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讲学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启功讲学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5 6.9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启功著;赵仁珪万光治张廷银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378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31585096

上书时间2025-01-0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第一编  论文学  万光治 整理

 

整理者序

 

一、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5 日讲)

 

二、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12 日讲)

 

三、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19 日讲) 

 

四、唐代文学 (1979 年 4 月 26 日讲) 

 

五、唐代文学 (1979 年 5 月 10 日讲)

 

六、唐代文学 (1979 年 5 月 17 日讲) 

 

七、八股文 (1979 年 5 月 24 日讲) 

 

八、古诗词作法 (1979 年 5 月 31 日讲) 

 

九、明清诗文 (1979 年 10 月 9 日讲) 

 

十、《书目答问》 (1979 年 10 月 16 日讲) 

 

十一、明清诗文 (1979 年 10 月 23 日讲) 

 

十二、明清诗文 (1979 年 11 月 21 日讲) 

 

十三、《书目答问》 (1979 年 11 月 24 日讲) 

 

十四、《书目答问》 (1979 年 12 月 26 日讲) 

 

十五、明清诗文 (1980 年 1 月 9 日讲)

 

十六、元代诗文 (1982 年 4 月 14 日讲)

 

十七、元代诗文 (1982 年 4 月 21 日讲) 

 

十八、元代诗文 (1982 年 6 月 2 日讲) 

 

整理者后记

 

 

 

第二编  论学术思想  张廷银 整理

 

整理者序 

 

一、先秦学术 

 

二、汉代经学 

 

三、宋明理学

 

四、清代今古文经学

 

 

 

第三编  论古籍整理  张廷银 整理 

 

整理者序 

 

引子 

 

商品简介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开设过以唐代文学、明清诗文为主的文学史课,以汉代、宋代、清代为主的历代学术思想史课,以文化常识和文献常识为主的古籍整理基础课,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这些就构成了这部书的四部分:论文学、论学术思想、论古籍整理及其他。每一部分中,既有宏观的总体概括,也有具体的分析释例;尤其可贵的是能拉通各代,从史的角度观照历代学术与文学的发展变化,如在论学术思想时,从初民文化谈起,一直谈到汉学、宋学、清代的今古文经学,充分体现了启先生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总体观照。由于是根据学生的笔记记录整理而成,本书语言活泼,观点新颖,读起来既有教益又有趣味。



作者简介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目录
编者前言  赵仁珪
第一编  论文学  万光治  整理
  整理者序
  一、唐代文学(1979年4月5日讲)
  二、唐代文学(1979年4月12日讲)
  三、唐代文学(1979年4月19日讲)
  四、唐代文学(1979年4月26日讲)
  五、唐代文学(1979年5月10日讲)
  六、唐代文学(1979年5月17日讲)
  七、八股文(1979年5月24日讲)
  八、古诗词作法(1979年5月31日讲)
  九、明清诗文(1979年10月9日讲)
  十、《书目答问》(1979年10月16日讲)
  十一、明清诗文(1979年10月23日讲)
  十二、明清诗文(1979年11月21日讲)
  十三、《书目答问》(1979年11月24日讲)
  十四、《书目答问》(1979年12月26日讲)
  十五、明清诗文(1980年1月9日讲)
  十六、元代诗文(1982年4月14日讲)
  十七、元代诗文(1982年4月21日讲)
  十八、元代诗文(1982年6月2日讲)
  整理者后记
第二编  论学术思想  张廷银  整理
  整理者序
  一、先秦学术
  二、汉代经学
  三、宋明理学
  四、清代今古文经学
第三编  论古籍整理  张廷银  整理
  整理者序
  引子
  一、目录、版本校勘及制度
  二、文字与音韵
  三、标点与注释
  附:据课堂讲授所做作业四篇
第四编  其他  张廷银、朱玉麟、赵仁珪等  整理
  一、清代学术问题私见
  二、汉语诗歌构成的条件
  三、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
  四、扬州讲演
  五、乌鲁木齐讲演: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六、《壬寅消夏录》与尉迟乙僧画
  七、书法二讲

