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区域发展与规划,城镇群、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产业发展等。
- 【目录】
-
前言
1 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时代语境
1.1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与战略调整
1.1.1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背景
1.1.2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
1.2 “世界工厂”面临“压缩式”产业转型
1.2.1 普遍特征:去工业化危机中的被动转型
1.2.2 中国特性:压缩产业环境中的主动转型
1.2.3 压缩式产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1.2.4 实证案例:绍兴市的压缩式产业转型
1.3 产业转型主载体:国家战略下产业园区使命的变迁
1.3.1 产业园区的概念
1.3.2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产业特区形态
1.3.3 作为吸引外资平台的产业园区模式
1.3.4 作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载体的开发区、新城新区
1.3.5 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体空间的时代使命
1.4 中国城市产业园区转型的研究综述
2 城市收缩与收缩的产业园区
2.1 城市收缩的背景、概念及其成因
2.1.1 全球发展的转型与普遍的城市收缩
2.1.2 城市收缩的理解与辩证认识
2.1.3 城市收缩的成因
2.2 城市收缩的三大类型
2.2.1 趋势型收缩
2.2.2 透支型收缩
2.2.3 调整型收缩
2.3 中国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
2.4 转型语境下“中国式”收缩的总体特征
2.4.1 经济环境转型:增长与收缩叠加
2.4.2 治理意识转型:增量与提质并重
2.5 调整型“穿孔”:产业园区的局部收缩现象
2.5.1 调整型“穿孔”的内涵与形成机制
2.5.2 调整型“穿孔”的典型案例
2.5.3 产业园区局部收缩的修补策略
2.6 产业园区收缩的定量测度
2.6.1 测度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2.6.2 测度指标选择与测度体系
2.6.3 实证:常州高新区启动片区收缩的测度
3 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理论阐释
3.1 产业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思辨
3.1.1 分工理论的缘起与发展脉络
3.1.2 贸易理论的发展: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
3.1.3 报酬递增的解释: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经济之辩
3.2 产业园区的产生:空间集聚与组织创新
3.2.1 园区作为一种空间集聚具有的报酬递增效应
3.2.2 园区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对交易效率的改进
3.2.3 分工视角下产业园区的产生
3.3 园区转型:内生于分工自发演进的过程
3.3.1 社会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
3.3.2 内生与分工自发演进的园区转型
3.3.3 转型现象:多尺度分工演进的叠加
4 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路径建构
4.1 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国际趋势
4.1.1 由工业区向生态工业园、科学园转型
4.1.2 面向创新的生产综合体
4.1.3 品质卓越的宜居空间
4.1.4 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4.2 产业园区发展转型的多维度变革
4.2.1 以土地产权盘活变革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
4.2.2 以研发孵化职能引入为代表的创新体系建立
4.2.3 以政府职能变化为标志的制度优势构建
4.2.4 以功能复合利用展示综合化发展趋势
4.3 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路径建构
4.3.1 路径一:产业结构优化
4.3.2 路径二:创新环境驱动
4.3.3 路径三:体制变革引领
4.3.4 路径四:空间复合发展
5 产权交易博弈:影响产业园区转型的制度关键
5.1 围绕产权的博弈格局解析
5.1.1 分离与制衡:土地产权背后的利益格局
5.1.2 交易与博弈:产权重组的现实障碍
5.1.3 定价与限价:政策干预的两条脉络
5.2 转型模式及博弈模型构建
5.2.1 城市产业园区工业用地精明转型的三种模式
5.2.2 各类博弈模型构建及博弈分析
5.3 面向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
5.3.1 E1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
5.3.2 E2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
5.3.3 E3博弈均衡的制度突破
6 常州高新区工业用地存量更新的规划实践
6.1 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面临的现实困境
6.2 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目标、原则与特征
6.2.1 存量用地更新的总体目标
6.2.2 存量用地更新的五项基本原则
6.2.3 常高新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模式的两大特征
6.3 常高新存量用地更新的基本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升级
6.3.1 产业转型的宏观要求
6.3.2 产业升级的特色需求
6.4 黄河路地区存量用地更新规划
6.4.1 现状空间综合评价
6.4.2 空间更新的总量及分配
6.4.3 不同用地功能片区的更新布局引导
6.4.4 重点空间建设管控
6.5 多种情景选择的供地模式创新
6.5.1 完善土地回购出让制度
6.5.2 提升用地置换指导力度
6.5.3 试点租让结合制度
6.5.4 规范自发流转行为
6.5.5 试点协议出让制度
6.5.6 规范继续持有行为
6.6 政府主导的触媒式更新
6.6.1 触媒项目区的选择
6.6.2 触媒项目综合设计
6.6.3 政府主导保障实施
6.7 以“引导+倒逼”的奖惩机制推进用地更新
6.7.1 税收调节推进更新
6.7.2 绩效评估提高效率
6.7.3 建立准人限制清单
6.8 基于多元利益协调的全程实施保障
6.8.1 建立多元化的实施机制
6.8.2 积极提供创新空间、公共服务空间
6.8.3 有序推进产权管理创新
6.9 以菜单式政策实施差异化空间引导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