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商鞅治秦与现代治理缘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5.1
6.6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叶自成|责编:李婕婷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2266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009511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1978—1985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198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
主要著述:《老子全解》、《老子政治哲学》、《中国崛起—华夏体系大历史》、《华夏主义—华夏体系大智慧》、《中国大战略》、《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等。
目录
前 言 商鞅治道的历史意蕴 // VII
第一章 政道与治道
第二章 商鞅治道之鉴:管子的治国思想
第三章 商鞅治道的历史环境
第四章 商鞅治道的整体方略和路线
第五章 商鞅治道四真
第六章 商鞅法治原则的历史脉络
第七章 法治如何制约君权?
第八章 商鞅对司法的治理
第九章 商鞅治农:农业、农村、农民为立国之本
第十章 商鞅治军:打造大国竞争的利器
第十一章 商鞅治官:治邪官,常官迁
第十二章 商鞅治商:限制商业、商人
第十三章 商鞅对国家的治理:强国家模式与六个统一
第十四章 商鞅对社会的治理
第十五章 商鞅对民众的治理
第十六章 商鞅治秦的结局:一个强国家的诞生
第十七章 商鞅治道的历史评价
余论一 大国竞争与商鞅治道的六点结论 // 305
余论二 中国法治:商鞅未竟之业 // 311
后 记 // 335
内容摘要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大变革,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助力秦国崛起为强国,还具有开启制度现代化的创新意义。福山等学者认为,商鞅提出来的国家治理与法制理论,使政治理论摆脱道德学派,“今天中国国家治理的许多特点,可以归功于这个历史传承”。
本书重读法家典籍精华,对商鞅治秦的完整方略进行解译,从中总结出古代国家崛起的政治制度优势,探寻国家治理的传统文化根基。
商鞅治秦方略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确立法治思想。在秦以前,华夏各国的治理思想以礼治或者人治为核心,商鞅提出来以法治取代人治,限制君权。其次,围绕法治思想核心,展开具体治理理念的创新,覆盖治农、治军、治官、治商、治国、治社会、治民众等层面。以个人能力为标准的高度组织化的官吏制度,重视发展农业、解决强军问题,实现六个统一、建立强国家模式,通过变法,秦国从战国初期的落后国家快速走上强国之路。
精彩内容
余论一
大国竞争与商鞅治道的五点结论商鞅治道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相互吞并的战国时代。人类在进步,理性在发展,今天的大国竞争虽然还会有战争,但和平竞争已经成为主要方式。
但是,今天的时代虽然不是战国的吞并时代,却仍然是一个激烈的大国竞争时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没有退出舞台,战争依然不断。那些在大国竞争中失败的国家一样会被分疆裂土,被挤出国际社会的舞台。
商鞅的伟大在于提出了中国治道的四大问题。一个是统一问题,一个是三农问题,一个是法治问题,一个是阶层上下流动问题,这四大政治问题都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问题。
商鞅在战国时代处理的许多问题,在今天仍然会发生。商鞅在大国竞争时代提出的治国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价值。
一、强国家模式仍然是大国竞争的基本模式大国竞争比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提升综合实力首要的就是建立强国家模式。举目四望,当今世界的治理模式几乎都是强国家模式。凡是国家竞争力强的,必定是强国家模式;凡是国家竞争力弱的,必定是国家治理模式还不够强。商鞅所谓的强国家模式,就是六个统一—统一国家政权、统一军队、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法治。
当年商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国竞争的时代。秦国靠什么胜出呢?比人口面积,秦国不如楚国;比文化、人才、军事,秦国不如魏国;比经济富裕,秦国不如齐国。但秦国的强国家模式却能使秦国在大国竞争中居于上风,最后战胜综合实力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延续五千年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与商鞅的强国家模式有很大的联系。中国要在今天的大国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统一模式必定是要坚持的。中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维护统一的目标一刻也不能松懈。
以法治国与强国家模式是有关联的,强国家更需要用法制来制约和治理。同样,强大的法治体系也需要强大的国家权力来支持。弗朗西斯·福山在纠正哈耶克自发理论时说,“法律发展有重要中断,只能以政治权力的干预来解释,而不是‘自发秩序’进程的结果。哈耶克只是把历史事实搞错了”,“现代法治的出现全靠强大中央国家的执法”。
二、紧紧抓住战略产业不放松是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什么是战略产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内容,但不论处于哪个时代,战略产业都是对国家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在商鞅那个时代,农业就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产业。所以,当时商鞅以农战第一作为秦国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农业不放松,凡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就去做,凡不利于发展农业的先放一边。虽然不免有所失衡,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战一体,是秦国发展的关键。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业、以农村为主要区域、以农民为主要人口构成的国家,只有在发展上抓住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关键才能成功。
