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林七贤(有竹居妙说魏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竹林七贤(有竹居妙说魏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5 7.0折 68 全新

库存1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强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51063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线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0256548

上书时间2024-12-3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刘强著的《竹林七贤(有竹居妙说魏晋)》的主人公,是魏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
这七个人,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乃至中国人的心灵,都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走近了他们,也就走近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了解了他们,差不多也就了解了专制制度下的古代中国人。

作者简介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化、先秦诸子经典、古典诗学、笔记小说等。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已出版《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地区》《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清世说新语校注》《论语新识》《古诗写意》《世说三昧》等十余种。

目录
七个人的一百年(代序)
第一章  七贤之谜
  请君猜谜
  人数之谜
  传播之谜
  地点之谜
  聚散之谜
第二章  营马之争
  营叡托孤
  司马懿其人
  临终遗言
  裙带关系
第三章  怠流勇退
  夜半弃官
  小族快人
  愿许三公
  坐山观虎斗
  初涉仕途
  三十六计走为上
第四章  绝代双骄
  契若金兰
  沉默是金
  一代天骄
  隔墙有目
第五章  竹林盛宴
  来的都是客
  酒仙刘伶
  乐神阮成
  神童王戎
  书生向秀
第六章  高平陵之变
  一场间谍战
  玩的就是心跳
  杀戮游戏
  恐怖,还是恐怖
第七章  请君入彀
  何去何从
  护花使者
  穷途之哭
  大笔如椽
  司马懿之死
第八章  黑云压城
  赶羊入圈
  愿者上钩
  夏侯玄事件
  敢把皇帝拉下马
  司马师之死
第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烽烟再起
  三驾马车

内容摘要
 刘强著的《竹林七贤(有竹居妙说魏晋)》的主人公,是史上最风流的“七人小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了解“七贤”,关键在找到一把钥匙——曹马之争——曹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为争夺提高统治权而展开的一系列错综复杂、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因此,本书——是讲“演员”的故事:如何在权力斗争最敏感
、最微妙、最残酷之际,表演杂技般悬走于生死一
线?
是讲“狂人”的故事:当避世成为奢侈,活着
成为难题,如何装疯卖傻也能保持一份人的尊严,使生命进发自由的光芒?
更是山高水长的一段友情佳话:萍聚,是一场人生盛宴;星散,是一曲红尘哀歌……

精彩内容
 20世纪40年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他认为竹林七贤的“竹林”二字,未必是现实的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从佛经翻译中“拿来”的一个名词。
原来,佛经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佛教圣地王舍城弘扬佛法时,当地有位长者,名叫迦兰陀(梵语Kalandaka的音译)。他在听了佛陀讲法之后,茅塞顿开,开始崇信佛教。为表示虔敬之心,他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竹园,并在竹园内建造“精舍”(精致的房舍),供佛陀
及其弟子居住。这成为佛教寺院的前身,史称“竹林精舍”。
陈先生认为,西晋末年,随着佛教经典的翻译,“竹林精舍”的故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于是人们就把本土文化的“七贤”与“竹林精舍”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竹林七贤”这个说法。也就是说,“七贤”未必是在自然界的“竹林”之下活动,山阳在当时也未必真的盛产竹子。至于后来文献中出现山阳有竹林的记载,很有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使然。应该说,陈先生的这个观点是颠覆性的,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假设”。虽然陈先生没有经过“小心的求证”,但我以为,这个假设的学术价值非常高。
至于“七贤”为什么会和佛教中的“竹林”联系在一起呢?陈先生没说。我个人认为,很可能是因为两者的世界观有相似性。孔子所说的“七位贤者”是“避世避地避色避言”的,而佛家的“竹林精舍”则是超尘脱俗的。两者追求的都不是“人世”,而是“出世”的理想。也就是说,修饰“七贤”的“竹林”二字,事实上是有着象征意义的,不一定就是指自然界的竹林,它代表的实际是一种出世的理想。嵇康等人都是有避世隐居之志的,他们是当世贤者,所以,后人自然把“竹林”的概念和他们挂起钩了。
说实话,我和一些学者一样,感情上很难接受这一种推断。我们情愿相信竹林七贤真的是一些徜徉于竹林之下、弹琴赋诗、不亦乐乎的隐士高人。
21世纪以来,也有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和“小心的求
证”,对陈寅恪的观点提出了反驳。比如说,最有力量的反驳有两个:一是,当时的佛经中,翻译为“竹园”的情况比翻译为“竹林”的情况更多;二是,在古代文献中,山阳一带的确有盛产竹子的记载。
我对这些学者充满尊敬;但是,从逻辑上来说,上述反驳都不能证明陈先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我甚至有一种直觉,陈寅恪先生说的也许是对的。支持陈先生的论据至少有以下三种:第一,在竹林七贤及其同时代文人的诗文中,几乎找不到“竹林”的影子,甚至连“竹”的意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