内容摘要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开设过以唐代文学、
明清诗文为主的文学史课,以汉代、宋代、清代为主的历代学术思想史课,以文化常识和文献常识为主的古籍整理基础课,以及其他一些课程。这些就构成了这部书的四部分:论文学、论学术思想、论古籍整理及其他。
每一部分中,既有宏观的总体概括,也有具体的分析释例;尤其可贵的是能拉通各代,从史的角度观照历代学术与文学的发展变化,如在论学术思想时,从初民文化谈起,一直谈到汉学、宋学、清代的今古文经学,充分体现了启先生对中国学术思想的总体观照。由于是根据学生的笔记记录整理而成,本书语言活泼,观点新颖,读起来既有教益又有趣味。

主编推荐
如何才叫通识、通才?如何才能通识、通才?这本《讲学录》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与示范。 这本书也很好地体现了启先生在具体讲授之中的风格: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我们能不时地从中发现很多很有趣、很富于启发性的观点。 ——赵仁珪

精彩内容
 怎样去研究唐代文学?谈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一)文学史为照顾全面,考虑不同程度的人阅读,故颇受局限。我认为文学史不可不读,亦不可太读。
全面地阅读和研究作家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如《唐诗三百首》,所选李白诗都是精华,但如读《李太白全集》,却发现有许多糟糕的诗。所以,了解一个作家,一个流派,一个时代,除文学史外,其余大有可为。
(二)要居高临下,不能被作品吓住,更不能被当代人的议论吓住。要看一个作家与前者有何关系,在当时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有比较才有鉴别”。
研究唐诗,不研究六朝诗、宋元诗,则无法比较。如“初唐四杰”,有人认为不如盛唐,但对比六朝,则可知何以在当时有如此大的影响。
(三)背景与文学艺术成就关联极大,但关系究竟
怎样?有些背景是当时生效,有些是经酝酿以后生效的,应该予以注意。现今有些文学史将作品和背景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背景对文学,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四)背景与题材。题材是当时的,它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但题材的酝酿非一夕而成。杜甫写安史之乱的诗,可称作“诗史”,但他所以能如此,亦非一夕之功。这当中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也得之于汉魏六朝、初唐、盛唐文学之力。正如长期施肥,一朝沐浴阳光雨露,新芽便可破土。故杜甫的成就,除安史之乱的背景,还有另一方面的条件。
(五)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风格、面目,但其间不能一刀切断。如唐分四期,明、清便有人议论,问一
个作家历经两个时期,该如何分?唐分初、盛、中、晚,指的是统治阶级的盛衰没落,虽然与文学有关,但并不绝对。如盛唐文学则并非唐文学的高峰。
所以,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一个动乱的社会,作品
易于及时反映现实,升平时期则不一样,故有“诗穷而后工”之说。“蜀道难”好写,“大平原”则不好写。
李、杜写安史之乱,以已有的写作才能,如鱼得水,故有成就。初唐人的文化教养是隋统一的功劳。唐建国以后,这些人的创作才能已经成熟。其实隋文学已较成熟
,初唐是隋酝酿而来的。中唐韩愈、白居易等,颇得盛唐之力。白居易的诗如糖水经过沉淀,毫无渣滓。韩愈诗并不在李、杜之下。人一说韩愈,似乎只有古文运动。其实在安史之乱后,他的诗极有价值,如《石鼓歌》。可以说,韩诗中某些篇章长于他的文。此是个人看法。
韩愈气魄大,飞扬跋扈;白居易则婆婆妈妈。白作诗并未征求过老妪的意见,这是后人的误解。元、白诗相比,元是一锅粥,白诗如过滤沉淀后的糖水。北方曲艺行话有“皮儿厚皮儿薄”之说。皮儿薄者,一听就懂
;反之则皮儿厚。元、白诗正有皮儿厚皮儿薄之分。
传统的文学批评卑视唐代中期、晚期,我认为不妥。晚唐诗风细腻,如赵嘏、许浑、司空图,诗的精密度很高,这正是安史之乱再度统一后施肥浇水开出的花。
正如二茬茶较第一茬长势弱一点,其味并不弱于前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