当然,今天的农业、农村、农民已经不再是战略产业。什么是决定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战略产业呢?芯片?生物科技?新能源?可能各有不同,但不管是哪个领域,中国一定要紧紧抓住对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产业,这是保证在大国竞争时代胜出的关键。
三、人才竞争依然是大国竞争的关键人才对于大国竞争也异常重要。谁能把有能力的人放在国家的关键岗位,谁就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优势。当年商鞅把法家唯才是用的原则用在秦国,制定了一整套提拔人才的制度和办法,根本的一条就是打破贵族世袭,凭借粮功、军功、政功等实际的事功选拔任用人才,保证了秦国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提出了徕民的思想,不拘一格重用不同国家的人才。在整个战国时期,秦国是任用最多外来人才并提拔他们担任重要职务的国家。秦国本是一个人才非常缺乏的国家,文化落后,教育落后,但商鞅改革在吸收外来人才上下了功夫,把一大批外来人才吸引到秦国,在国内又建立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所以秦国人才辈出,保证了在大国竞争中的人才需要。
在今天,人才竞争仍然在大国竞争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真正学习商鞅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精神,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实效。
四、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是大国竞争的基本保证
商鞅所处的时代,首先是要保证秦国能从魏国手中收回河西地,所以打造强大的、能打胜仗的军队,就成了商鞅大国竞争思想的基本内容。而当时的魏国是一个霸权国家,也是一流的军事强国。为了打造能战胜魏国的军队,商鞅不仅在以法治军、选拔军事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秦军的作战方式、战略战术、行军布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秦国打造了一支新式军队。这支军队战斗力特别强,纪律性特别强,作战特别勇敢,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今天的大国竞争,强大的军队依然是坚强的后盾。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不对外侵略扩张,但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必须要有击退外来侵略的军事能力。如何能在当今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取胜,如何保证中国的领土安全、政治安全、资源安全、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极其复杂的任务。我们今天仍然要学习商鞅变法的精神,在打造新式军队、新的作战方式、新的战略战术方面下大功夫。
五、改革创新是大国竞争永恒的动力大国竞争也在比拼制度的创新。没有一种制度能够永恒不变,没有一种办法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再好的制度都会逐渐变得僵化,再好的办法都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为社会每天都在变化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所长、有所短,每个国家可能都会面临重大机遇。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随时改变旧的制度,随时准备学习他国的长处。保守必然落后,僵化必然停滞。商鞅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使秦国大有发展,靠的就是学习和借鉴在魏国、赵国学到的好经验、好办法,并且使之与秦国的国情结合,提出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新做法,迅速使秦国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强大的国家。而原来先进和强大的国家,如魏国和齐国,不能保持连续的创新,国力就不断下降。
秦帝国之所以二世而亡,其最根本的教训,就是把商鞅在大国竞争时代创立的制度,原封不动地延续到了统一时代,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又乱改。秦国成于商法,亡于不改商法和背离商法精华。
现代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如何克服政治衰败的问题,其实商鞅在两千多年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唯一使政治制度保持活力的办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就要不惜改革原来的制度;只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可以实行新的办法。这就是所谓的“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改革创新正是保持大国竞争力的永恒动力。
总之,商鞅的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商鞅在大国竞争条件下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精神,其实很多都适用于当前的大国竞争环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好好总结和研究商鞅治理国家的思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