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共10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2.6
6.3折
¥
32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马东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53949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0元
货号30309620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字诚之,江苏常州人,15岁入县学,18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学堂,负笈从学的就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后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吕思勉读书广博,治学严谨,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蔚为一代史学宗师,代表著作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断代四史,及《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等。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先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后入昆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专攻文史。毕业后,担任《滇报》编辑。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在国史编纂处任民国史纂辑。1921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史学教授,以潜心教学著书为终生职志。曾培养了一大批文史考古学者,门人弟子号称三千,其成就斐然者有黄现璠、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周汝昌、侯仁之等。被日本国会图书馆称为“中国通史quanwei”。
一生治学严谨,博闻强识,著述甚丰,代表著作有《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全编》《桑园读书记》《东京梦华录注》《清诗纪事初编》等。
孟森(1868-1937)字莼孙,笔名心史,号阳湖孑遗。江苏武进人。早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嗣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入郑孝胥广西兵备道幕府,参与发起预备立宪公会。1908年,出任《东方杂志》主编。1909年,当选江苏咨议局议员。。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员,又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1914年,国会解散,逐渐淡出政坛,专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州开国史。
孟森是我国明清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心史丛刊》《满洲开国史讲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元清系通纪》等。
蒋廷黻(1895-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1911年只身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首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之职,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弃学从政,先后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等职,被誉为民国政府“ZUI知外交的人”。1965年病逝于纽约。
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视为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代表著作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选辑》(上、中)《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国近代史》等。
目录
《隋唐五代史(上下第2版)/中国大历史》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隋室兴亡
第一节 文帝内治
第二节 文帝外攘
第三节 炀帝夺宗
第四节 炀帝荒*
第五节 炀帝事四夷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
第三章 唐之初盛
第一节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
第三节 唐初武功(二)
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
第五节 唐初武功(四)
第六节 唐初武功(五)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韦之乱
第一节 高宗之立
第二节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节 武后政治
第四节 高宗、武后时外患
第五节 中宗复位
第六节 韦后乱政
第七节 玄宗之立
第五章 开元、天宝治乱
第一节 玄宗政治
第二节 开、天边事(一)
第三节 开、天边事(二)
第四节 开、天边事(三)
第五节 开、天边事(四)
第六节 开、天边事(五)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
第八节 安史之乱(下)
第六章 安史乱后形势
第一节 代宗之立
第二节 吐蕃、回纥之患
第三节 藩镇及内乱
第四节 代宗政治
第七章 德宗事迹
第一节 德宗初政
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
第三节 泾师之变
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
第五节 贞元后边患
第六节 贞元朝局
第八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
第二节 宪宗时藩镇叛服
内容摘要
马东峰主编的《中国大历史(共10册)》是精选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大历史学教授邓之诚的《宋辽金夏元史》,明清史学奠基人孟森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和近代史研究开创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八部著作编纂而成,每部著作都堪称该历史时期卓著的巅峰之作,八部断代史组成了代表现代史学较高水平的“中国通史”和“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共10册)》旗帜鲜明地主张“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不仅将较高的学术成果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四位史学大家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观点展示出来。吕思勉的贯通古今、征
引繁富,邓之诚的闻博洽见、提纲挈领,孟森的比勘辨析、老吏断狱,蒋廷黻的论述扼要、眼光远大,每一种不同的治史方法和史学观点,都让人感觉豁然意解、沈疴顿愈。通过这套著作,以收读者能够从历史知识的传统教育当中解脱,学习和煅铸自己的史学观点的裨益。
精彩内容
第一节 文帝内治隋文帝何如主也?曰:贤主也。综帝生平,惟
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今焉。其于四夷,则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贡以自夸功德。既非如汉文、景之苟安诒患,亦非如汉武帝、唐太宗之劳民逞欲。虽无赫赫之功,求其志,实交邻待敌之正道也。
帝平陈之明年,江南复乱,遍今浙东西、皖南、闽、赣之地,遣杨素讨平之。事见《素传》。又《陆知命传》:晋王广时镇江都,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十七城,得其渠帅三百余人;亦可见乱事蔓延之广也。江都,隋郡,今江苏江都县。《通鉴》述致乱之原曰:“自东晋以来,刑法疏缓,世族陵驾寒门。平陈之后,牧民者尽更变之。苏威复作《五教》,使民无长幼悉诵之。士民嗟怨。民间复讹言隋欲尽徙之入关,远近惊骇。”盖南北隔绝既久,民情不免猜疑,丧其利权者,乃从而鼓动之也
。此等变乱,究非民欲,故不旋踵而冰消瓦解矣。
偃武修文之治,文帝盖深有意焉。《本纪》:开皇三年正月,禁长刀大矟。九年(589年)平陈之后,诏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十年五月,诏曰:“魏末丧乱,寓县瓜分。
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苞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
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
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十五年二月,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斩之;关中缘边,不在其例。十八年正月,诏曰:“吴、越之人,往承敝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括入官。”此承久乱之后,不得不然,固不得訾其欲弱天下之民,以保一家之业也。《炀帝纪》:大业五年正月,制民间铁叉搭钩刃之类,皆禁绝之。犹沿此策。
杨氏先世,久居武川,当亦渐于胡俗。然南北朝末,世运已更,虽宇文氏犹思变革,而况于帝乎?帝在受禅之先,即令已前赐姓,皆复其旧。既受禅,又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皆见《本纪》。时诏议服色。摄太常卿裴正奏言:“后魏已来,制度咸阙。天兴之岁,草创缮修。所造车服,多参
胡制。周氏因袭,将为故事。大象承统,咸取用之。舆辇衣冠,甚多迂怪。周宣帝变胡服,见《两晋南北朝史》第十五章第一节,据此,则仍非纯乎汉仪也。今皇隋革命,宪章前代。其魏、周辇辂不合制者,已敕有司,尽令除废。然衣冠礼器,尚且兼
行。既越典章,须革其谬。”《礼仪志》。开皇二年(582年),颜之推上言:“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章,考寻古典。”高祖不从,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