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事你要懂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5.5
3.9折
¥
3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谭宝屏 京师博仁组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22814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30627771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1.专业背景强作者是我国知名心理咨询师,专业背景扎实,咨询经验丰富。
2.故事性强所有的问题和原理都寓于故事,读完故事就能看透核心问题,掌握解决之道。
3.实操性强故事全部来源于作者身边的案例,贴近生活,实操性强。
4.针对性强目标人群是家长和孩子,所以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给家长和孩子的建议,针对性强,容易产生共鸣,易吸收。
目录
第一节 钱是最重要的吗——被父母抛在家里的孩子 / 001
第二节 我恨她,我诅咒她——暴戾的母爱 / 013
第三节 我会不会也是“神经病”——打不开心结的孩子 / 021
第四节 我只是来拿毕业证的——无法自主的青春 / 029
第五节 我已经努力了——被高期望所累的孩子 / 041
第六节 我只想跳舞——家庭破裂之后的孩子 / 053
第七节 爱挑刺的刺儿头——青春期的孩子 / 065
第八节 白癜风男孩——偶像般的父亲沉沦之后 / 075
第九节 妈妈,请不要伤害我——被虐待的孩子 / 085
第十节 妖怪?贵族?——有生理缺陷的孩子 / 093
第十一节 有人爱我吗?——得不到关爱的孩子 / 103
第十二节 18 岁,与母同眠——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 / 113
第十三节 别来烦我——来自亲生父母的纠缠 / 123
第十四节 拳击女孩——对世界充满敌意的孩子 / 133
第十五节 别惹我——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 / 143
第十六节 黑天鹅文身——寻找人生方向的孩子 / 153
第十七节 欢迎来到我的魔幻世界——缺乏现实感的孩子 / 161
第十八节 爸!爸!爷爷死啦!——情绪失控的孩子 / 171
第十九节 有他没我——不想要个弟弟的孩子 / 181
第二十节 我是谁?——背负着原罪的孩子 / 191
第二十一节 李易峰,我爱你——沉迷追星的孩子 / 199
第二十二节 野猪妈妈,蜗牛儿子——异常安静的孩子 / 211
内容摘要
本书是以22个“问题少年”为对象的心理故事集。作为中学心理老师的作者从日常接诊的病例中选取了既有代表性又特殊的22个主人公,他们有无法沟通的“刺儿头”,有不认生母的女儿,还有自暴自弃的“富二代”……这些孩子的主要“病因”来自原生家庭的各种问题,也源于少年们青春期敏感又脆弱的神经,这些表现都正常吗?它们是可以被“治愈”的吗?让我们跟随作者生动的妙笔,一起走进这些少年的世界,并从中发现科学的处理之道。
精彩内容
我恨她,我诅咒她——暴戾的母爱T个子高高的,在同龄女生中算是比较高的,一双眼睛常常透露出好奇心和警觉。她是为高考填志愿来找我的,因为我给他们上过一堂“生涯规划”的课程。
进门,她手里拿着一张表和一支笔,怀里还有一摞资料……这阵势……“你想读什么专业呢?”我翻看了一下她带来的资料,各种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
她把手中的那张表递过来,上面画着一张表格,是各个大学的名字、近三年录取分数和专业——“心理学”。
“你想读心理学?”我抬头看着她,“为什么?”她目光炽热地望着我,闪着光。
“我要学心理学,我想了解人,我想知道人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人是你特别想了解的吗?”我望着她。
她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又特别地亮了起来。
“嗯!有!”她停了一下,似乎在作思想斗争,然后好像下定决心似的,说:“老师,其实,我想学习心理学,是想看看人能变态到什么程度,能够不正常到什么程度,能够疯到什么程度,能够自私到什么程度,能够恶毒到什么程度……”我不由得将视线转到她的脸上。
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让她有这连珠炮式的问话,这个“她想了解的人”,她口中“变态”的、“自私”的、“恶毒”的人是她什么人,对她产生着怎样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到她的生涯规划、专业选择?
接下来,我们的谈话由专业选择转到了她的个人生活,因为选择什么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什么样的专业最适合自己,除了个人主观感受,很重要的还涉及“人职匹配”,只有搞清楚她如此强烈的动机源于何处,也许才能真正帮助她选到适合她的专业。
原来,T口中的“神经病”就是她的妈妈。
T说,妈妈从T小时候就对她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我妈从我小时候就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每次都必须考第一,否则就是往死里打。你信吗,有次考了全年级第二,她当众把我的鼻血都打出来了。”听到这,我心里一惊,还有这样的母亲?
