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语文怎么教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1.7
6.1折
¥
5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竹平|责编:张玉洁
出版社湖南人民
ISBN9787556130771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1819624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竹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多家刊物封面人物、签约作者和专栏作者。在40多种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400多篇。首创“听读课程”,致力于“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课程开发与实践。出版有《我在小学教语文——母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文故事会——飞刀老师的16堂高分作文课》《语文寻意——从文本解读到课程设计》《儿童成长的秘密》《呼应学习任务群——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等作品。应邀赴各地进行课程培训、讲座和上课400余场。
目录
第一辑:读懂教材,从语文要素入手
什么是“双线组元”
如何理解“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读懂教材的抓手
语文要素如何转化为学习目标
教材如何构建作文教学体系
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要素的关系
第二辑:用活教材,从单元整体入手
每个单元是怎样的一个整体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创生单元学习价值
如何提升单元整体学习价值
“语文园地”的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个共性目标
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
第三辑:统编教材使用的冷思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的五个疑问
别把“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
策略单元教学的五点思考和建议
习作单元的“不变”与“变”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话题与目标是什么关系?
警惕“名著导读”变成“名著误读”
厘清“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关系
革命传统类文本教学如何立足儿童
第四辑:统编教材教学实践案例
浸在童真童趣里的语言真新鲜
特设境遇,任务驱动
长文章的读、学、教
开启和构建教室里的高年级读书生活
五年级学生怎样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用好这一个“例子”
散文教学解读与课程设计
创设学习境遇,落实语文要素
入景·入境·入情
从文字之美到意境之美
胸怀单元整体,发挥文本价值
内容摘要
对于统编新教材,各地语文教师的理解会有所偏差,对于如何使用、解读统编教材仍有许多困惑。本书从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与重点难题入手,引领研读语文新课标,厘清“双线组元”和“语文要素”等新兴概念,助力一线教师深入理解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核心理念,同时提供大量教学实例和实操策略,将课程理论实践化,在实践中指导教师用实、用活教材,有利于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
精彩内容
语文要素如何转化为学习目标从追问出发无论是指向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是指向学习策略和习惯养成,语文要素都是概括性、方向性的表述,都具有模糊性。比如“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学习要素),这条要素指明了阅读这个单元课文时重点要学习什么,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路径去“了解”,“写清楚”在这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而“怎样”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先研究明白,然后才能准确定位这一要素所指向的单元学习目标。
要将一条具体的语文要素正确解读为具体的单元学习目标,就要从追问要素中表示行为、程度、条件等方面的关键词开始。只有当这些追问都找到了合适的答案,学习目标才会慢慢清晰起来。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学习要素。面对这条要素,至少需要追问四个问题:“关键语句”指的是什么样的语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才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是要求体会到什么程度?“体会”的方法和路径是什么?甚至还可以追问:为什么要学习的是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别的方法?为什么要定位为“初步”体会,而不是“深入”体会?只有当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时,教师才算真正弄明白了用该单元文本“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规划和设计与学习目标匹配的学习活动。
多角度解读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正确的思路。怎样找到“追问”的答案呢?显然,靠想象和经验是不可靠的。一套教材的编写,不会随意为之,编写者精心提炼的语文要素,肯定是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的成果——以《新课标》为依据和参照提炼,以整套教材的目标序列为基础编排,以相应的课文等单元内容为凭借保证落实。那么,将每一条语文要素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单元学习目标,也就应该有与语文要素的诞生相匹配的思维路径。
其一,对照《新课标》,明确要素提炼依据。
针对每一条语文要素,都要想一想,它与《新课标》中“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中的哪些内容相关联。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新课标》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中,“阅读与鉴赏”的第4条第一句话是这样的:“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制定的依据就很清楚了。
其二,梳理发展线索,准确定位要素位置。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方法的习得、习惯的养成等,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条语文要素出现在某册教材某个单元,通常是沿着具体的目标线索发展而来的,它是有层次的目标序列中的一环、一个点。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每一条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实,都是在已有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对一条语文要素进行目标细化,要将其放置于整套教材中,梳理出前后相关的语文要素,统筹兼顾,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准确定位要素需要落实的程度,如“初步”这类表示程度的词语该如何理解和细化。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学习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要准确解读这条要素,明确其在学生习作能力发展中的学习价值,除了知道它属于“写人”类习作学习要素外,还需要弄清楚在整个教材的“写人”类习作当中,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通常,将相关的习作学习要素用表格的方式列举出来,是一个好办法。
其三,研读单元内容,解读要素具体内涵。
前面已经谈到,一条具体的语文要素,必须以相应的课文等单元内容为凭借才能落实。“相应的单元内容”也就成了回答“追问”,将语文要素细化为单元学习目标的重要参考和凭借。“相应的单元内容”主要指什么呢?就阅读学习要素而言,一是指单元每篇选文后的思考题或略读课文的导读,二是指“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三是指“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就习作学习要素来说,主要指教材单元习作页的提示和要求,还有“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以及单元课文后的“小练笔”。细化口语交际学习要素,研读教材单元口语交际页提示和要求时,要注意将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情境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梳理明白,情境本身不是学习目标,而是促进学习目标落实的内容和活动载体,换一个类似情境,也应该能够达成学习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阅读学习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能从哪些维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这一语文要素细化为单元阅读学习目标,至少要想明白这两个问题。研读《田忌赛马》课后第二题、《跳水》的课后第三题和“交流平台”,答案就渐渐清晰起来,对应细化的学习目标就可以这样描述:1.借助画图的方法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人物的具体做法,并依此推测人物思维过程。
2.联系文中人物处境,抓住描写具体情境的句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人物的举动,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
3.在读懂故事人物的想法、思维过程的基础上,理解人物品质,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
同是这一单元,习作学习要素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变化发展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注意情节的转折。“情境”怎么来?怎样才能做到故事中有“情节的转折”?带着追问,我们会发现,教材从素材、构思等方面给出了比较具体的提示,根据教材的提示和要求,结合“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细化后的学习目标如下:1.回顾阅读过的探险故事,感受探险带来的趣味,积极主动地创造情境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2.确定探险故事中性格各异的主人公,组成故事中的探险小队。从场景、装备、险情、求生等角度思考探险的具体情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构思探险历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写出情节的转折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3.借鉴《跳水》或其他文章中表现气氛紧张的写法,让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
4.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文章,互相欣赏学习,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未完待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