“你能说具体些吗?”T看着我,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放暑假前我到校去拿成绩单。拿到成绩单,我看到上面的排名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二,就觉得世界末日来了,怕得要死,都没有力气走路了。”T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水,定了一下神,接着说:“没办法,我还是只能到她单位去,说好的,拿到成绩单就去她单位吃午饭。我还没到门口,她就看到我了,很大声地问:‘考得如何?’我很轻地说:‘没考好。’她马上就拉下脸,气势汹汹地走过来,从我手中夺过成绩单,很快地瞟了一眼,反手就给我一耳光,我觉得脸上一热,低头捂脸,她就劈头盖脸地打我,我只能用手捂头。旁边她同科室的阿姨连忙拉她,都没拉开。她一边打一边骂,直到我的鼻血流了一脸,滴到地上,那个阿姨大声地喊:‘别打了!鼻血都打出来了!娃娃很不错了,考了全年级第二,你还这样打,那些考得不好的,还不要给打死……’她才喘着气,一边指着我骂,一边把手里的成绩单抖得‘哗哗’响……”T说的时候没有一点情绪,像是在描述书上看到的情节,说完,看了我一眼,喝一口杯中的水,甚至脸上还带着笑容。
这表情很不符合她此刻的情绪状态呀!
“她还经常在外边炫耀她教育得法。她经常当着我的面说:‘我经常把她打得像菜花蛇一样,青一杠紫一杠。她经常在穿衣镜前脱光了数身上的伤。’你说,这是不是神经病?根本不顾我的感受,根本不管我当时多尴尬,让我觉得自己很可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说到这儿,T才有些情绪激动,但很快她又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喝着杯中的水。
“她还经常说,要不是因为我,她早就和我爸离婚了。外边有很多人对她好,多的是有钱有势的,哪一个都比我爸强。所以,我必须好好学习,必须成绩好,否则,根本对不起她。这是一个当妈的应该说的话吗?好像她所有的不幸都是我造成的,我天生就是她的包袱,我必须对她的一生负责,否则,我就不配为人,我就该死。”T流着泪。
我,无言以对。
“所以我恨她,我诅咒她。我希望她去死。可是我又觉得,做子女的不能这样想。于是我就想,要是她出车祸就好了,这样她也死了,我也解脱了,也不是我的原因造成的。
“现在,我就想,我要学心理学,我要看看,她到底是不是神经病,是不是变态,是不是自私?你不知道,只要她高兴,那是欢天喜地,什么都好说;只要她不高兴,那是阴云密布,一家人都别想有好日子过。她必须要骂人,出了这口气才行。她得罪你,那有什么大不了?你得罪她,你就别想活,她不理你,冷战,非得你跟她承认错误,她还不原谅你,简直要把人逼疯了……“她常常喊我陪她逛街,许诺给我买东西。可是,到了地方,要买东西了,她又会挑三拣四,说各种不好,总之,就是不想给我买。就是骗我陪她上街。真是要把人给气死。
“好像从小到大,我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就没有一件事让她高兴过。她从来不准我自己买东西,说我没眼光,乱花钱。有一次,我过生日,爸爸给我钱,我自己上街买了一条牛仔裤,被她一直骂到今天,说我买的裤子质量不好、样式难看,说我没有眼光、是个傻瓜,只能给人骗……“她常常诅咒我,说:‘你咋不死啊?!你两拌两拌死(注:非常痛苦地挣扎死去)在那儿都没有人会管你!’”T泪流满面,“外人都不可能这样说,她却可以。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去死。活着没意义!”在T的讲述中,T母成为一个“自私”“冷酷”“以自我为中心”的,令人极度恐惧和憎恨的人。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个案,母女间的情感如此强烈,强烈到彼此要“杀死”对方,同时,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因为母女间的爱恨纠葛是人类历史中非常常见的一种。
综合T提供的各种信息,拼出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T母是私生女,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承受了很多不幸和伤害。T母长大后,学习成绩也不好,没能通过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谈婚论嫁时,因为自己是私生女的缘故,也不敢奢求“爱情”,没能力也不敢挑选结婚对象,找个人草草嫁了。老公的家人并不接受自己,认为自己“没家教”“品行差”……女儿T的出生没有使生活变好,反而更加限制了T母的选择,因为T母考虑到自己从小没有完整的家庭,备受欺凌,因此,自己再怎么难,也不能离婚。
T母觉得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也希望女儿能有出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上幸福、自主的生活,不靠婚姻、不靠他人,能够活得像个“人”。
所以,T母对T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她学习好,不落人后,要求她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培养她的审美能力,帮她节约时间(管理她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生活琐事)……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T母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T学习成绩很好,将来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应该没问题,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有了结果,担心的是女儿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越来越“没良心”“不领情”……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将来有一天都会付诸流水,担心自己不仅没有婚姻的幸福,将来连晚年也会不幸,因为女儿也会“背叛”自己,好像自己注定就是个“天煞孤星”——幼年没有父母之爱、成年没有伴侣之爱、老年没有儿女之爱……因此,T母对T有更多的抱怨和指责,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T明白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希望借此能够唤回T对自己的“爱”“忠诚”“孝顺”……而事实却是,T母的抱怨、指责将T推得更远……T和T母之间的爱恨情仇,没有二十年也有十九年了。这种情感的纠葛是从T的孕育就开始,甚至在T母对婚姻、对生儿育女怀着美好的想象之时就开始了。
其实,家庭生活原本充满各种矛盾冲突,其间的情感远非我们想象和希望的那样“母慈子孝”“夫妇和顺”,也不是童话故事那样,“从此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任何人与人的关系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纷争,有的源自观念、有的源自利益。
家庭也是这样一种存在。
家庭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无论是来自不同家庭的、组成新家庭的成年人,比如夫妇,还是由家庭而诞生的子女,观念、利益不同就成为很正常的事。而且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任何否认我们是有自己独立意志的个体的言行,都会遭到反对。
我们对家庭的期许是: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是避风港、是疗伤处;我们在外面的社会上得不到的“爱”“接纳”“理解”“支持”“包容”“尊重”等一切美好的情感,在家庭中、在家人那里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享有。
而我们经常感受到的却是,外人不会说出的“狠话”“伤人的话”,往往是从家人口中说出的;外人对我们可能还有一丝“安慰”之时,家人却可能刚好“伤口上撒盐”“心口上捅刀子”……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可能是我们对“家人”(无论是真实的个体还是作为概念)期许太高,没有看到家庭关系其实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其间存在各种原因造成的差异。而我们不能允许“差异”的存在,我们希望家人之间永远是“亲密无间”的一个整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永远没有“距离”、永远是“共生”状态。
这就跟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
家人之间同样会存在“差异”“矛盾”“冲突”,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
因此,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是去思考,去修正我们不符合客观现实的观念和希望,而是去“修理”我们的家人,认为“只要你改变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大家都‘幸福’了”。
其实,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承认家人之间有可能会存在“差异”“矛盾”“冲突”,并且,允许这些问题存在,给彼此留出时间和空间。
T现在对母亲的反感不仅仅是意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仅仅从理智上让她了解问题所在,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仅仅从T这一方入手,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T即便调整了自己的观念,改善自己的行为,回到家庭中,T母不改变,环境、氛围仍在,T受到的煎熬还是每时每刻都在折磨她。
因此,邀请T母进入到工作之中,从改善母女间的情感互动入手,改善整个家庭的氛围,也许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帮助到T。
因此,我邀请T母到学校,进入我们的家庭辅导,同时,请别的老师分别对T和T母进行个别辅导。也就是在对T进行家庭辅导的同时,给T和她的妈妈分别做个体辅导,双管齐下。
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T和T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
【给家长的建议】1.无怨无悔地付出。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既伟大又自私。
说“伟大”,是因为做父母的真心为子女的长远计,殚精竭虑,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到,甚至可以为了子女而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牺牲自己的事业和情感;说“自私”,是因为做父母的付出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我都为你做了这么多,还不是一切为了你,所以,你按我说的做”,如若不然,那对不起,我就要收回我付出的,不再支持,要抱怨、要指责。
真正能够做到“无怨无悔”,那是需要澄清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子女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子女未成年,父母有引导、教化的职责,告诉孩子社会对一个“人”的要求,并对子女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承担孩子试错的后果。
2.给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塑造一个生命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没有足够的时间,成不了;没有足够的空间,长不大。孩子的成长是同样的道理,告知、劝诫之后,他可能仍要一意孤行,那就让现实、社会、规律去教育他。吃过亏、受过苦,孩子才能明白父母分享的经验是难得的财富,才能从失败中“学乖”。
【给孩子的建议】1.相信父母。
“大概天底下没有主观意愿上想害自己儿女的父母。”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可以相信,无论父母的主张、意见、建议、言语多么不合时宜,不符合自己的情况,对自己而言多么难以入耳、入心,甚至伤害自己的情感,我们都可以相信至少他们对我们的情感是真挚的。
况且,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父母说的对,那就改正自己的言行;父母说的不对,或有待考证,那就暂且搁置。如果父母逼迫“现在”“立刻”照他们说的做,那就跟他们说:“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是我暂时还缓不过来,您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好好想想。您要相信我,您这般明智,您的孩子也不会蠢到哪里去。”2.倾听父母。
也许父母有些老土,有些“low”,但是,父母作为过来人,总有些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也许有时候,父母并不是非要我们按照他们的设定来,只是看我们有时候缺乏经验、年轻冲动,他们替我们着急,希望我们少走弯路,少吃亏。他们只是想分享经验。
借他们一双耳朵,耐心听听他们说什么。也许,我们听了,压力就缓解了,他们就能允许我们走自己的路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